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华中五味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中五味子(学名: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是木兰科、五味子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全株无毛,冬芽、芽鳞具长缘毛,叶纸质,叶片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有时圆形,很少椭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灰绿色,有白色点,网脉密致,叶柄红色,花生于近基部叶腋,花梗纤细,花被片橙黄色,近相似,具缘毛,背面有腺点。雄花:雄蕊群倒卵圆形,花托圆柱形,药室内侧向开裂,药隔倒卵形,两药室向外倾斜,雌花:雌蕊群卵球形,雌蕊,子房近镰刀状椭圆形,聚合果径约4毫米,聚合果桨红色,具短柄;种子长圆体形或肾形,种脐斜V字形,种皮褐色光滑,或仅背面微皱。4-7月开花,7-9月结果。
华中五味子果供药用,为五味子代用品;种子榨油可制肥皂或作润滑油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1]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3000米的湿润山坡边 、山谷的两侧、灌木林林缘,喜湿、喜阳、怕积水。

形态特征

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很少在叶背脉上有稀疏细柔毛。冬芽、芽鳞具长缘毛,先端无硬尖,小枝红褐色,距状短枝或伸长,具颇密而凸起的皮孔。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有时圆形,很少椭圆形,长5-11厘米,宽(1.5)3-7厘米,先端短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干膜质边缘至叶柄成狭翅,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灰绿色,有白色点,1/2-2/3以上边缘具疏离、胼胝质齿尖的波状齿,上面中脉稍凹入,侧脉每边4-5条,网脉密致,干时两面不明显凸起;叶柄红色,长1-3厘米。
花生于近基部叶腋,花梗纤细,长2-4.5厘米,基部具长3-4毫米的膜质苞片,花被片5-9,橙黄色,近相似,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中轮的长6-12毫米,宽4-8毫米,具缘毛,背面有腺点。雄花:雄蕊群倒卵圆形,径4-6毫米;花托圆柱形,顶端伸长,无盾状附属物;雄蕊11-19(23),基部的长1.6-2.5毫米,药室内侧向开裂,药隔倒卵形,两药室向外倾斜,顶端分开,基部近邻接,花丝长约1毫米,上部1-4雄蕊与花托顶贴生,无花丝;雌花:雌蕊群卵球形,直径5-5.5毫米,雌蕊30-60枚,子房近镰刀状椭圆形,长2-2.5毫米,柱头冠狭窄,仅花柱长0.1-0.2毫米,下延成不规则的附属体。聚合果果托长6-17厘米,径约4毫米,聚合果梗长3-10厘米,成熟小桨红色,长8-12毫米,宽6-9毫米,具短柄;种子长圆体形或肾形,长约4毫米,宽3-3.8毫米,高2.5-3毫米,种脐斜V字形,长约为种子宽约1/3;种皮褐色光滑,或仅背面微皱。花期4-7月,果期7-9月。[2]

繁殖方法

种苗:华中五味子是雌、雄异株植物,如果直接在山区挖取大树建园,成活率为18.3-32.6%;人工建园采用嫁接好的成品苗(苗木规格为粗度1厘米以上,主根3条以上,须根丰满),苗木成活率可达90%以上。雌、雄株配置比例为4:1或5:1。
架式:华中五昧子为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喜光照,不耐隐蔽,要搭架栽培。架型通常有篱架和大棚架。篱架前期投资少,但产量低,内膛透光不良,劣质果多,树势易早衰;大棚架早期投资大,但丰产稳产,优良果多,宜长期栽培,应用广泛。本技术以棚架为基础,宜采用棚架(T型),架高1.7-1.8米,架线3-4条,间距60厘米。

近种区别

该种分布广,叶形变异大,常被误认为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除地理分布与花的特征明显不同外,五味子老枝皮不规则脱落;叶膜质,背面中脉及侧脉明显被毛,花梗长4-8毫米;小浆果外果皮具不明显腺点,种子较大,淡褐色,种脐明显凹入U字形,容易区别。

主要价值

华中五味子果供药用,为五味子代用品;种子榨油可制肥皂或作润滑油。
药理作用
镇咳,祛痰,强心,抗肝损伤,诱导肝脏药物代谢酶,抗氧化,抗溃疡,抗肾病变,抗菌,抗菌;有毒。
性味功能
酸、甘,温。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主治用法
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眼。内服:煎汤,3-6克;研末,每次1-3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掺;或煎水洗。

栽培技术

整地
华中五味子为浅根性树种,根系呈水平分布,多在土层40厘米以内,没有明显的主根,主侧根(根茎)发达,根茎上长出须根,无垂直根系。因此,北方地区整地以栽植沟深50-60厘米、宽80-100厘米;南方地区多雨易涝,整地宜起高垄,垄高15-25厘米、宽80-100厘米。均要求施人腐熟有机肥,每亩施3米为宜。
栽植时间
春季以树液流动前为宜,黄河流域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或在雨季8月下旬至9月中旬;南方春季可适当提前,秋季推后。株、行距为1.5-1.8米×3-3.5米,亩栽110-150株,山地可密些。穴栽,挖直径30-40厘米、深20-30厘米的坑穴,宜浅不宜深,栽植时要求根系舒展,踩实,并做好直径为60厘米的蓄水盘,浇足定根水。
中耕除草
栽植后应保持栽植带内土壤疏松无杂草。根据田间情况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深度在10厘米左右。同时要及时除去华中五味子根茎处萌蘖苗及地下横走茎。
施肥
每年追肥2次,分别在5月中下旬和6月中旬至7月上中旬进行,亩施有机肥2米;进入结果期后追施量可增加,特别注意多施磷、钾肥。追肥后或干旱时均应及时灌水;果实采收后,进行全园深耕,深度为20-25厘米,9月底完成,并施足底肥,每亩施有机肥3-4米。[3]

参考来源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