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江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江镇隶属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地处平江县北部,东与虹桥镇为邻,南连梅仙镇,西邻板江乡,北接上塔市镇,行政区域面积19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南江镇户籍人口为85995人。

隋代时期,始属平江县;1995年,将原南江镇、南江乡、石浆乡、昌江乡合并为南江镇。截至2020年6月,南江镇辖6个社区、2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北街社区。

2019年,南江镇有工业企业15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8个。[1]

简介

位于平江县北境,与岳阳县、通城县、修水县三县毗邻,距县城43千米,距岳阳市区98千米,距通城县城37千米。镇域清代为南江乡,民国时期建有南江区。建国后为南江办事处、南江区、南江公社。1982年建为乡级镇。1995年,原南江镇、南江乡、昌江乡、石浆乡合并而成今镇。面积196平方千米,总人口7.18万人。辖东街、北街、西街、南街、桥市5个居委会,浆田、大湾、钟家、五角、昌江、中心、显高、柏树、蔡海、庙铺、汤铺、山峰、中坪、凤阳、长源、林场、余坪、高南、桥西、桥东、红门、农科、马安、万家、青峰、凤祥、罗洞、集义、永康、凤乔、崇义、黄裴、源头、双溪、阜山、永强、沙铺、阜西、长潭、群联、坳里、阜峰、上坪、百合44个行政村,714个村民小组。2000年,镇区南江建成区面积2.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1万人。原石浆乡政府所在地石浆集镇。原昌江乡镇府所在地昌江集镇。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4074万元,各类税收900多万元,财政收入15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800元。[2]

历史沿革

南江镇是个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小镇,明隆庆三年(1569年)形成集镇,称南江市。清顺治九年(1682年)属南江乡二十都。民国二年(1913年)属北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南江乡属镇。1949年属五区,称南江桥,为区属镇。1956年撤区并乡,为南江乡属镇。1958年称南江乡人民公社。1974恢复南江镇,辖东南街,西北街两个居委会和桥市村七个居民小组。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为县属乡级建制镇,属南江区领导。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至今。

主体产业

镇区主体产业已经形成。镇区建有各类企业50多家,从业人员2000余人。镇办企业南建公司系国家二级企业,拥有职工668人,固定资产800万元。个体企业震宇公司以生产"真空牌"除氧保鲜剂为主,2000年产值1000万元,创税100万元;日新加工厂生产的"五香豆豉"闻名遐迩;云岭公司生产的"幕阜山泉"深受消费者喜爱;利用本地特有名草原料制成的蚊香、卫生香远销6个国家和地区。该镇连续7年获市、县乡镇企业目标管理优胜单位。1983年出席"全国发展个体经济,安置城镇就业先进表彰大会"。由于有地理优势,南江历来商贾云集,边贸十分活跃,建有商厦6栋,市场4个,有个体工商户1500户,200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3.6亿元。2000年,产生于镇区的国内生产总值6000多万元,各类税收400多万元,财政收入800多万元。

特色农产品

南江镇特色农产品: 药材,凌霄,芙蓉,林木,木材,蔬菜,肉牛,山羊,牛至,桤木,百合等 。[3]

名胜古迹

镇域西屏幕阜山(取"幕天席地,阜物康民"之意) ,山又名天柱山、天岳山、桓山。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此山为二十五福地,称"元真太元之天。"相传汉初张良曾隐于此山中的张师山,汉末吴大将太史慈在此山安扎营幕拒刘表,因名幕阜山。山脉盘桓连绵于湘鄂赣三省边境,"周五百里",主峰"一峰尖"海拔1595.6米,"直凌霄汉上",又称为 "倒插青芙蓉",奇峦翠幢,多古迹胜景,有"洞天幕阜山"、"禹治水登此"及蒋介石题词"浩气长存"等石刻铭文。山上有沸沙池、青竹扫台、石田三亩、幕阜丹崖等自然景观和文化古迹,山高林密,气候适宜,登上山顶,八百里洞庭尽收眼底,不失为夏避暑,冬赏雪的旅游胜地,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南江镇至一峰尖公路已修通乘车登上山顶仅需一小时,山上已建有多家星级宾馆。

自然资源

镇域有5大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主要有铌、铅、锌、石英砂、长石、云母,尤以长石、云母为最,是全国重要的长石、云母生产地,长石、云母是重要的建筑、陶瓷原料和绝缘材料,具有极大的开采价值,县非金属矿就坐落在境内,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水利、电力资源:境内三水交汇,平江县第二大电站-大江洞电站坐落在昌江上游。林木资源:以出产杉木、松木为主,木材蓄积量达13万立方米。气候资源:幕阜山脉一带微域气候得天独厚,是种植反时令蔬菜的理想场所,极具开发潜力。旅游资源:有幕山、张师山等重要的旅游景点。镇域拥有企业232家,从业人员1 3万人,固定资产总值为8000万元,2000年完成工企业总产值3.4亿元,主要产品有长石粉、云母纸、保鲜剂、塑胶制品、山泉水、蚊香、卫生香、豆豉系列等。[4]

地理交通

镇区南江位于镇域中央,正当冬塔河、石浆河、昌江三水汇合处。由于地势关系,三江之水皆南流,汇合之后再南流入汨水,故称南江。旧时建有石拱桥,故名南江桥。明代即已形成集镇,称南江市。清末民国时期,镇上有酿酒、南货、布匹、雨伞、豆作、铁木、饭店等店铺50多家,多在桥东。1932年,镇区人口1500多人。至1949年,有居住建筑面积5224平方米。1982年建为县属镇时,镇区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有东南街、西北街两条主要街道,常住人口3022人。九十年代以后,镇区发展建设加快。2000年,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万人。主要街道有昌江路,长1.8公里;幕阜大道,长1.2公里,震宇大道,长1.2公里;团结路,长0.6公里。

镇区功能

镇区功能日趋完善。平汝高速、106国道与S306省道交贯南江,南岳(阳)公路、南虹(桥)公路连接东西,村村通公路,小城镇设有城市中巴2路,镇内客运车辆可直达临湘、岳阳、长沙、武汉、广州,是理想的商品集散地,每天流动人口1.3万人次以上。镇内自来水厂日供水量为2000吨。有线电视台全天转播18套电视节目。建有"三星级"宾馆,各项娱乐设施齐备。容量7200千伏安、3.5万伏的输变电站更是为南江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8600门程控电话与全国联网,直拨世界各地,建有移动通讯塔2座,联通通讯塔1座,全镇拥有近万台手机。镇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称号。建有光荣院、福利院、敬老院各1所。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配套齐全。

石浆集镇位于南江镇域中部偏东,地处幕阜山下,辐射范围与湖北省境及本县冬塔乡毗邻,是原石浆乡政府所在地。境内有石浆河穿境而过。集镇形成约有几十年的历史。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0人。现有个体工商户50多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集镇年国内生产总值约1400万元左右,产生于集镇的各类税收总额约130万元,进入镇财政的收入约135万元。产业主要以南杂、百货、服务业及矿产加工为主。有湘北云母纸厂、云岭资源有限公司、石浆长石粉厂、双溪长石粉厂设此,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年创税收115万元。石浆中学、沙铺小学建在集镇范围内,有石浆卫生院、信用社、有线台、供销社等机构。集镇距平江县城约48公里,距南江镇约5公里。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水、电设施基本齐备,修有一条高标准的水泥街道,是邻近沙铺、阜西、阜山、长潭、双溪等5个村96个村民小组的聚散地。 昌江集镇位于南江镇域中部偏南,紧靠处南虹公路,是原昌江乡镇府所在地,处昌江南支流昌水之南,因而得名。集镇形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500人。现有个体工商户50多家,产生于集镇的国内生产总值500多万元,各类税收15万元左右,财政收入18万元。产业主要以南杂、百货、家俱、服务业、养殖业为主。昌江中学建在集镇范围内。有昌江卫生院、信用社、供销社等机构。集镇距平江县城45公里,距南江集镇4公里,距虹桥镇25公里。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水、电、路设备基本齐全,是邻近中心、昌江、显高、蔡海、柏树、庙铺等6个村,80个村民小组的聚散地。

信息化建设

南江镇正在大力推广信息化城镇,本地最大综合门户为南江生活网,也是南江镇政府唯一支持合作的网络媒体,并且与微信平台相通,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关注南江生活网,在平台上进行沟通,获取一手新闻信息、二手买卖、招聘求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