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院门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院门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地处西安市碑林区西北部,西安城区中部。东至安居巷与柏树林街道相邻,南至护城河长安路街道张家村街道相连,西到四府街与莲湖区北院门街道相接,北至西大街东段与莲湖区北院门街道相邻,总面积1.15平方千米。明代此地曾驻固原镇巡抚衙门,清陕西总督部院行署驻此,因与鼓楼北的巡抚部院相对,称之为南院,后附近泛称南院门,故名。境内景点有西安钟楼、西安城墙、永宁门、书院门、关中书院、西汉名儒董仲舒墓下马陵、张学良公馆和当年周恩来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与蒋介石谈判旧址——高桂滋公馆等。截至2020年6月南院门街道辖8个社区。2011年,南院门街道总人口31825人,工业总产值达到7590万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4.58亿元。[1]

中文名: 南院门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

地理位置: 碑林区西北部,西安城区中部

面 积: 1.15 km²

下辖地区: 8个社区

政府驻地: 湘子庙街9号

电话区号: 029

邮政区码: 710002

车牌代码: 陕A

人 口: 31825人(2011年)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明代此地曾驻固原镇巡抚衙门,清陕西总督部院行署驻此,因与鼓楼北的巡抚部院相对,称之为南院,后附近泛称南院门,故名。

建置沿革

1957年6月,设南院门街道。

1958年12月,南大街、西大街2街道并入。

1959年3月,分设南大街、南院门2街道。

1960年5月,改公社,属雁塔区。

1962年7月,复属碑林区。

1966年11月,南院门公社更名五星街公社。

1972年4月,复名南院门公社。

1979年3月,复设南院门街道。

2002年8月,撤销南大街街道,并入南院门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南院门街道辖保吉巷、印花布园、南广济街、书院门、钟楼、大车家巷、南院门、德福巷8个社区;下设78个居民小组。截至2020年6月,南院门街道辖8个社区。南院门街道办事处驻大湘子庙街9号。

地理环境

南院门街道地处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部,西安城区中部。东至安居巷与柏树林街道相邻,南至护城河与长安路街道、张家村街道相连,西到四府街与莲湖区北院门街道相接,北至西大街东段与莲湖区北院门街道相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8千米,南北最大距离0.8千米,总面积1.15平方千米。距区人民政府2.7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南院门街道辖区总人口31825人,城镇化率100%。另有流动人口11215人。总人口中,男性15907人,占50%;女性15918人,占50%;18岁以下4211人,占13.2%;18—35岁7523人,占23.6%;35—60岁14038人,占44.1%;60岁以上6053人,占19.1%。2011年,南院门街道人口出生率7.7‰,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3.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7674人。

经济

第二产业

2011年,南院门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759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增加值218万元。2011年,南院门街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6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18万元,比上年增长9.3%。

第三产业

2011年,南院门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4.5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6%。

截至2011年末,南院门街道有商业网点2473个,职工12191人。

截至2011年末,南院门街道有邮政网点22个,电信服务网点21个。

交通运输

南院门街道境内西安地铁2号线通勤。主干道有南大街、朱雀大街、顺城南路、南广济街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南院门街道有幼儿园(所)2所,在园幼儿324人,专任教师42人;小学3所,在校生1922人,专任教师11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190人,专任教师3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315人,专任教师87人;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1所。主要学校有西安市第六中学、西北中学。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南院门街道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48人,电影公司1个,电影放映单位1个,电影院1座,座位800个,每万人拥有250个,年放映300场次,观众达24万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9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室)6个,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藏书56200多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175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为西安市说唱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书院门保吉巷古乐社,被列入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南院门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个(综合医院1所),二级专科医院1个,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770张,固定资产总值2.95亿元。专业卫生人员645人,其中执业医师220人,执业助理医师65人,注册护士360人。重点医院有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劳动就业

2011年,南院门街道新增就业人员4848人,有383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9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9%,全年共帮助10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

社会保障

2011年,南院门街道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人。

社会福利

2011年,南院门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41户,人数1127人,支出499.32万元,比上年增长50.36%,月人均369元,比上年增长50.36%;城市医疗救助32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1人次,共支出6.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31%;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7人次,支出1.3万元,比上年增长5.3%。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2人,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18人,接收无军籍职工7人。社会福利费6万元;社会服务单位1个,床位30张,收养30人。社区服务设施13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8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5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20张。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5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5万元。

风景名胜

综述

南院门街道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著名的景点有钟楼、西安城墙、永宁门、书院门、关中书院、西汉名儒董仲舒墓下马陵、张学良公馆和当年周恩来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与蒋介石谈判旧址——高桂滋公馆等。

西安钟楼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是中国现存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于今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整体迁移于今址。

钟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重楼三层檐,四角攒顶的形式,总高36米,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钟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西安唐城墙和西安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西安城墙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

永宁门

“永宁门”是西安城墙正南门,位于南城墙中部偏西。原为隋唐长安皇城南面偏东之“安上门”,唐末改筑新城时保留。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1378年),扩建西安府城,此门沿用为南门,易名“永宁门”。永宁门不仅是西安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城门,如今还以“文化国门”身份迎接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

书院门

“书院门”指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书院门位于南门内东侧,东至安居巷接三学街,地名起源于在它里面的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

视频

南院门街道南广济街社区 喜洋洋写春联 欢天喜地过大年 西安之声现场播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