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勾晓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勾晓华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勾晓华,女,1970年生于甘肃永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祁连山研究院院长[2],现任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院长助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近年来主要从事树木年轮学、气候学和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多次到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等交流访问,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国际合作研究。

2022年3月,全国妇联公布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勾晓华在列[3]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祁连山研究院院长

出生日期----1970年

出生地点----甘肃永昌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

个人简介

先后主持了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获"第九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2008年主讲课程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2009年获"第七届甘肃省青年科技奖", "第七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第九届青年女科学家奖" 。主讲课程被评为"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近年来主要从事树轮学、气候学和生态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30篇,其中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81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55篇),发表在一区和二区的SCI论文32篇。入选教育部(2016年)、甘肃省领军人才(2010年)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009年)等省部级人才项目。

学习简历

1988年9月至1992年6月 在兰州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读本科

1992年9月至1995年6月 在兰州大学生物系读污染生态学硕士

1999年9月至2004年12月 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自然地理专业读在职博士

工作简历

1995年6月至1997年10月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助教

1997年11月至1999年12月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讲师

2000年1月至2007年3月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

2007年4月至今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 在英国伦敦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 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2003年3月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

2003年8月 美国内华达沙漠研究所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

2005年9月至2007年12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树木年轮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2008年至今任《Science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编委

2011年至今任《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勾晓华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2013年至今任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女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委员

2013年至今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委员

承担科研项目

1.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2012):祁连山区三大内陆河流域水文、气候变化历史研究(批准号:40971119),50万。

2. 参加973项目"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负责第六课题"绿洲化、荒漠化的驱动机制",450万。(2009.1-2013.8)

3. 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三大自然区过渡带高山林线动态变化研究 (批准号:40671191),38万。

4. 负责教育部"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10万元。

5. 负责教育部一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006-2008):江河源区树轮生态记录研究 (批准号:NCET-05-0888),50万。

6. 负责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5):江河源区树轮气候学记录研究 (批准号:40201049),27万。

7. 负责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02):干旱区山地树轮年表的建立与气候记录研究。

8. 负责教育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04),西北干旱区树轮记录研究。

9. 负责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04):阿尼玛卿山区树轮气候记录研究。

10. 负责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研究项目(2005):黄河源区树轮生态记录研究。

11. 负责教学研究项目: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生态学与陆地生态系统"(2009)

12. 负责教学研究项目:甘肃省精品课程 "生态学与陆地生态系统" (2008)

13. 负责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生态学与陆地生态系统重点课程建设(2003-2004)

14. 负责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生态学与陆地生态系统双语教学建设(2002-2003)

获奖情况

1. 2012年 获"第九届青年女科学家奖"

2. 2009年 获"第七届甘肃青年科技奖"

3. 2009年 获"第七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4. 2009年 主讲课程"生态学与陆地生态系统"被评为全国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5. 2009年 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6. 2009年 获兰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7. 2009年 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

8. 2008年 主讲课程"生态学与陆地生态系统"被评为甘肃省精品课程

9. 2007年 获"第九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

10. 2005年 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11. 2005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12. 2004年 获甘肃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13. 2004年 被评为"兰州大学先进女教职工"

14.2014年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方克艳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勾晓华

来自 兰州大学 的图片

15.201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

16.2016年获"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5]

17.2016年入选教育部""特聘教授

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

1. Keyan Fang, Nicole Davi, Xiaohua Gou, Fahu Chen, Edward Cook, Jinbao Li and Rosanne D'Arrigo. Spatial drought reconstructions for central High Asia based on tree rings. Climate Dynamics,2010, doi: 10.1007

2. Yong Zhang, Qinhua Tian, Xiaohua Gou, Fahu Chen, Steven W. Leavitt and Yousheng Wange. Annual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since AD 775 based on tree rings from the Qilia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10, DOI: 10.1002/joc.2085(通讯作者)

3.Jian-feng Peng, Xiao-hua Gou, Fa-hu Chen, Ke-yan Fang. Climate–growth relationships of Qilian juniper Sabina przewalskii in the Anyemaqen Mountains,Tibet. Climate Resarch,2010, doi: 10.3354/cr00834(通讯作者)

4.Keyan Fang, Xiaohua Gou, Fahu Chen, Maosheng He, Yong Zhang, Qinhua Tian, Jianfeng Peng. Drought variation in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over last two centuries: evidence from tree-ring. Climate Research. 2009,38:129-135. doi: 10.3354/cr00781 (通讯作者)

5.Fang Keyan, Gou Xiaohua, Chen Fahu, Li Jinbao, D'Arrigo Rosanne, Cook Edward, Yang Tao, Davi Nicole. 2009. Reconstructed droughts for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over the past 568 years and its linkages to the Pacific and Atlantic Ocean climate variability. Climate Dynamics, doi: 10.1007

6.Fang Keyan, Gou Xiaohua, Chen Fahu, D'Arrigo Rosanne, Li Jinbao. Tree-ring based drought reconstruction for Guiqing Mountain (China): Linkage to the Indian and Pacific Oce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2009. doi: 10.1002/joc.1974(通讯作者)

7. Xiaohua Gou, Fahu Chen, Meixue Yang,Gordon Jacoby, Fang Keyan, Tian Qinhua, Zhang Yong. Asymmetric variability betwee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Evidence from tree rings. Science in China, 2008, 51(1):41-55. doi: 10.1007/s11430-007-0154-1

8. Xiaohua Gou, Jianfeng Peng, Fahu Chen, Meixue Yang, Delphis F, Jinbao Li. Levia. Maximum summer-half-yea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over past 700 year from tree-rings.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08, DOI 10.1007

9. Xiaohua Gou, Fahu Chen, Gordon Jacoby, Edward Cook, Meixue Yang,Jianfeng Peng, Yong Zhang . Rapid tree growth with respect to the last 400 year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warming,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2007, 27:1497-1503.

10. Xiaohua Gou, Fahu Chen, Gordon Jacoby, Edward Cook, Meixue Yang, Jinbao Li. Streamflow variations of the Yellow River over past 593 years in western China reconstructed from tree rings. Water resource research. 2007,43, doi:10.1029/2006WR 005705.

11. Xiaohua Gou, Fahu Chen, Meixue Yang,Gordon Jacoby,Yongxiang Zhang. A comparison of tree-ring records and glacier variations over the past 700 years,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nals of Glaciology, 2006, 43,86-90.

12. Xiaohua Gou, Fahu Chen, Meixue Yang, Jinbao li. Climatic response of tree-ring width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over Qilia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5,(61):513-524。

13. Jinbao Li, Xiaohua Gou, Ed Cook, Fahu Chen. Tree-ring Based Drought Reconstruction for the Central Tien Shan Area, Northwest Chin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 2006, 33, L07715, doi:10.1029/2006GL025803. (通讯作者)

14.Qinhua Tian, Xiaohua Gou, Yong Zhang, Jianfeng Peng, Tuo Chen, Jinsong Wang. Tree-based drought reconstruction for the Qilian Mountains, northwester China. Tree-ring Research, 2007,63(1): 27-36. (通讯作者)

15 勾晓华,陈发虎,杨梅学,Gordon Jacoby,方克艳,田沁花,张永. 青藏高原东北部树木年轮记录揭示的最高最低温的非对称变化,中国科学,2007,37(11):1480-1492。

16. 勾晓华,杨梅学,彭剑峰,张永,陈拓,候宗东. 树轮记录的阿尼玛卿山区过去830年夏半年最高温变化,2006,第四纪研究,26(6):991-998。

社会荣誉

2022年,被授予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视频

勾晓华:每一次攀登可能会有新发现 2018年5月25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