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戴河之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北戴河之滨》

作品名称: 北戴河之滨

文学体裁: 诗歌

创作年代: 现代

作者: 舒婷

《北戴河之滨》是由舒婷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诗歌原文

那一夜

我仿佛只有八岁

我不知道我的任性

要求着什么

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

引我走向沙滩

在那里 温柔的风

抚摸着毛边的月晕

潮有节奏地

沉没在黑暗里

发红的烟头

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

你嘲弄地用手指

捺灭那躲闪的火星

突然你背转身

掩饰地

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

海怎么啦

什么也看不见 你瞧

我们走到了边缘

那么恢复起

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

回到冰冷的底座上

献给时代和历史

以你全部

石头般沉重的信念

把属于你自己的

忧伤

交给我

带回远远的南方

让海鸥和归帆

你的没有写出的诗

优美了

每一颗心的港湾

1980.2

作者简介

舒婷,当代女诗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生长在厦门。初中未毕业即“插队落户”。1969年开始写作,其时诗已在知青中流传。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水泥工、挡车工、浆纱工、焊锡工。1979年开始在民间刊物《今天》发表诗作,同年在《诗刊》正式发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对她的作品展开近一年讨论,讨论涉及到新诗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1981年福建省文联专业创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作协福建分会副主席,两次获全国性诗歌奖。1982年出版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6年出版《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1]

人物经历

50年代中期,母亲带着她和兄妹三人从漳州回到厦门,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里。舒婷从小随母亲在外婆家长大。

四岁起,外祖父就拿唐诗当儿歌教她念,外婆则娓娓讲述“三国”、“水浒”、“聊斋”哄她上床睡觉。小学三年级,有了一点阅读能力,便开始取五花八门的书籍来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来越坏。

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乡”洪流中插队到闽西山区。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妈的继女身份,被照顾回城。

1979年4月,《诗刊》从《今天》上选发了舒婷的《致橡树》,两个月后,又发表了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当选厦门文联主席。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