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院門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院門街道,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地處蓮湖區東南部,鐘樓西北。東起北大街與新城區西一路街道毗鄰,南到含光門碑林區張家村街道為鄰,西至西門與環城西路街道接壤,北至西五台與青年路街道相連,總面積2.7平方千米。明代稱為宣平坊,清代此街北段有巡撫部院衙門,稱為北院,門前的南北向街道稱為北院門,故名。境內的風景名勝有西安鐘樓、西安鼓樓、北院門仿古一條街等。截至2020年6月,北院門街道轄12個社區。2011年,北院門街道總人口8.33萬人,工業總產值達到2.3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7.2億元,財政總收入0.9億元。[1]

中文名: 北院門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

地理位置: 蓮湖區東南部,鐘樓西北

面 積: 2.7 km²

下轄地區: 12個社區

政府駐地: 社會路133號

電話區號: 029

郵政區碼: 710030

車牌代碼: 陝A

人 口: 8.33萬人(2011年)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明代稱為宣平坊,清代此街北段有巡撫部院衙門,稱為北院,門前的南北向街道稱為北院門,故名。

建置沿革

1955年,始設北院門街道。

1958年,改名廟后街街道。

1960年1月,恢復原名。

1960年8月,改名蓮湖公社北院門分社。

1962年,改為北院門公社。

1966年,改名紅衛區革命街公社。

1972年,復稱北院門公社。

1978年,復設北院門街道。

2002年8月,北院門、廟后街、西大街3街道合併為北院門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北院門街道轄社會路、化覺巷、紅埠街、二府街、學習巷、貢院門、香米園、灑金橋、白鷺灣、橋梓口、雙仁府、迎春12個社區;下設66個居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北院門街道轄12個社區。辦事處駐社會路133號。

地理環境

北院門街道地處陝西省西安市蓮湖區東南部,鐘樓西北。東起北大街與新城區西一路街道毗鄰,南到含光門與碑林區張家村街道為鄰,西至西門與環城西路街道接壤,北至西五台與青年路街道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千米,總面積2.7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0.6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北院門街道總人口8.33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19992人。總人口,男性4.02萬人,占48.3%;女性4.31萬人,占51.7%;14歲以下1.19萬人,占14.3%;15—64歲5.76萬人,占69.1%;65歲以上1.38萬人,占16.6%。2011年,北院門街道人口出生率3.1‰,人口死亡率2.42‰,人口自然增長率0.6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08萬人。

經濟

綜述

20世紀50年代,北院門街道開展生產自救,組織貧民、無業人員從事臨時性加工生產。60年代,組織街道閒散人員辦起五金、化工、醫藥、服裝、廢品回收加工等企業。1975年有19個企業上交區管。1990年有街道企業90個,從業人員1719人,經營總收入338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717萬元,上交稅金283.8萬元,實現利潤59萬元。至1993年,有街屬企業38個,職工590人,總收入4361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94萬元,上繳稅金488.8萬元,實現利潤75.7萬元。2011年,北院門街道財政總收入0.9億元,比上年增長39.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57億元,增值稅0.11億元,企業所得稅0.13億元,個人所得稅1.0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0.7%、17.8%、4.8%、-38.7%。人均財政收入1125元,比上年增長36.3%。

第二產業

截至2011年末,北院門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500人。工業總產值達到2.3億元,比上年增長-1.6%。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北院門街道商業網點3152個,職工20760人。2家大型百貨公司相繼落戶境內。2011年,北院門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7.2億元,比上年增長26.4%。截至2011年末,北院門街道有郵政網點9個,其中郵政局1個,郵政所1個,郵政驛站7個。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9個;固定電話用戶3.3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88%;移動電話用戶6.3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80%;寬帶接入用戶1.6萬戶。

交通運輸

北院門街道境內西安地鐵1號線、西安地鐵2號線通勤。主幹道有北大街、西大街、順城南路等。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北院門街道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872人,專任教師124人;小學5所,在校生2788人,專任教師42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4862人,專任教師71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高職(專科)院校1所,在校生1464人;主要學校有西安市第七十中學、西安市第九十一中學、蓮湖區實驗第二小學等。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北院門街道有文化藝術團體4個,演職人員82人,劇院1座,座位1260個,年演出20場次,觀眾達4000人次;電影院2座,座位1050個,年放映1570場次,觀眾達3萬人次;俱樂部1所,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7個,建築面積358平方米,藏書10萬餘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18平方米;博物館1個,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86人。截至2011年末,北院門街道有線電視用戶3.3萬戶,占總戶數的90%,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8萬戶,占總戶數50%。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北院門街道有體育場地15個。91%的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8.8%。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北院門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個,其中三級甲等醫院3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院1個。專業衛生人員1772人,其中執業醫師673人,執業助理醫師53人,註冊護士1046人。2011年,北院門街道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8.7萬人次,住院手術7007台次,出院病人4.6萬人次,主要醫院有陝西省中醫研究院、西安市兒童醫院等。

社會保障

2011年,北院門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193戶,人數4193人,支出1278萬元,比上年降低1.1%,月人均254元,比上年增長9.5%;城市醫療救助243人次,支出48.3萬元,比上年增長44.3%。社區服務設施23個,其中社區服務站12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11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5張,社區留宿照料床位數3張。新增就業人員1319人,有2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1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8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2%。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9318人,比上年末增加1850人。

歷史文化

北院門街道轄區內的鐘鼓樓廣場有明代所建鐘樓、鼓樓,是西安的標誌。北院門仿古一條街,保持明清建築風格。古蹟還有城隍廟、西門安定門和西南城角登城馬道。北院門原為唐皇城一部分,是(1900年)清慈禧太后與光緒帝避難西安時的行宮所在地;宋代京兆府、元代奉元路、明清西安府、清代陝西巡撫衙門、民國時期的關中道,建國後的西安市人民政府等行政機構均設在轄境。北院門街道境內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分布着明代時期的鐘樓、鼓樓,佛教廟宇西五台、道教廟宇都城隍廟、天主教南堂、大學習巷清真寺和封建科舉考試的「貢院」遺址以及歷史民居等。北院門是清末、民國到解放初期商業繁華地區,沿街建築如今基本保持明清民居的格局。區域內有百餘年歷史的「德懋恭」水晶餅,「輦止坡老童家」的臘牛羊肉,「同盛祥」牛羊肉泡饃館等。

西安清真寺

原名清修寺,因坐落在陝西省西安市化覺巷內,故名。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重修於成化二年(1466年)。成化十八年(1482年)奏請改寺名為「敕賜清修寺」。此後歷經嘉靖元年(1522年)、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和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相繼修葺擴建,遂成今日之規模。1988年1月13日,被列為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學習巷清真寺

大學習巷清真寺位於西安市西大街大學習巷內北側,與化覺巷清真寺東西遙遙相對。據寺內現存石碑記載,該寺創建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初名清教寺,玄宗朝改名唐明寺,元中統間賜名回回萬善寺,及明洪武時賜名清真寺。元至明末,經賽典赤、鐵鉉、鄭和等人幾次重修擴建。明永樂、天啟及清代均有碑紀其事,解放後迄今政府曾兩次撥款維修。2013年5月3日,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西安鐘樓

西安鐘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中國現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於今址。鐘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重樓三層檐,四角攢頂的形式,總高36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鐘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鐘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鼓樓

西安鼓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的西安鐘樓西北方約200米處。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樓之一。西安鼓樓建在方型基座之上,為磚木結構,頂部為重檐形式,總高36米,占地面積1377平方米,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在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是西安的標誌性建築。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鼓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西安鼓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西安古代街道——北院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