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动物篇~杂事性动物种类(耳廓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动物篇~杂事性动物种类(耳廓狐)

耳廓狐(学名:Vulpes zerda)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动物之一,如小猫一般大小。具有从乳白色至淡黄色的皮毛,白色的腹面和一条末梢呈黑色的尾巴。为了在热带柔软的沙地上行走时对足加以保护,它的足底被有柔毛。巨大的耳朵易于鉴别,耳长15厘米,耳朵与躯体的比例在食肉动物中首屈一指。耳廓狐的大耳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逐步形成,通过耳朵散热,以适应沙漠干燥酷热的气候,同时又能对周围的微小声音迅速作出反应。

耳廓狐生活在非洲北部和西亚沙漠地带,其皮毛、耳和肾的功能都适应了高温缺水的干燥环境。通常夜间觅食,食性广泛,包括水果、种子、小型啮齿类、鸟类、卵、爬行类和昆虫。群居性,双亲和后代组成不超过10只的家族群,每一成员挖掘一数米深的巢穴栖居。耳廓狐在整个繁殖季节都具有攻击性。交配发生于冬季中、晚期,如果胎仔丧失了,该种一般会再次交配。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耳廓狐
  • 英 文 名:fennec,Fennec Fox
  • 拉丁学名:Vulpes zerda
  • 别 称:大耳小狐、沙漠小狐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 纲  ;哺乳纲
  • 亚 纲:兽亚纲
  • 目  :食肉目
  • 亚 目:犬型亚目
  • 科  :犬科
  • 亚 科:狐亚科
  • 属 :狐属
  • 种 :耳廓狐
  • 亚 种:无亚种
  • 分布区域:北非沙漠
  • 命名人及年代:Zimmermann,1780

耳廓狐的英文名“Fennec”来自于阿拉伯语狐狸“فنك”一词,种名“zerda”来源于希腊语对其栖息地的描述。2013年CNN评选的世界最可爱物种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栖息于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偏好易打洞的稳定沙丘。 洞穴附近通常有草丛或灌木丛,耳廓狐借此类植物支撑、遮掩和铺垫巢穴。

形态特征

耳廓狐是最小的狐属动物,一对大耳朵可能是最易辨识的特征。小吻突。虹膜黑色。软长的体毛大致呈淡黄色,有利于在沙漠中伪装。面部毛色较淡,内眼下方的深色条纹向吻突两侧延伸。泛红的尾毛厚而浓密,尾尖黑色,尾基部有一黑色斑块。北非地区的耳廓狐四肢细长,浅黄偏红,更南方的几乎四肢全白。耳朵占头部的极大比例,是该种最易识别的特征。成年耳廓狐皮毛厚而柔滑,背部浅黄色,腹部、腿、脸和内耳白色。与此相反,幼狐皮毛几乎全白。耳廓狐与多数狐属动物一样,尾部皮毛下有黑色或深褐色的腺体(尾尖颜色与之类似)。足毛浓密。眼睛、吻突、触须皆深色。弱齿型,与大耳狐类似。

成年雌狐重0.8公斤,雄狐重1.5公斤(比普通家猫略小);平均体重1公斤。耳长约10~15厘米。体长30~40厘米(不包括尾巴);尾长18~30厘米,占体长的近六成。肩高18~22厘米,明显低于其他非洲狐狸(一般肩高30厘米)。尚不清楚,耳廓狐是否有性二型特征。由于犬科的大多数单配制品种具有限的两性异形特征,而耳廓狐是单配制动物,可假设该种具有轻微的性二型现象

生活习性

白天酷热、夜晚冰冷的气候在北非沙漠并不少见,而体型细小的耳廓狐非常适应北非沙漠的严酷环境。它们脚掌由软长细毛覆盖保温,也方便了在膨松的砂地上行走,两只张开的大耳朵像不停散热的散热器,同时有助于侦测猎物。在缺水环境下,通过寻觅栖所附近的易食植物可长期生存,节水措施有热天停留洞穴,仅在夜间外出。 厚厚的茸毛可隔离沙漠夜晚的寒冷。当温度降至20℃以下时,耳廓狐开始打冷颤,温度超过35℃,又会热得喘气,喘气时的呼吸频率由23次/分钟,迅速飙升至690次/分钟。 成年狐身体敏捷,善于玩耍嬉戏,通常能跳0.7米高;完全站立时,身高超过1米。此类特性有助于捕捉猎物。耳廓狐白天睡觉,夜间觅食,以此躲避沙漠烈日下的炙热。它们居住的洞穴通常开出多个出入口,一旦发现敌人就溜之大吉。洞穴一般建在沙漠的灌木丛下,以便植物根茎对隧道两壁起到支撑作用,植叶则被雌狐用来铺垫巢穴。

群居

耳廓狐为高度社会化物种,双亲和后代组成不超过10只的家族群体,每一家族单位通过尿液和粪便划定各自的领地。它们具有强烈的守土护幼意识。在某些情况下,多个耳廓狐家庭可能生活在一起,共享同一个复杂的洞穴,甚至当这种共栖情况发生时,雄狐仍像其他狐狸一样,依旧独自外出觅食。它们遵循机会主义原则,会为将来储备食物。

发声

通过频繁的变声交流,成狐和幼狐会发出吱吱、呜咽或尖叫等各种声音,降音高的吼叫声通常简短响亮,重复多次。

食性

耳廓狐长有小型裂齿,通过刨地获取食物,像其他沙漠中的杂食动物一样,几乎什么都能吃。常见摄食种类包括小型啮齿动物、蜥蜴、鸟类、禽蛋和昆虫等肉食;水果、树叶和植物根茎也是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植物性素食提供了全部的水合作用,所以只要有额外的植物补充,耳廓狐在缺水环境中也能一直生存。 独自猎食,以声音判断猎物位置,咬住脖子将猎物杀死。

繁殖方式

[1]

  1. 耳廓狐是单配制动物,在领地内交配,配偶关系固定终生。交配期在每年的1~2月份(雌狐发情期仅数天),3~4月份生育。每一年,雌狐在经过50~53天(平均50天)的妊娠期后,通常一窝产2~4仔(5或6仔并不常见),初生幼仔重约50克。 耳廓狐繁殖率低,雌狐每年仅繁殖一次。
  2. 幼仔出生后的头2周,由雌狐在洞内抚育,直到小家伙们的眼睛睁开。幼狐4周大时开始在洞内活动,期间雄狐负责提供食物、守护洞宅(洞穴长度可达10米);幼狐5周时活动范围扩大至洞口附近。断奶期约61~70天(或3个月),这比大多数其他类的狐狸周期长。9~11个月长成步入性成熟期。
  3. 野生耳廓狐最长寿命10年,已知的圈养家狐活到了12年。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5年评估。 列入《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耳廓狐在摩洛哥(包括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埃及受相关法律保护。

世界上最小最让人宠爱的狐狸-耳廓狐

在电影《疯狂动物城》中,狐狸尼克的“儿子”Finnick那呆萌又狡猾的形象,受到无数影迷的追捧:天生的瓜子脸,尖尖的下巴,大而黑的眼睛,长达15厘米的大耳朵,造型如此可爱,让人们以为只是动画创作的物种,但实际上它并非夸张的虚构形象,而是真实存在于地球,这种狐狸,就是生活在北非撒哈拉沙漠里的耳廓狐。耳廓狐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狐狸,它们体型娇小,天生一副呆萌的样子,尖脸、大耳和大而黑的眼睛让人心生宠爱。耳廓狐的大耳朵既是“散热器”,又是“高效雷达”,能敏锐地判断出猎物的具体位置,甚至还能分辨出猎物发出的声波的微弱差异。耳廓狐凭借天赋卓绝的生存能力,成为沙漠中生活的强者,当地人将其视为沙漠的灵魂——“沙漠之狐”,是阿尔及利亚的国宝。

耳廓狐的形象不仅被影视作品青睐,它的身影也屡屡出现在文学故事里。1935年,法国飞行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从巴黎直飞西贡,不料途中飞机发生故障,迷失在开罗以西的北非沙漠地带,后来被阿拉伯人所救。这次沙漠迷失的经历,成为他创作《小王子》的背景,而书中那只一心纠缠小王子的小狐狸,就是他在沙漠里遇见的耳廓狐。外表可爱的耳廓狐,天生一副温顺而呆萌的形象,给人们“易于驯养”的印象,因此在北非宠物市场上是炙手可热的“明星”,一些景区甚至大肆抓捕耳廓狐来吸引游客。就在这些无止境的贪欲面前,耳廓狐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数量急剧减少,生存状态极度堪忧…… [2]

外表可爱的天生萌物

瓜子脸、尖下巴和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是现代美女的“标准”,可如果加上一对硕大的招风耳,那你还敢想象美女的样子吗?耳廓狐就是这样的另类——它拥有15厘米长的大耳朵,在食肉动物里,耳朵与全身的比例可谓首屈一指,而这也正是其得名的缘由。在耳廓狐的身上,这看似怪异的组合显得无比融洽,让它们备受宠爱。除了可爱的面容,耳廓狐还有另一种得宠的“杀手锏”:小巧玲珑。耳廓狐是世界上最小的狐狸,成年后的体型比普通家猫还小,平均体重只有1公斤,通常雌狐比雄狐还要小一点,只有0.8公斤。它们四肢细长,毛茸茸的尾巴比身体还长,造型独特。此外,成年耳廓狐一身毛发呈淡黄色,未成年的幼崽则全身雪白。这些元素令人爱不释手,特别是对于爱心泛滥的女性,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看似呆萌的耳廓狐,事实上非常聪明,它们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明显的社会化特征。耳廓狐是一种结对生活的社会性动物,像人类一样有着各自的小家,小家通常由双亲和后代组成,每个家庭的成员一般不超过10名。只有长满灌木丛或草丛的稳定沙丘,才会成为耳廓狐的家园选址,因为这样的地方既方便遮掩,又便于就地寻找筑巢的“建材”——支撑和铺垫洞穴的材料。它们用洞穴附近的灌木枝作支撑物,以防洞穴坍塌,用灌木叶子来作铺垫物,使得“小家”更加舒适。耳廓狐挖洞的本领极强,在紧急情况下,它们几秒钟之内就能用爪子挖好一个洞,然后钻进去,潜入茫茫沙海,让敌人难以寻觅。

小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它们挖掘的洞穴,甚至深达10米,堪称“豪宅”。每个“房间”还有多个应急出口,出口处一般都有伪装,有时候连猎人也难以识破,所以即使敌人闯入家园,它们也多半可以从容逃走

耳廓狐,你会读么?“精灵王子”的正确解读!

耳廓狐

这只大耳朵、萌萌哒的狐狸,在《动物学大辞典》中,名字就叫耳廓狐。

并解释如下:

“形似狐。产于北非洲及埃及等处。

体长不及一尺。尾蓬松。耳极大。

毛色概淡黄褐,有时殆为乳白色。

穴砂而居,日伏,夜出索食,嗜鸟卵与昆虫。”

号外

“耳廓狐”正确发音

——ěr kuò hú

但是放在早年,对于它的称呼

一直是个难题。

《动物学大辞典》中【耳郭】狐的词条。

起初是如何称呼它的?

1973年,我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编写的《拉汉兽类名称》(科学出版社),写得很清楚——【耳郭】狐,拉丁学名Vulpes zerda,英文名Fennec fox。

1992年,北京动物园老园长(当时称主任)谭邦杰先生在《哺乳动物分类名录》中用的也是【耳郭】狐。

那“耳廓狐”的称呼从何而来呢? [3] 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电脑打不出字,导致以讹传讹。

以前动物园的铭牌,多靠人手工书写,再烧在瓷砖上。

后来逐渐对铭牌进行更新,不再手写,改为机打,【耳郭】一字打不出来,就将其拆为两个字,打字为“耳郭狐”。

再后来,其他工作人员不了解情况,看上去不对劲啊,以为是之前的同事写错别字了,就把郭字加了广字头,成了“廓”。

在网络时代,动物园叫法快速传播,今天大家熟悉的已是“耳廓狐”。

温馨提示:《此类动物不是餐桌上食品,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动物篇~杂事性动物种类(耳廓狐)的相关视频


相关视频

粘人的宠物耳廓狐


相关视频

耳廓狐也是一位捕蛇的高手


相关视频

新养的耳廓狐竟是个猫管严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