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卡尼鄂拉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卡尼鄂拉蜂
原图链接

卡尼鄂拉蜂原产地[1]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南部和巴尔干北部(南斯拉夫)。是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它们原产于斯洛维尼亚,但现在已可以在澳洲匈牙利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看到。其原种现仅保存于吉林北京等少数科研单位,其后代则通过推广,普及到全国绝大多数省市政,在中国的养蜂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年,吉林养蜂研究所又从德国引进抗螨力较强的新品种,在使用过程中,经济效益明显。原产地[2]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南部和巴尔干北部(南斯拉夫)。从广义上来说,卡尼鄂拉蜂分布在马其顿和整个多淄河流域(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起源

卡尼鄂拉蜂是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生活在斯洛维尼亚克拉尼斯卡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巴尔干半岛北部的自然环境。为四大养殖蜜蜂品种之一, 它们是现今第二受欢迎的养蜂蜂种,仅次于义大利蜂。它们受欢迎的原因是它们拥有较佳抗病力,而且非常温顺。卡尼鄂拉蜂可以就花蜜的多少而调节工蜂的数量:在春天当花蜜丰富时,它们会急速增长工蜂的数量;当花蜜停止分泌时,工蜂数量会急速减少。在花蜜丰富时,它们可以储存大量的蜂蜜花粉。它们可以对抗一些疾病及寄生虫。

外观及解剖

卡尼鄂拉蜂差不多与欧洲黑蜂一样大小,卡尼鄂拉蜂的口器很长,肘位很高及毛很短。

卡尼鄂拉蜂与义大利蜂的大小相近,但它们呈深褐灰色及浅褐色带。它们的外壳几丁质呈深色,但仍有一些是呈较浅色或身体上有褐色的环及点。


形态特征

卡尼鄂拉蜂个体大小和体形与意大利蜂相似。腹部细长,几丁质黑色;有些个体第2和第3腹节背板上有棕色斑,少数个体具棕红色环带;第4腹节背板上的绒毛带宽度0.80mm~1.00mm(平均0.90mm),绒毛密集;第5腹节背板上的覆毛长度0.20mm~0.40mm(平均0.30mm);喙长6.40mm~6.80mm(平均6.60mm);肘脉指数1.80~5.50(平均2.70)。蜂王棕黑色,少数蜂王腹节背板上具棕色斑或棕红色环带。雄蜂黑色或灰褐色。工蜂绒毛多呈棕灰色。

卡尼鄂拉蜂的优点如下:

  • 温顺及没有攻击性
  • 可以密集饲养
  • 方向感较义大利蜂
  • 很少由一个蜂巢迷巢至另一个
  • 盗蜜倾向比义大利蜂少
  • 可以储存较多蜂蜜
  • 对环境的适应力强
  • 适合生活在冬天较长的地方
  • 当食物减少时会减少培养幼虫
  • 很少使用蜂胶
  • 对疾病有抗病性
  • 适合生活在植物大流蜜及提早受粉的地区


以下是卡尼鄂拉蜂的缺点:

  • 易分蜂
  • 制造蜂胶及造脾能力较低
  • 不耐热
  • 族群的大小取决于外界花粉的数量
  • 深色的蜂后在蜂群中很难找到

中国大陆北方的蜂农对养殖喀尔巴阡蜂(卡尼鄂拉蜂的一个地理小种)提出一些该蜂的生物特性:

  • 外界大流蜜时期,喀尔巴阡蜂会将幼虫拖出丢弃,空出更多的巢房用来储存大量的蜂蜜,同时蜂王也会减少产卵。
  • 外界的植物花期结束,喀尔巴阡蜂会开始大量培育幼虫,补充采蜜期减损的工蜂数量。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卡尼鄂拉蜂介绍. 随意窝. 2010-09-20. 
  2. 卡尼鄂拉蜂. 随意窝. 201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