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京瞻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京瞻园

来自 汇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 瞻园

外文名: Zhanyuan Garden

地理位置: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占地面积: 25100平方米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瞻园位于江苏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是江南四大名园,其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后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素以假山著称,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瞻园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瞻园叠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与当代,和江南多数园林一样,沿革复杂,园貌历经变迁。

瞻园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景点二十余处,布局典雅精致,有宏伟壮观的明清古建筑群,陡峭峻拔的假山,闻名遐迩的北宋太湖石,清幽素雅的楼榭亭台,奇峰叠嶂。瞻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太平天国专史博物馆。87年版《红楼梦》,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的白府等便是在瞻园取景地。[1]

历史沿革

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瞻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是中山王徐达的府邸花园,现仍留存的石矶及紫藤

明朝初年,朱元璋因念功臣徐达"未有宁居",特给中山王徐达建成了这所府邸花园,经徐氏七世、八世、九世三代人修缮与扩建,至万历年间已初具规模。[2]

顺治二年(1645)该园成为江南行省左布政使署。乾隆帝巡视江南,曾驻跸此园,并御题"瞻园"匾额。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瞻园先后为东王杨秀清府、夏官副丞相赖汉英衙署和幼西王萧有和府。

清同治三年(1864),清军夺取天京,该园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光绪二十九年(1903),瞻园两度重修,但已非原园景况。

民国时,江苏省长公署、国民政府内政部、水利委员会、中统局、宪兵司令部看守所等政府机关曾设园内。瞻园历经岁月变迁,范围日渐狭小,花木凋零,峰石徙散,虽然曾有过几次修葺,但都没能恢复原来的盛况。

1949年后,公安三分局曾驻斯园。1957年夏,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迁入。

1958年,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彭冲指示重修瞻园。同年修缮工作开始,一期工程为修建瞻园西部。

1958年后,南京市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设在园中。[2]

1960年,中国著名古建专家刘敦桢教授主持瞻园的恢复整建工作,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特点,而且还充分地运用了古典园林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的造园艺术。历时6年,用太湖石1800吨,使瞻园面貌一新。

1983年,瞻园以"瞻园觅秀"列入金陵四十景之中。

1985年二期工程上马,1987年竣工。共增园林面积近4000平方米,修建楼台亭阁13间,建筑面积2882平方米。扩建后的瞻园,东西二园合一,其山水布局既保留了明清园林风格,又汲取现代南北方造园艺术精华,形成兼容并蓄之特色。

2004年,瞻园被指定为"2004年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指定接待景点。

2005年,"新金陵四十八景"评选揭晓,瞻园名列其中。

2012年,"新金陵四十八景"在此评选,瞻园以"瞻园玉堂"列入其中。

建筑布局

瞻园园虽不大,却颇具特色,是江南名园之一。瞻园坐北朝南,纵深127米,东西宽123米,全园面积251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园林绿化面积15500平方米。园内有乔灌木810株,竹类面积400平方米。

山、水、石是瞻园的主景,东瞻园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展区、水院、草坪区、古建区,西瞻园有西假山、南假山、北假山、静妙堂等景点。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位于瞻园东部与东北部,此即原为江南行省与江宁布政使署之建筑,由照壁和五进庭堂组成。

大门在东半部,大门对面有照壁,照壁前是一块太平天国起义浮雕。大门上悬一大匾书"金陵第一园",字系赵朴初所题。

西瞻园静妙堂位于瞻园西南,坐北朝南,面对南假山,西靠西假山,北望北假山,是西瞻园主体建筑。

南假山位于静妙堂前,面积900平方米,系用1000余吨太湖石拼接堆砌而成,临池绝壁高7米,主峰高9米,由危崖、溶洞、钟乳石、蹬道、石矶、瀑布与步石组成。

北假山位于西瞻园北,面积1100平方米。

西假山位于瞻园西部,面积1050平方米。从北假山经8.87米长三曲桥登岸,即西假山。

东瞻园水院位于北池之东,西与西瞻园长廊相连,东与展览区相通,占地面积800平方米。

东瞻园草坪区位于东瞻园中部,东为展览区,北靠水院区,西依西瞻园,南临古建区,面积1026平方米。

东瞻园古建区位于东瞻园东南部,占地面积797.5平方米,其中心建筑为籁爽风清堂。

园林特点

山石布局奇巧

瞻园以山石取胜,假山是全园的主景和骨干,全园有南、北、西三座假山。以西部土堆假山为制高点,岁寒(或"三友")亭、扇面亭隐黔在香樟女贞等常绿乔木中。

南假山则采用土、石并用做法由绝壁、主峰、洞盒、山谷、水洞、瀑布、步石、石径等组合而成,表现出"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艺术效果,达到雄壮、峭拔、幽深、自然的意境正是"循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山前池畔、溪涧多植花草、灌木、藤萝,以免遮挡观赏视线山后黑松成林并兼以红枫银杏点缀其间,这样既可形成古木参天的山林气氛,又有四季色彩的对比与变化并可遮蔽一墙之隔园外的楼房、电线杆。

北假山是以太湖石堆叠而成。临水石壁下有贴近水面的平桥山中有纵深的山谷。谷上架旱桥还有低而平的较大石矶二层,这是中国园林中的唯一一例,可使石矶与石壁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石壁挺拔高耸,石矶生动自然。另有高出水面9.5米的石屏置干平台之上,轮廓起伏明显气势磅礴从静妙堂远观效果尤佳。

山之东北角临池耸立峭壁假山峭壁下有池畔石径,游人行于其上向上仰视,顿觉石壁耸峭悬崖险峻,而低头俯视峭壁之倒影又反衬水池之深同时又打破了园墙的平淡呆板。其艺术处理可谓妙矣。整个北假山体量得宜,轮廓丰富,山重山水重水,佳山妙水层出不穷。

池水以小见大

瞻园是山为主、水为辅的山水园水体以聚为主,这样在较小的空间方能显出水面宽广、开朗,并为山林,亭、榭展开美妙的景色;再辅以分,使得水体漾泪曲折似断似续增加风景的层次和深度。

北池水面最大,与池周山林、建筑交相辉映,成为全园水景中心,在其池面处理方面则采用开与合的对比法以取得"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北池之西北角水面弯入处,架立四折平桥。桥面低矮、濒于水面既可增加游览趣味,又使水池一角更显得生动自然,产生广阔中蕴含深幽的意味。

东北角由一孔平桥分隔出一小水池,环绕至北假山后山脚下尽头处以狭窄的水湾收尾并伸入峡谷间,藏而不露有深远不尽之意境体现出"一水之漂,有江湖万里之情"。北池之西南角接一水涧经静妙堂西与南池相连。

瞻园的水体布局充分体现了孟子的哲学理念,有着深沉的文化积淀。南池位于静妙堂南池北紧贴水榭,池南濒临假山绝壁。池面也分大小二池。两池间散点步石代桥,维持小池水位略高于大池,瀑布下泻时,于步石间形成散泉。步石贴近水面,并与池周石径相通。立于步石仰头南望,绝壁高耸。洞盒幽暗,石钟乳下垂显出山景奇观。

步石造成水体远近二重空间,也增加了园景的深度。水池西南角藤萝掩映,池岸蜿蜒曲折、凹凸相间,似与东部景区的水廊、水院一脉相承。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