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義大利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義大利蜂

學 名 :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是西方蜜蜂的一個亞種。

分布地理 : 原產於南歐的義大利,但現時已分布除南北極外的全世界,是養殖數量最多的蜜蜂亞種。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綱: 昆蟲綱 Insecta

目: 膜翅目 Hymenoptera

科: 蜂科 Apidae

屬: 蜜蜂屬 Apis

種: 西方蜜蜂 A. mellifera

亞種: 義大利蜂 A. m. ligustica

源起

義大利蜂是西方蜜蜂的一個亞種,原產於義大利的自然環境。

牠們現時是最受歡迎的養蜂品種,在夏季高溫與冬季溫暖有雨的地中海型氣候下適應良好。

在中國適合飼養於黃河以南地區,在黃河以北寒冷地區越冬困難。

外形特徵

義大利蜂與卡尼鄂拉蜂的大小相近,但牠們腹部卻呈黑黃相間,某些選育的品系腹部更呈現金黃色,故而常常被暱稱黃金蜂種。

食蚜蠅與義大利蜂的差異

食蚜蠅,也是擬態蜜蜂的高手,牠是雙翅目的昆蟲,常出現在蜜蜂群裡訪花。

食蚜蠅(左)後腳沒有花籃構造無法採集花粉,蜜蜂(左)以後腳的花籃採集花粉團帶回巢裡收藏。

蜜蜂之口器屬咀吸式(chewing-lapping type),由上唇(labrum)、大顎(mandible)、小顎(maxilla)和特化的下唇(labium)構成。大顎左右各有一堅固小齒,適於咀嚼食物和咬開巢房蓋,小顎及下唇延長密合而形成吸管,用來吸取花中蜜汁,管之末端膨大部稱唇瓣(flabellum)。

最勤勞的昆蟲工蜂

體長 13 - 15 mm,胸部絨毛黃褐色,腹部具黃褐色的橫紋,後足脛節扁平多毛能攜帶花粉,俗稱花籃足。工蜂是雌性,螫刺是由產卵管特化而成,雄蜂則不具螫刺,外觀近似中國蜂但中國蜂胸背板顏色較深,腹部的斑紋較明顯。[1]

本屬2種,本種又稱西洋蜂、意大利蜂,普遍分布於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區,由於怕熱不怕冷習性,在冬天或較高海拔仍可見,而且棲息涼爽的樹洞、石洞或土穴隙縫中,一個巢會聚集數百隻以上的蜜蜂群居住。

能長距離飛行

體型雖小但能做長距離飛行,採蜜或巢中勤務動作靈活,以拍翅的次數來說,蚊科拍翅每秒高達500次,蜜蜂可達200次,蠅類150次,無霸勾蜓40次,紋白蝶10次,從數據顯示體型越小拍翅越快,動作越靈活,相對於鞘翅目的甲蟲類因為有一對笨重的前翅飛行能力反而不如這些小昆蟲了。

壽命

關於蜜蜂的壽命:工蜂在春、秋花蜜採收季節,工作勞累,生命只有4- 8週,約40天,但野外無花蜜可採,秋季孵育的工蜂,可以活到3- 4個月;蜂王的壽命可達五年之久,人工飼養的蜂巢,因生殖力變差,大約存活2年就會被淘汰;雄蜂能活3- 4個月,通常與蜂王交尾後因生殖器脫落就死亡。

物種生性

牠們受歡迎的原因是牠們性情溫順,而且蜂王產卵量不隨季節變化而波動太大(維持高產卵量,但冬季仍會減少產卵量),故能全年保持強大的群勢,分蜂性弱,逃蜂的情況很少,耐長途運輸,這些特性能配合商業養殖者的轉地放蜂需求,能夠採完一個花季迅速運輸至下一個植物開花地點繼續採蜜。

義大利蜂也是目前為止蜂王乳產量最高的品種。

雖然義大利蜂有許多優點,但牠們仍有一些缺點如對瓦蟎沒有抗性與保持強大的群勢而消耗更多的花粉與蜂蜜,耐寒性也不如卡尼鄂拉蜂、高加索蜂與歐洲黑蜂等其他養殖品種。

經濟價值

優點

溫順及攻擊性弱

可以密集飼養

維持強大群勢,適合商業養殖

蜂王乳產量高

適合生活在高溫的地方

蜂王腹部橘黃色,容易觀察

缺點

方向感較卡尼鄂拉蜂弱

易迷巢至另一個蜂巢

盜性強

維持強大群勢,消耗更多的花粉與蜂蜜

在冬天寒冷的天氣越冬性能差

對瓦蟎沒有抗性

品種的利用

義大利蜂能保持強大的群勢,但是越冬性能不如其他蜜蜂亞種,養蜂者常常會利用雜交優勢發揮蜜蜂的採蜜性能,義大利蜂常是做為母本的雜交素材。

義大利蜂能與其他西方蜜蜂的亞種雜交,但是雜交產生的特性不一定都是優點。義大利蜂與卡尼鄂拉蜂或高加索蜂雜交都能提高產蜜量,但與歐洲黑蜂雜交的後代卻性情凶暴;在南美洲更有與東非蜂的自然雜交產生兇猛的後代被稱為非洲化蜜蜂。

雜交蜜蜂經過數代的雜交後常使品種特性分化嚴重,不利現代大規模的商業養殖,所以商業養殖者大多利用雜交種1-3代後重新引進純種飼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