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南千岛群岛争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千岛群岛争议
图片来自pixnet

南千岛群岛争议北方四岛争议(Спор о принадлежности Курильских островов|Spor o prinadlezhnosti Kuril'skikh ostrovov,j=北方领土问题|hg=ほっぽうりょうどもんだい|rm=Hoppō Ryōdo Mondai)是日本俄罗斯以及部分阿伊努人南千岛群岛主权归属与认定所发生的争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在发动千岛群岛登陆行动后占领了千岛群岛,并于战后宣称拥有该群岛的主权。目前,有争议的岛屿均由俄罗斯实际控制,划归萨哈林州南库里尔斯基区管辖;而日本方面则声称对南千岛群岛(日本称之为北方领土|ほっぽうりょうど或北方地域|ほっぽうちいき)拥有主权,行政上隶属于北海道根室振兴局

1951年由同盟国与日本签署的《旧金山和约》表明日本应当放弃对千岛群岛的一切主权声索,但该条约并未相应地承认苏联对该地区的主权,因此该群岛应该处于主权未定的状态。此外,日本宣称部分有争议的岛屿(主要是南方的四座岛屿)并非千岛群岛的一部分,因此不受《旧金山和约》效力所及。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政府则维持与苏联政府一贯的说法,声称该国对争议岛屿的主权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便已获得诸多国际条约承认。不过,日本政府并不认同此说法。目前主权归属尚有争议的四个岛屿分别如下:

  • 择捉岛(択捉岛,えとろふとう),俄语音译为伊土鲁朴岛(Итуруп)
  • 国后岛(国后岛,くなしりとう),俄语音译为库纳施尔岛(Кунашир)
  • 色丹岛(色丹岛,しこたんとう),俄语音译为施科坦岛(Шикотан)
  • 齿舞群岛[1] (歯舞群岛/歯舞诸岛,はぼまいぐんとう),俄语音译为哈伯麦群岛(острова Хабомаи)

背景

1855年由日本与俄罗斯共同签订的《日俄和亲通好条约》是两国首次就库页岛千岛群岛的主权归属所进行的协商。该条约的第二条明订:

“今后日本国和俄罗斯国的疆界应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择捉全岛属于日本,得抚全岛及其以北的千岛群岛属于俄罗斯。”

这显示两国已就北方边界问题取得共识。国后岛、色丹岛以及齿舞群岛均位于择捉岛南方,不过条约中并未列明其主权归属,日本政府因此认定这些岛屿为日本领土,非争议地区。此外,该条约还注明库页岛(日本称为“桦太”)将维持两国共管,不另定国界。

在《1875年圣彼得堡条约》中,日俄两国同意日本完全放弃对库页岛的主权并将之交予俄国,而俄国亦相对应地放弃对千岛群岛的主权并交由日本管辖。

1904年至1905年间的日俄战争俄罗斯帝国而言是个军事灾难。1905年日俄两国在美国出面调停下签订了《朴资茅斯条约》,正式结束日俄战争,并使日本获得库页岛南部的领土。

虽然俄国内战期间日本占领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部分区域,但日本并未并吞这些领土,后来亦于1920年代中期撤出该区域。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使日苏边界冲突暂时告一段落。在往后的数年内,苏联大日本帝国间均未爆发严重的对立冲突,直至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为止。1941年4月13日两国在莫斯科签署《日苏中立条约》,确认了两国对彼此的中立性;但该条约于1945年遭苏联单方面废弃。1945年8月14日,日本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并于翌日无条件投降。苏联则于同年8月18日至9月3日间发起行动占领千岛群岛;岛上的日本居民于两年后遭到遣返。

参考文献

  1. 齿舞群岛,thenewsl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