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卡利南钻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卡利南钻石

图片来自最快知讯

卡利南钻石(Cullinan), 世界上已知最大天然钻石, 1905年1月26日在南非卡利南矿场发现,重约3106卡,[1] 则有621.2克,体积一般在5×6.5×l0cm左右, 相当于一个成人的拳头那么大。

其成品干净透彻,并且略微带有淡蓝色的色彩,是最佳品级的宝石金刚石,另外库利南钻石在当时以5万英镑的价格被收购了, 后被切割成九粒大钻石和多粒小钻石,成为英国皇室所收藏。

据地质学家推测:库里南钻石晶体仅为原完整晶体的三分之一左右,尚有三分之二钻石晶体没有被发现。目前,宝石界估计“卡利南”钻石的价值高达75亿美元。[2]

历史背景

卡利南钻石的发现

1902年5月,当时的大英帝国结束了与南非“布尔人”之间的战争。也就是在这一年,来自约翰尼斯堡的建筑承包商托马斯·库里南,与探矿工作者特蕾西合伙以52000英镑买断了位于南非德蓝士瓦的一个金伯利岩筒矿。随后,他俩组建了采矿公司,开采这个金伯利钻石矿。

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伯里梅尔(Premier)发现了一颗巨钻,该钻石取名叫“卡利南”(Cullinan),重达3106克拉,该枚钻石长100mm,宽65mm,厚50mm,相当于一个成人的拳头那么大。

进贡

当时南非是英国殖民地,殖民地政府花费了15000英镑买下了这枚大钻石,将该天然钻石送给英皇爱德华七世作为66岁生日贺礼。1905年4月,卡利南钻石乘坐从开普敦驶出的一条轮船,以普通挂号包裹的形式到达伦敦,当时该枚钻石包裹的保价费仅为5英镑。

1907年,卡利南钻石被送到当年琢磨钻石最权威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阿斯洽(Asscher),由三个熟练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琢磨了8个月才成功的,共有9粒大钻石和96粒小钻石。[3]

其中最大的一粒重约530克拉,是全球最大切割钻石,名为“大非洲之星”(Great Star of Africa),又称“卡利南一号”Cullinan I),为水滴形, 琢磨成74个面, 镶嵌在英国君主权杖上。

第二大的“卡利南二号”钻石, 外观方形, 有64个面, 镶嵌在帝国皇冠下方正中央处,英女皇许多照片上戴着的皇冠都展示了这颗钻石。[4] 而三、四号钻石则被镶嵌在玛丽皇后的皇冠上。

南非要求英国归还

过去多年来,南非有部分人士主张,英国在殖民时期取得卡利南钻石的手段并不合法,要求英国皇室归还“大非洲之星”和其馀钻石,并作出赔偿,但被英国拒绝。女皇逝世后,要求归还“大非洲之星”的议论再次在南非掀起。

大型钻石的形成

现在科学家宣称,他们破解了这些稀有宝石的形成之谜。美国宝石学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GIA)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上报告说,大型钻石可能源自地表之下400公里至750公里的超深部,在液态金属中形成。

钻石的一个特点是,它在生长过程中会把一些周围物质包裹在内。由于钻石是纯物质,非常稳定,包裹在其中的物质几乎不太可能跟外界物质发生反应,因而保留了钻石形成时周围环境的特征。从包裹物主要成分为铁来看,大型钻石应该是在液态金属环境中形成的,这与小型钻石的形成环境完全不同。[5] 而其他天然钻石一般是在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的深度、摄氏1200到1400的温度下形成的。后来这些钻石伴随著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上升到地面。

天然钻石可分为一型钻石与二型钻石,两者主要区别是含量,二型钻石的纯度特别高,氮杂质极少,这种钻石只占天然钻石的2%。

大型钻石基本是二型钻石,这是因为大型钻石在液态金属环境中形成,而氮会被金属吸收,所以大型钻石纯度也较高。而绝大多数钻石可能在矽酸盐环境中通过其他化学反应形成,所以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处形成的钻石容易包裹更多的氮,纯度相对较低。

视频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钻石——库里南钻石的前世今生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