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動物篇~雜事性動物種類(耳廓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動物篇~雜事性動物種類(耳廓狐)

耳廓狐(學名:Vulpes zerda)是世界上最小的犬科動物之一,如小貓一般大小。具有從乳白色至淡黃色的皮毛,白色的腹面和一條末梢呈黑色的尾巴。為了在熱帶柔軟的沙地上行走時對足加以保護,它的足底被有柔毛。巨大的耳朵易於鑑別,耳長15厘米,耳朵與軀體的比例在食肉動物中首屈一指。耳廓狐的大耳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逐步形成,通過耳朵散熱,以適應沙漠乾燥酷熱的氣候,同時又能對周圍的微小聲音迅速作出反應。

耳廓狐生活在非洲北部和西亞沙漠地帶,其皮毛、耳和腎的功能都適應了高溫缺水的乾燥環境。通常夜間覓食,食性廣泛,包括水果、種子、小型嚙齒類、鳥類、卵、爬行類和昆蟲。群居性,雙親和後代組成不超過10隻的家族群,每一成員挖掘一數米深的巢穴棲居。耳廓狐在整個繁殖季節都具有攻擊性。交配發生於冬季中、晚期,如果胎仔喪失了,該種一般會再次交配。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耳廓狐
  • 英 文 名:fennec,Fennec Fox
  • 拉丁學名:Vulpes zerda
  • 別 稱:大耳小狐、沙漠小狐
  • 界 :動物界
  • 門 :脊索動物門
  •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  ;哺乳綱
  • 亞 綱:獸亞綱
  • 目  :食肉目
  • 亞 目:犬型亞目
  • 科  :犬科
  • 亞 科:狐亞科
  • 屬 :狐屬
  • 種 :耳廓狐
  • 亞 種:無亞種
  • 分布區域:北非沙漠
  • 命名人及年代:Zimmermann,1780

耳廓狐的英文名「Fennec」來自於阿拉伯語狐狸「فنك」一詞,種名「zerda」來源於希臘語對其棲息地的描述。2013年CNN評選的世界最可愛物種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棲息於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偏好易打洞的穩定沙丘。 洞穴附近通常有草叢或灌木叢,耳廓狐藉此類植物支撐、遮掩和鋪墊巢穴。

形態特徵

耳廓狐是最小的狐屬動物,一對大耳朵可能是最易辨識的特徵。小吻突。虹膜黑色。軟長的體毛大致呈淡黃色,有利於在沙漠中偽裝。面部毛色較淡,內眼下方的深色條紋向吻突兩側延伸。泛紅的尾毛厚而濃密,尾尖黑色,尾基部有一黑色斑塊。北非地區的耳廓狐四肢細長,淺黃偏紅,更南方的幾乎四肢全白。耳朵占頭部的極大比例,是該種最易識別的特徵。成年耳廓狐皮毛厚而柔滑,背部淺黃色,腹部、腿、臉和內耳白色。與此相反,幼狐皮毛幾乎全白。耳廓狐與多數狐屬動物一樣,尾部皮毛下有黑色或深褐色的腺體(尾尖顏色與之類似)。足毛濃密。眼睛、吻突、觸鬚皆深色。弱齒型,與大耳狐類似。

成年雌狐重0.8公斤,雄狐重1.5公斤(比普通家貓略小);平均體重1公斤。耳長約10~15厘米。體長30~40厘米(不包括尾巴);尾長18~30厘米,占體長的近六成。肩高18~22厘米,明顯低於其他非洲狐狸(一般肩高30厘米)。尚不清楚,耳廓狐是否有性二型特徵。由於犬科的大多數單配製品種具有限的兩性異形特徵,而耳廓狐是單配製動物,可假設該種具有輕微的性二型現象

生活習性

白天酷熱、夜晚冰冷的氣候在北非沙漠並不少見,而體型細小的耳廓狐非常適應北非沙漠的嚴酷環境。它們腳掌由軟長細毛覆蓋保溫,也方便了在膨鬆的砂地上行走,兩隻張開的大耳朵像不停散熱的散熱器,同時有助於偵測獵物。在缺水環境下,通過尋覓棲所附近的易食植物可長期生存,節水措施有熱天停留洞穴,僅在夜間外出。 厚厚的茸毛可隔離沙漠夜晚的寒冷。當溫度降至20℃以下時,耳廓狐開始打冷顫,溫度超過35℃,又會熱得喘氣,喘氣時的呼吸頻率由23次/分鐘,迅速飆升至690次/分鐘。 成年狐身體敏捷,善於玩耍嬉戲,通常能跳0.7米高;完全站立時,身高超過1米。此類特性有助於捕捉獵物。耳廓狐白天睡覺,夜間覓食,以此躲避沙漠烈日下的炙熱。它們居住的洞穴通常開出多個出入口,一旦發現敵人就溜之大吉。洞穴一般建在沙漠的灌木叢下,以便植物根莖對隧道兩壁起到支撐作用,植葉則被雌狐用來鋪墊巢穴。

群居

耳廓狐為高度社會化物種,雙親和後代組成不超過10隻的家族群體,每一家族單位通過尿液和糞便劃定各自的領地。它們具有強烈的守土護幼意識。在某些情況下,多個耳廓狐家庭可能生活在一起,共享同一個複雜的洞穴,甚至當這種共棲情況發生時,雄狐仍像其他狐狸一樣,依舊獨自外出覓食。它們遵循機會主義原則,會為將來儲備食物。

發聲

通過頻繁的變聲交流,成狐和幼狐會發出吱吱、嗚咽或尖叫等各種聲音,降音高的吼叫聲通常簡短響亮,重複多次。

食性

耳廓狐長有小型裂齒,通過刨地獲取食物,像其他沙漠中的雜食動物一樣,幾乎什麼都能吃。常見攝食種類包括小型齧齒動物、蜥蜴、鳥類、禽蛋和昆蟲等肉食;水果、樹葉和植物根莖也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類植物性素食提供了全部的水合作用,所以只要有額外的植物補充,耳廓狐在缺水環境中也能一直生存。 獨自獵食,以聲音判斷獵物位置,咬住脖子將獵物殺死。

繁殖方式

[1]

  1. 耳廓狐是單配製動物,在領地內交配,配偶關係固定終生。交配期在每年的1~2月份(雌狐發情期僅數天),3~4月份生育。每一年,雌狐在經過50~53天(平均50天)的妊娠期後,通常一窩產2~4仔(5或6仔並不常見),初生幼仔重約50克。 耳廓狐繁殖率低,雌狐每年僅繁殖一次。
  2. 幼仔出生後的頭2周,由雌狐在洞內撫育,直到小傢伙們的眼睛睜開。幼狐4周大時開始在洞內活動,期間雄狐負責提供食物、守護洞宅(洞穴長度可達10米);幼狐5周時活動範圍擴大至洞口附近。斷奶期約61~70天(或3個月),這比大多數其他類的狐狸周期長。9~11個月長成步入性成熟期。
  3. 野生耳廓狐最長壽命10年,已知的圈養家狐活到了12年。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5年評估。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耳廓狐在摩洛哥(包括西撒哈拉)、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埃及受相關法律保護。

世界上最小最讓人寵愛的狐狸-耳廓狐

在電影《瘋狂動物城》中,狐狸尼克的「兒子」Finnick那呆萌又狡猾的形象,受到無數影迷的追捧:天生的瓜子臉,尖尖的下巴,大而黑的眼睛,長達15厘米的大耳朵,造型如此可愛,讓人們以為只是動畫創作的物種,但實際上它並非誇張的虛構形象,而是真實存在於地球,這種狐狸,就是生活在北非撒哈拉沙漠裡的耳廓狐。耳廓狐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狐狸,它們體型嬌小,天生一副呆萌的樣子,尖臉、大耳和大而黑的眼睛讓人心生寵愛。耳廓狐的大耳朵既是「散熱器」,又是「高效雷達」,能敏銳地判斷出獵物的具體位置,甚至還能分辨出獵物發出的聲波的微弱差異。耳廓狐憑藉天賦卓絕的生存能力,成為沙漠中生活的強者,當地人將其視為沙漠的靈魂——「沙漠之狐」,是阿爾及利亞的國寶。

耳廓狐的形象不僅被影視作品青睞,它的身影也屢屢出現在文學故事裡。1935年,法國飛行家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從巴黎直飛西貢,不料途中飛機發生故障,迷失在開羅以西的北非沙漠地帶,後來被阿拉伯人所救。這次沙漠迷失的經歷,成為他創作《小王子》的背景,而書中那隻一心糾纏小王子的小狐狸,就是他在沙漠裡遇見的耳廓狐。外表可愛的耳廓狐,天生一副溫順而呆萌的形象,給人們「易於馴養」的印象,因此在北非寵物市場上是炙手可熱的「明星」,一些景區甚至大肆抓捕耳廓狐來吸引遊客。就在這些無止境的貪慾面前,耳廓狐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小,數量急劇減少,生存狀態極度堪憂…… [2]

外表可愛的天生萌物

瓜子臉、尖下巴和一雙忽閃忽閃的大眼睛,是現代美女的「標準」,可如果加上一對碩大的招風耳,那你還敢想象美女的樣子嗎?耳廓狐就是這樣的另類——它擁有15厘米長的大耳朵,在食肉動物里,耳朵與全身的比例可謂首屈一指,而這也正是其得名的緣由。在耳廓狐的身上,這看似怪異的組合顯得無比融洽,讓它們備受寵愛。除了可愛的面容,耳廓狐還有另一種得寵的「殺手鐧」:小巧玲瓏。耳廓狐是世界上最小的狐狸,成年後的體型比普通家貓還小,平均體重只有1公斤,通常雌狐比雄狐還要小一點,只有0.8公斤。它們四肢細長,毛茸茸的尾巴比身體還長,造型獨特。此外,成年耳廓狐一身毛髮呈淡黃色,未成年的幼崽則全身雪白。這些元素令人愛不釋手,特別是對於愛心泛濫的女性,更是有着無與倫比的吸引力。看似呆萌的耳廓狐,事實上非常聰明,它們的生活方式也有着明顯的社會化特徵。耳廓狐是一種結對生活的社會性動物,像人類一樣有着各自的小家,小家通常由雙親和後代組成,每個家庭的成員一般不超過10名。只有長滿灌木叢或草叢的穩定沙丘,才會成為耳廓狐的家園選址,因為這樣的地方既方便遮掩,又便於就地尋找築巢的「建材」——支撐和鋪墊洞穴的材料。它們用洞穴附近的灌木枝作支撐物,以防洞穴坍塌,用灌木葉子來作鋪墊物,使得「小家」更加舒適。耳廓狐挖洞的本領極強,在緊急情況下,它們幾秒鐘之內就能用爪子挖好一個洞,然後鑽進去,潛入茫茫沙海,讓敵人難以尋覓。

小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獨立「房間」,它們挖掘的洞穴,甚至深達10米,堪稱「豪宅」。每個「房間」還有多個應急出口,出口處一般都有偽裝,有時候連獵人也難以識破,所以即使敵人闖入家園,它們也多半可以從容逃走

耳廓狐,你會讀麼?「精靈王子」的正確解讀!

耳廓狐

這隻大耳朵、萌萌噠的狐狸,在《動物學大辭典》中,名字就叫耳廓狐。

並解釋如下:

「形似狐。產於北非洲及埃及等處。

體長不及一尺。尾蓬鬆。耳極大。

毛色概淡黃褐,有時殆為乳白色。

穴砂而居,日伏,夜出索食,嗜鳥卵與昆蟲。」

號外

「耳廓狐」正確發音

——ěr kuò hú

但是放在早年,對於它的稱呼

一直是個難題。

《動物學大辭典》中【耳郭】狐的詞條。

起初是如何稱呼它的?

1973年,我們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編寫的《拉漢獸類名稱》(科學出版社),寫得很清楚——【耳郭】狐,拉丁學名Vulpes zerda,英文名Fennec fox。

1992年,北京動物園老園長(當時稱主任)譚邦傑先生在《哺乳動物分類名錄》中用的也是【耳郭】狐。

那「耳廓狐」的稱呼從何而來呢? [3] 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電腦打不出字,導致以訛傳訛。

以前動物園的銘牌,多靠人手工書寫,再燒在瓷磚上。

後來逐漸對銘牌進行更新,不再手寫,改為機打,【耳郭】一字打不出來,就將其拆為兩個字,打字為「耳郭狐」。

再後來,其他工作人員不了解情況,看上去不對勁啊,以為是之前的同事寫錯別字了,就把郭字加了廣字頭,成了「廓」。

在網絡時代,動物園叫法快速傳播,今天大家熟悉的已是「耳廓狐」。

溫馨提示:《此類動物不是餐桌上食品,保護動物人人有責》


                                                动物篇~杂事性动物种类(耳廓狐)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粘人的寵物耳廓狐


相關視頻

耳廓狐也是一位捕蛇的高手


相關視頻

新養的耳廓狐竟是個貓管嚴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