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勐腊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勐腊镇地处勐腊县城郊结合部,属城关镇,坐落于南腊河旁,是勐腊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接磨憨镇勐满镇两镇,西连勐捧镇关累镇两镇,北与瑶区乡、勐伴镇接壤。

勐腊镇国土总面积868.1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8337人(2017年)。

勐腊镇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以东,无量山南端之尾梢,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勐腊镇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2014年,勐腊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27万元。[1]

建制沿革

勐腊"系傣语地名,"勐"意为平坝或地区,"腊"意为"茶","茶水"即"献茶水之地"。"勐腊"意为产茶之地。傣语称之为"南腊"意即茶水河。南腊河流经的坝子则称为勐腊。

民国二年(1913年),勐腊为第五区行政分局治地,后移治勐捧。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镇越县第二区治所。

1953年,建州后为版纳勐腊治所。

1958年,为勐腊县人民政府及勐腊区公所驻地。

1959年,为易武县人民政府及勐腊区公所驻地。

1966年,由勐腊区划出建立勐腊镇。

1969年,改为"五七"人民公社。

1971年,为勐腊公社的城子大队。

1984年,复建为勐腊镇,辖街道、补过、龙林3个办事处和景勐腊、景武、曼嘎、易武新寨、补过、曼帕、龙林、曼降囡、曼班董、回南晶、回沛11个村寨。

2002年4月,勐腊镇、勐腊乡两乡镇合并,沿用"勐腊镇"至今。

行政区划

勐腊镇下辖曼庄村、曼纳伞村、曼龙代村、补蚌村、曼旦村、城子村、龙林村7个村和景岗社区、北路社区、曼它拉路社区、新城社区4个社区,和1个国营农场、1个热作实业公司,75个自然村。 镇政府驻地曼庄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勐腊镇国土总面积820平方公里,地处勐腊县城郊结合部,属城关镇,镇中心位于东经101°2′-101°46′,北纬21°19′-21°40′之间,坐落于南腊河旁,是勐腊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老挝交界,南接磨憨镇、勐满镇两镇,西连勐捧镇、关累镇两镇,北与瑶区乡、勐伴镇接壤。

地形地貌

勐腊镇位于澜沧江大断裂以东,无量山南端之尾梢,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境内最高峰位于帕亮山,海拔最高1915.9米,最低点位于大树脚,海拔600米,周围多群山,中间为宽谷狭长盆地。

气候条件

勐腊镇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热量丰富,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水充沛,旱雨两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21℃,极端最低气温-5°C,极端最高气温40.1°C,年温差9.4°C,日温差11.5°C,年降雨量1200一1700毫米以上,年平均降雨日158天。年积温在7500℃ 以上,年平均日照1850小时。

水文

勐腊镇区内主要河流有南腊河、南木浪、南沙等河流贯穿全境。其中最大的河流是南腊河,为澜沧江的支流,贯穿坝子中央。干流经勐伴、瑶区、勐捧、磨憨、关累等6个乡镇,由东北向南经中、老、缅三国交界南腊河口处汇入澜沧江。主要支流龙嘎河、南瓜河、南罕河、南木浪河、南满河等九条。[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4年末,勐腊镇有耕地面积28175亩,其中:水田22620亩,旱地5555亩;橡胶面积164464亩;水面面积606亩。

水资源

勐腊镇最大的河流为南腊河,全长186千米,流域面积处3950平方千米(含国外),河宽30米,径流水面积为4563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22.27亿立方米,其中中国国内年径流量21.01亿立方米,中国国外径流量1.26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末,勐腊镇有总人口48674人,户籍人口17795户,其中:非农人口13648户,3023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2.1%;农业人口4147户,1844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37.9%。少数民族人口31073人,占总人口数的63.84%。其中:傣族:13074人,占总人口数的26.86%;哈尼10149人,占总人口数的20.85%;彝族4240人,占总人口数的8.71%;瑶族1115人,占总人口数的2.29%。

民族

截至2013年末,勐腊镇世居傣、瑶、哈尼、壮等少数民族。

经济

概述

2014年,勐腊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27万元,比2013年年同期增长8.1%;家庭经营收入16240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7.2%,农民纯收入11530万元,人均纯收入6280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9%。

2009年,勐腊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40万元,比2008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3637元,比2008年增长11%。

第一产业

2014年,勐腊镇实现第一产业收入14956万元,粮豆总产量713.76万公斤,比2013年增长2%。冬季农业总产量1034万公斤,总产值4256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13.6%。辖区内共有民营橡胶面积9.96万亩,干胶产量6031吨。香蕉种植面积达1.41万亩,与2013年同期相比略增0.1%。生猪存栏2.20万头,出栏2.99万头,同比2013年增长6.14%;大牲畜存栏721头,出栏827头,同比2013年下降14.03%。

2009年,勐腊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7540万元,比2008年增长7.1%; 农民人均纯收入3637元,比2008年增长11%;粮豆总产量678.14万公斤,冬季农业总产量3960.22万公斤,香蕉总产3048.17万公斤;生猪出栏1.97万头,大牲畜出栏395头,家禽存笼12.9万羽,出笼25.29万羽,猪品种改良4020窝。

第二产业

2014年,勐腊镇实现第二产业收入374万元。 辖区内第二产业主要有橡胶加工等产业,有西双版纳州勐腊制胶厂,截至2009年,厂区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年产量3200吨。

2009年,勐腊镇实现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4474.2万元,比2008年增长86.2%。

第三产业

2014年,勐腊镇实现第三产业收入910万元。[4]

社会事业

城镇建设

2014年,勐腊镇完成曼拼、么粉、上龙茵等村小组三面光水沟、水坝建设项目13个;完成曼研、曼贺、曼暖叫等村小组自来水改造建设项目7个。进行城市建设、环城公路等征地、拆迁、补偿工作,促进镇域经济发展。国道213线勐腊过境县城段(西环路)建设项目、半岛酒店项目、滨水景观项目、"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曼崩古铜塔公园建设项目、李定国祠公园建设项目、镇粮管所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望天树二期开发、南腊河野趣漂流项目,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7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个,"村容村貌"项目1个。

医疗卫生

2013年,勐腊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1001人,参合率达99.58%,2011年举办健康知识讲座25期,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58万份;新生儿访视124人,开展计划免疫10次1716人次;新农合患者就诊8.63万人次,医疗费554.71万元,实际给予核销207.1万元。2012年新农合参合4959户2.03万人,参合率达99.89%。

文化教育

2014年,勐腊镇辖区内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245%,初中辍学率为1.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1.4%,共有体育活动场地110块,文化活动室57个。

社会保障

2014年,勐腊镇发放粮食直补资金37.96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64.26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6.03万元。认真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补贴金额33.56万元,受益农户36户,补贴机具共73台。第二次创业成功新吸纳人员就业担保贷款30万元。发放城镇低保金134.36万元,1020户次2019人次;农村低保金223.33万元,2408户次8919人次;完成143套廉租房、公租房的申报、审核工作及62套公租房建设终验工作和122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申报、审核工作;协助省规划院完成曼龙勒等4个村小组村庄建设规划。[5]

风俗文化

勐腊镇是一个傣、哈尼、瑶等多民族和谐相处的综合性乡镇,世居民族主要以傣族为主。

宗教信仰

傣族笃信南传上座部佛教。佛寺的吸引力在于宽松的戒律,剃光头而不烧戒,还俗后可以结婚。在傣族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男人一生非得过一段脱离家庭的宗教生活,成为受过教化的人,才有资格结婚娶妻。送孩子入寺为僧是件大事,需举行隆重的入寺仪式。孩子一旦踏入佛门,便吃住在寺庙,每天诵经习文,学习各种功课,不参加社会劳动,靠群众斋赠生活。功课完毕,便可上街访友探亲,但不在外过夜。

传统节日

傣族的传统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泼水节是傣族最为隆重的节日,是傣族的傣历新年节,为期三至四天。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爱尼的"嘎汤帕节"是勐腊镇的一个盛典节日,爱尼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西双版纳一带自称爱尼。每年的1月2-4日,是爱尼人一年一度的"嘎汤帕节",节日是爱尼人思念祖先,弃旧迎新,家人团圆的喜庆节日,节日期间,男女青年穿上最漂亮的盛装,欢歌载舞,或相约上山采鲜花,摘野果,射弩,打陀螺等。

饮食

傣族的主食以大米和糯米为主,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等。同时善作烤鸡、烤鱼,极喜鱼、虾、蟹、螺蛳、青苔等水产品,以青苔入菜,是傣族特有的风味菜。

==旅游景点

西双版纳空中走廊

西双版纳空中走廊景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内,是地球上北纬21度唯一的一片绿洲,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核心景区。1989年底,中科院昆明生态所和美国自然综合保护研究会联合进行科研项目,决定由美方出资,在位于保护区补蚌片区的森林中架设空中走廊。

曼旦水库

曼旦水库除灌溉之用,还盛产生态鱼,用这里的鱼腌制而成的腌酸鱼,热销勐腊、昆明。

李定国墓遗址

李定国(1620年-1662年),陕西绥德县人。10岁参加张献忠起义军,屡建战功,24岁被封为安西将军。张献忠死后,李定国率大西军余部进驻云南,联明抗清。1656年,李定国迎接南明永历帝进入云南,被封为晋王。1659年,清军进入昆明,永历帝出奔缅甸,李定国率部转移至中、老、缅三国交界边境,联合当地少数民族坚持抗清斗争。清康熙元年(1662年)二月,吴三桂杀永历帝于昆明,李定国闻讯,痛不欲生,六月二十七日病逝于勐腊。

李定国在勐腊病故后,当地傣族奉之为天王神,尊为汉王。清康熙初年,其部族与当地群众在李定国墓遗址上建造李定国祠,称"汉王庙",为勐腊县内唯一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

交通

勐腊镇辖区内际大通道昆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