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戴河之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戴河之濱》

作品名稱: 北戴河之濱

文學體裁: 詩歌

創作年代: 現代

作者: 舒婷

《北戴河之濱》是由舒婷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詩歌原文

那一夜

我仿佛只有八歲

我不知道我的任性

要求着什麼

你撥開濕漉漉的樹叢

引我走向沙灘

在那裡 溫柔的風

撫摸着毛邊的月暈

潮有節奏地

沉沒在黑暗裡

發紅的煙頭

在你眼中投下兩瓣光焰

你嘲弄地用手指

捺滅那躲閃的火星

突然你背轉身

掩飾地

以不穩定的聲音問我

海怎麼啦

什麼也看不見 你瞧

我們走到了邊緣

那麼恢復起

你所有的驕傲與尊嚴吧

回到冰冷的底座上

獻給時代和歷史

以你全部

石頭般沉重的信念

把屬於你自己的

憂傷

交給我

帶回遠遠的南方

讓海鷗和歸帆

你的沒有寫出的詩

優美了

每一顆心的港灣

1980.2

作者簡介

舒婷,當代女詩人,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生於福建石碼鎮,生長在廈門。初中未畢業即「插隊落戶」。1969年開始寫作,其時詩已在知青中流傳。回城後當過多種臨時工:水泥工、擋車工、漿紗工、焊錫工。1979年開始在民間刊物《今天》發表詩作,同年在《詩刊》正式發表作品。1980年《福建文藝》編輯部對她的作品展開近一年討論,討論涉及到新詩的一系列根本性問題。1981年福建省文聯專業創作,現為中國作協理事;作協福建分會副主席,兩次獲全國性詩歌獎。1982年出版詩集《雙桅船》和《舒婷、顧城抒情詩選》,1986年出版《會唱歌的鳶尾花》等。

[1]

人物經歷

50年代中期,母親帶着她和兄妹三人從漳州回到廈門,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裡。舒婷從小隨母親在外婆家長大。

四歲起,外祖父就拿唐詩當兒歌教她念,外婆則娓娓講述「三國」、「水滸」、「聊齋」哄她上床睡覺。小學三年級,有了一點閱讀能力,便開始取五花八門的書籍來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來越壞。

1964年就讀於廈門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鄉」洪流中插隊到閩西山區。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媽的繼女身份,被照顧回城。

1979年4月,《詩刊》從《今天》上選發了舒婷的《致橡樹》,兩個月後,又發表了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當選廈門文聯主席。

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