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南戏

增加 84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南戏归故里 精彩嘉年华.jpg|350px|缩略图|右|<big>南戏归故里 精彩嘉年华</big>[https://hznews.hangzhou.com.cn/tupian/images/2019-10/20/91783944-60aa-47a1-a1f4-dd39121a890f.jpg 原图链接][https://hznews.hangzhou.com.cn/tupian/content/2019-10/20/content_7287888.htm来自 杭州网的图片]]]
'''南戏'''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戏剧类型,[[元朝]],流行于中国南方,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温州]]南戏或戏文。
==起源==
据明代[[祝允明]]的《猥谈》记载:“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ref>[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2-02/114734.html 南戏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作家网</ref> 。而[[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完成的《南词叙录》一书中记载:“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两种实首之……其盛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北宋]]时的温州是繁荣的港口城市,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后商品经济更加活跃。原本流行于农村民间的歌舞小戏和俚巷歌谣进入城市,业余戏班也成为职业剧团。在吸取了市民中流行的民歌小调或诸宫调、[[杂剧]]的长处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戏曲形式。
由元末至明嘉靖末年,南戏开始运用北曲,角色种类渐增,而文人雅士介入,最终使南戏转型,成为传奇。
自元末《[[琵琶记]]》后,南戏开始由民间的传唱文学逐渐变为文人的创作。明代流行的南戏声腔有[[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其中海盐腔在明中叶前势力最盛,[[弋阳腔]]长期流行于民间,直至清代;昆山腔在嘉靖间经过魏良辅改革后,成为文人士大夫的最爱。明代中叶以后,由昆山腔演唱的“[[传奇]]”兴盛,南戏在戏曲史上逐渐为传奇所取代 <ref> [http://www.docin.com/p-930082088.html 第七章明代传奇(可编辑)],豆丁网,2014-10-08</ref> 。 ==视频=====<center> 南戏 相关视频</center>===<center> 南宋-南戏(调腔部分) </center><center>{{#iDisplay:j0541i54m5u|560|390|qq}}</center><center> 曲剧版的四大南戏之首《荆钗记》</center><center>{{#iDisplay:i3042q9w78u|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80 戲劇總論]]
110,97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