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塔市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塔市鎮隸屬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位於平江縣北部,東南連接平江縣南江鎮,西接縣境板江鄉,北與湖北省通城縣馬港鎮毗鄰。鎮域面積60平方千米,轄8個行政村、2個社區。 2018年末,上塔市鎮轄區有戶籍人口2.54萬人。

上塔市鎮以種植水稻、油菜、蔬菜等其他經濟作物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油菜、蔬菜等種植面積4100畝。畜牧業主要以豬、牛、羊、雞鴨等家禽為主。工業以紙管加工、塗料生產為主。 2018年末,上塔市鎮轄區有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家。[1]

鎮情概況

上塔市鎮地處平江縣北部,東、南與平江縣南江鎮交界,西、北與湖北省通城縣、縣境板江鄉毗鄰。全鎮轄18個行政村,總人口22980人(2017年),面積59.86平方千米(2017年)。

上塔市鎮原為冬塔鄉。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結合本地人文地理,原冬塔鄉黨委、政府申請撤鄉建鎮,將"冬塔鄉"更名為"上塔市鎮",2013年12月,省民政廳正式下文批准原冬塔鄉的撤鄉建鎮申請。

2014年,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各項工作要求,以"建設幸福家園、打造一流門戶鄉鎮"為主題,不斷加強黨政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執政能力,把握主動,堅持"保底線、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積極發展三農、服務三農,提升二、三產業比重,推動了全鎮社會經濟快速健康發展。[2]

歷史沿革

據康熙《平江縣誌》載,"冬塔"實為冬桃。"山中有桃,結實如瓜,冬月常盛",後演變為"冬塔"。2014年3月13日設上塔市鎮,鎮人民政府駐上塔市。相傳古時境內大旱,呂洞賓過此,被眾人求神拜佛行為所感動,遂降一座三層塔屹立於龍頭山上祈雨救災,因而得名上塔市。清代即已形成小型集市,史籍有"上塔市"記載

2014年3月13日,上塔市鎮更名慶典暨揭牌儀式舉行。平江縣原冬塔鄉正式撤鄉建鎮,更名為上塔市鎮。副縣長姜偉南參加揭牌儀式。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廳批覆,撤銷平江縣冬塔鄉,設立上塔市鎮,以原冬塔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上塔市鎮的行政區域。行政區劃調整後,上塔市鎮轄18個建制村,總面積60平方公里,總人口2.6萬人,鎮人民政府駐上塔市(原冬塔鄉人民政府駐地)。

姜偉南在致辭中表示,上塔市的更名揭牌,標誌着上塔市鎮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希望上塔市鎮以此為契機,充分發揮好省際邊界鄉鎮的地理優勢,抓搶機遇,齊心協力把上塔市鎮建設得更富、更強、更美。[3]

經濟情況

2000年產生於集鎮的國內生產總值2000萬元,各類稅收110萬元,財政收入180萬元。2004年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040萬元,完成財政總收入321.6萬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3萬元,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80元。糧食總產量8371噸。出欄生豬1.8萬頭,創產值890萬元,出欄雞、鴨3.2萬羽,創產值48萬元。勞務輸出收入2000萬元。整個鄉域經濟活力充盈,發展穩健。

基礎設施

截止2003年底,集鎮建成區面積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0餘人。鎮財政相繼投入資金400萬元,完善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經濟建設方面,逐步形成了以蠶繭加工、建築、家具為主體,小商品流通,餐飲等為輔的湘、鄂、贛三省商品聚散地,逐步形成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日益增強的繁榮局面。2003年,湖南良友蠶桑公司、岳陽禽業公司、玉皇開發公司相繼落戶於此。鎮區下轄中小學3所,有信用社、衛生院、農技站等服務單位16家,便民設施、服務體系已逐步發展,逐步完善。

2004年利用政府辦公大樓搬遷契機,積極推進城鎮建設進程。投資160萬元總建築面積達2700平方米的辦公大樓於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投資32萬元,修建水泥街道6400平方米,為城鎮化向縱深拓展夯實了硬件基礎。[4]

文化事業

上塔市鎮位於平江縣最北部,湘鄂交界處,鄉村經濟文化曾一度繁榮。歷史上有名的上塔市,商賈雲集之地,商旅經濟繁榮,是北界經貿集散地,輻射兩省,有着豐厚的文化底蘊。在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精神文化成為廣大群眾最為迫切的需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各級部門和領導的關懷下,上塔市鎮的文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發展。

基本情況

上塔市鎮文化發展得力於各級主管部門對我鎮文化事業的大力支持。一年多來,各級部門在硬件設施、資金髮放等方面給予了莫大的援助。兩年時間中上級先後撥款20多萬元,用於文化基地基礎建設。2010年,上級文化部門發放籃球架、乒乓球桌、檯球桌等休閒娛樂設施,以及電腦、投影儀、衛星接收裝置等資源共享設施;2011年配發了影音系統、樂器等設施,大大豐富了我鎮的文化生活。2012年在原有的4個農家書屋借閱點的基礎上,新增了東源、江背、等9個農家書屋,共計發放書籍十幾萬冊,進一步滿足了群眾對文化的需求,為我鎮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積極開展文藝活動

2011年,上塔市鎮文化事業蓬勃發展,喜事不斷。在2010年度勤勞致富標兵表彰大會上,《金鳳凰》演出給群眾帶來了一道文化大餐;2011年元旦,上塔市鎮中小學第一屆藝術節在冬塔中學上演;新春佳節,"九獅鬧新春",多年未演出的冬塔獅龍隊從春節到元宵不間斷演出,讓群眾再飽民間傳統藝術的眼福;3月,組建上塔市廣場舞蹈隊,開設場地排練,參加縣"水務杯"廣場舞大賽;6月,以"知黨史、頌黨恩、跟黨走"為主題的"六一"文藝匯演在鄉政府演出;同是6月,慶祝建黨90周年"文聯詩書畫"徵集活動開始,至7月底,共收到各類作品40餘件;8月,邀請縣文藝劇團到我鎮進行建軍節慰問演出,備受老兵歡迎;8月底,"為湖南而教"義務教學小組帶着黃橋小學的孩子們在學校演出,向家長和社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上塔市鎮的獅龍隊、腰鼓隊和軍鼓隊都在進行着日常排練,提升綜合素質,提高演出水平;每天晚上鎮政府前坪熱鬧非凡,周邊群眾都聚攏到這裡,齊跳廣場舞,共享新生活。

發展民間文化藝術

上塔市鎮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文化藝術興極一時。因種種原因,曾一度中斷,2010年底,在黨委、政府的重視下,由原文化站輔導員李覺輝老師牽頭組織成立了上塔市鎮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其中囊括獅龍隊、武術隊、軍鼓隊、腰鼓隊、皮影戲、詩詞協會等等,將民間文藝匯聚到一起,統一管理,共同發展,將民間文藝延續,發揚光大。之後,黨委、政府將文化藝術活動中心歸口鎮文化站,決心以群眾文化事業為重心,再興民間文藝,致力於打造一個集新老文化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文化中心。[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