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包家金矿遗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包家金矿遗址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茶亭镇包家村,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发现,入围2010年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家金矿遗址分布范围达25平方公里,是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金矿遗址,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持续开采1100年以上。 目前已发现老矿井1200余个,露天采矿遗迹有300多处[1],地下矿坑遗址2000余处。此外还发现了6处摩崖石刻,最早一处为唐乾元二年(759年)。

简要介绍

2009年9月14日上午,江西省考古专家在江西省上饶县茶亭镇包家金矿遗址发掘中有了新突破,发现了一个宋代金矿淘洗池。据考古专家介绍,该淘洗池边长2.25米,高约40厘米。是目前国内出土保存最完整的古金矿淘洗池。

文化价值

江西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诗中介绍,经过专家组的集体认证,上饶包家金矿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金矿遗址,历经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持续开采1100年以上,历时之久,规模之大,世界罕见。

所获荣誉

2010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上饶县茶亭包家金矿遗址入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包家金矿遗址还入围2010年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之一。

未来规划

包家金矿遗址是上饶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的一项重要成果。经江西省博物馆和北京科技大学专家组成的考察组考察,并征询中科院冶金史专家的意见,确定包家金矿是迄今所见国内历史最早、规模最大、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的矿点,矿山选矿、冶炼技术均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目前,上饶县已拟在遗址上规划建设国家金矿遗址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届时将向世人开放。

上饶当地考古人员发现了这处金矿遗址,初步估计其为中国最早的金矿遗址。八月六日至十一日,由江西省博物馆学术委员会主任刘诗中、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博士谢乾丰、江西省矿冶考古学者王岚组成的专家组,对包家金矿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十七日,刘诗中正式向记者确认了此前的估计:上饶包家金矿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金矿遗址。

参与此次考察的上饶县文广局副局长林上强介绍,包家金矿遗址分布范围达二十五平方公里,初步发现矿洞一千两百处以上,另有大规模露天开采遗迹。此外还有大批相关遗迹和实物发现。

考察发现,当年运输黄金的通道由石阶路和石板路组成,石阶路有的长达十余华里,利用天然基岩开凿而成,宽达一点二米,此等规格就连省际古道也少见,可见当年金矿业之繁荣。

考古人员发现,各处矿洞又深又大,地下采场纵深达百余米,距地表深达三四十米,采用竖井、平巷、斜井联合开拓,在地下构筑宏大复杂的采场,同时还建立了通风、提升、运输、排水等完备设施[2],令人惊叹。

同时,现场还采集到当年矿工的生活用瓷碎片,以及收取金山税和金锭交易的砝码。宋代史料记载,包家金场年岁课便达千两,足见其产金量远高于这一数目。

面对这一重大发现,上饶方面已开始准备,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为日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乃至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作好基础资料工作。

视频

包家金矿遗址 相关视频

“上饶发现唐代金矿遗址”后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