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规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半规管

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是维持姿势和平衡有关的内耳感受装置,内耳的组成部分。由上、后和外三个相互垂直的环状管,即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侧半规管组成,连结内耳与前庭

其一端有一个膨大部分,称为壶腹,具有隆起的隔膜。其中有感觉细胞,与前庭中的椭圆囊相通。分为外周的骨半觇管和中央的膜半规管两部分。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半规管
  • 外文名;semicircular canals
  • 性质;维持姿势
  • 属性;内耳感受装置
  • 包括;球囊、椭圆囊、和半规管
  • 相关概念;骨半规管、膜半规管

简介

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是脊椎动物内耳迷路中掌管平衡感的器官,同样是维持平衡和与控制生物体姿势的一内耳感受装置,包括球囊(saccule)、椭圆囊(utricle)和半规管(semicircular canals)。

基本结构

骨半规管

骨半规管(bony semicircular canals),属于骨迷路(bony labyrinth)的一部分。三个骨半规管呈"C"形且互相垂直。位置最高者称为上骨半规管(superior canal),大致呈水平位者称为外骨半规管(horizontal canal),位置靠后者称为后骨半规管(posterior canal)。每个骨半规管均有一个单骨脚和一个壶腹骨脚,后者在近前庭处的膨大称骨壶腹,上后骨半规管的单骨脚合成一总骨脚。

膜半规管

膜半规管(semicircular ducts),属于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的一部分。套于骨半规管内,在各骨壶腹内,膜半规管也有相应膨大的膜壶腹。膜壶腹壁上有壶腹嵴,亦为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旋转运动的刺激。

椭圆囊和球囊

椭圆囊(utricle)和球囊(saccule)位于前庭(膜迷路)内,前方为球囊,通蜗管;后上方为椭圆囊,通膜半规管;两囊间有小管联通。在椭圆囊和球囊壁上分别有椭圆囊斑和球囊斑,它们是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头部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

位置

前庭器官都是膜质管道,和蜗管一样因构造曲折繁复,有膜迷路之称。而且管道中充满内淋巴,其外面的骨迷路和外淋巴起着保护作用。椭圆囊和球囊位于内耳前庭腔内。它们的前面为耳蜗,后面为三条半规管。两囊之间有短管相通,半规管与耳蜗又分别与两囊相连通,所以膜迷路各部分之间的内淋巴是相通的。椭圆囊球囊的囊壁上,各有一个直径为2毫米多、加厚的小区域,称为囊斑(macula)。囊斑也称位觉斑,由一层结缔组织、一层上皮和耳石膜组成。

耳石膜覆盖在囊斑上皮层表面,为一层厚的蛋白样胶质膜,它的浅层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晶体,称为耳石(otolith),所以椭圆囊和球囊也称耳石器官。囊斑上皮内含有毛细胞及支持细胞两种细胞。毛细胞为感觉上皮细胞,夹在支持细胞之间,其底部为前庭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的周围突所包绕。毛细胞的顶端有一束纤毛伸入至耳石膜内。三条半规管(外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互成直角,代表空间的三个面。外半规管又称水平半规管,当人直立时,它和地面成30°角,如头部向前倾30°,则它恰与地面平行。

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又称垂直管,与地面成垂直关系。每管均有一端略膨大,称壶腹(ampullae)。壶腹内一侧粘膜增厚,并向管腔内突出,形成一个与管长轴相垂直的壶腹嵴。壶腹嵴的构造与囊斑相似,其不同处为毛细胞顶端的纤毛束较长,并包埋于高帽状的胶质性的终帽(也称盖帽)内,其中无耳石,但终帽与嵴上皮之间有一微细的腔隙,此腔隙与毛细胞的纤毛活动有关。壶腹嵴毛细胞的基部也被前庭神经节细胞周围突的末梢所包绕。

作用

半规管是人和脊椎动物内耳迷路的组成部分,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半圆形小管。可分骨半规管和膜半规管。不论骨半规管和膜半规管,均可分为上半规管、后半规管和外半规管。膜半规管内外充满淋巴。半规管一端稍膨大处有位觉感受器,能感受旋转运动的刺激,通过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势反射,以维持运动时身体的平衡 。[1]

视频

参考文献

  1. 骨半规管的解剖结构”,车事大爆炸, 20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