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壺腹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壺腹嵴

又稱位覺嵴。由增厚的結締組織和特殊的感覺上皮組成,魚類以上動物內耳半規管中的位覺感受器。黏膜上皮有毛細胞和支持細胞。在三個半規管的膜壺腹內,有一側粘膜增厚,並向腔內突出而成,呈橫位的鐮狀隆起。其構造與位覺斑(囊斑)相似,所不同的是毛細胞頂端的纖毛束較長,並互相粘集成束,包埋於高帽狀的膠質性的終帽內,其中無耳石,但終帽與嵴上皮之間有一微細的腔隙,這個腔隙與毛細胞的纖毛活動有關。壺腹嵴毛細胞的基部也被前庭神經節細胞的周圍突的末梢所包繞。

簡介

壺腹嵴的功能是感受頭部旋轉變速運動的感受器。3個半規管是互相垂直排列的,所以,當頭部作旋轉變速運動時,膜半規管的內淋巴流動方向和速度的改變,使終帽傾斜,纖毛束彎曲,從而刺激了毛細胞,使之興奮而產生神經衝動,經前庭神經傳至腦的前庭中樞,一方面向上傳至大腦皮質,產生旋轉的感覺;另一方面傳至眼肌的運動核和脊髓,反射性地改變眼外肌、頸部和四肢肌的緊張性,以保持身體平衡。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特別是進行鐵餅、鏈球、體操、跳水和滾輪運動項目,可顯著提高橢圓囊、球囊和壺腹嵴(前庭器官)的機能穩定性,從而使人體在運動中完成各種加速、旋轉和翻騰等動作。

評價

光鏡下,嵴的橫切面為凸入腔內的高隆起,頂端圓鈍,表面有高圓頂形的膠狀物,稱壺腹帽或終帽。結締組織含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神經纖維,並常見色素細胞。感覺上皮有二種細胞,一種是毛細胞,呈瓶狀,游離面伸出一束很長的細毛入壺腹帽;另一種是細長的柱狀細胞,稱支持細胞。光鏡下,毛細胞和支持細胞游離面有一層較厚的均質物,稱小皮板。電鏡下,支持細胞呈不規則的細長形,核長圓,位於細胞底部。細胞游離面有稀疏的微絨毛。頂端胞質有厚的終末網,光鏡下稱小皮板,成束的微管由細胞底部伸入終末網。胞質中充滿有界膜包裹的分泌顆粒,高爾基複合體明顯。這種細胞的功能尚未確知,可能營養毛細胞,或參與內淋巴的代謝。嵴的斜坡面除支持細胞外,見一些暗細胞。它們的胞質較緻密,有許多含絮狀物的泡。細胞底部有許多質膜內褶,這些結構特點與輸送水分和離子的細胞相似,故推測它們可能與保持內淋巴含高水平的K有關。嵴的兩端有半月平面,與嵴的長徑垂直,成自高柱狀上皮。細胞游離面有微絨毛,底部有質膜內褶。有些研究表明,它們分泌組成壺腹帽的硫酸粘多糖。電鏡下,毛細胞可分兩型,名I型毛細胞和II型毛細胞。I型毛細胞多在嵴頂,呈瓶狀,底部圓,懸在支柱細胞之間,頂部細窄。胞質含許多線粒體和微管。核圓,位於細胞底部。II型毛細胞呈柱狀,多在嵴頂周邊,核的位置較高,高爾基複合體較發達。兩型細胞都含稀疏的粗面內質網,並有許多直徑20nm的泡。它們的游離面都有許多靜纖毛,約50~110根,並有一根動纖毛。靜纖毛是長短不等的微絨毛,中心含直徑6nm的細絲,伸入游離面下方較厚的終末網中。兩型細胞的終末網緻密,厚約0.5μm,光鏡下顯現為小皮板。動纖毛有基體和典型的軸絲,或沒有中央微管,推想它不能運動,但仍常稱動纖毛。靜纖毛和動纖毛排列規則。動纖毛在游離面的一邊。靜纖毛排列成行,靠動纖毛的最長,其餘的順次變短,最長的約100μm,最短的1μm。它們的規律排列使毛細胞的功能有明顯的極性。有證據表明,靜纖毛屈向動纖毛時使細胞所受的刺激加強,靜纖毛反向彎曲時使刺激變弱。 兩型毛細胞接受的神經末梢有明顯差別。I型細胞底部有由傳入纖維所成的杯形末梢和小結狀的傳出末梢。II型細胞底部有多個小結狀末梢,有些是傳入性的,有些是傳出性的。傳出末梢可能對傳入末梢傳導刺激信息起抑制作用。壺腹嵴感受頭部旋轉運動開始和終止時的刺激。頭旋轉時使膜半規管的內淋巴流動。由於壺腹帽和內淋巴的比重相似,故壺腹帽可致毛細胞的毛彎曲,使毛細胞接受刺激,經前庭神經傳入中樞。[1]

參考文獻

  1. 壺腹嵴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