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印度尼西亚基督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印度尼西亚基督教印度尼西亚基督教各派的统称。印度尼西亚总人口约2.13亿(2000年),基督徒约3407.9万,约占总人口16%。其中新教有宗派230个,约1502.1万人,独立宗派有21个,约335.8万人,圣公会有宗派1个,约3000人,天主教有宗派1个,约580万人,新兴宗派有10个,约23.6万人。有20种语言的足本《圣经》译本,38种语言的《新约圣经》译本,77种语言的非足本《圣经》译本。

新教教会有:信义宗、五旬节派、改革宗、宣道会、印尼浸信教会、神的预言教会、循道会、基督教会;独立宗派有:五旬节派神的教会、全备福音派等。

产生背景

16世纪,葡萄牙入侵,天主教正式传入,以沙勿略等耶稣会士为主。1534年,葡萄牙的方济各会在摩鹿加群岛传教。1562年时多明我会亦传入印尼。1590年荷兰人取代葡萄牙人控制印尼后,新教亦传入。1602年,成立具有政府职权的“联合东印度公司”,对印尼进行长达350年的殖民掠夺,天主教的影响缩小,荷兰改革宗教会在荷兰权力范围内成为官方唯一认可的教会。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荷兰和德国各宗派传教士的传教活动积极,罗马天主教和新教均从荷兰殖民政府接受经济资助。为避免基督教各支派和宗派之间的冲突,荷兰当局向不同地区指派不同的团体。1850年以后,天主教又重新传入印尼。1942年,日本侵入,1945年,日本投降,荷兰统治和欧洲传教事业中断。日本投降后,印尼爆发八月革命,宣告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新教和天主教属于官方认可的宗教。

天主教

天主教”一词的西文源自希腊文,意为“全世界的”、“普遍的”。中文“天主”一词,为明末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1]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取意为至高至上的主宰,以与中国所信奉的神灵相区别,故称其教为天主教。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尊耶稣生母玛利亚为“圣母”。“信经”[2]是天主教权威性的信仰纲要,也是信徒受洗入教时必读的经文。其中《使徒信经》是最古老的信经之一,共十二条,有“十二端信道”之说,囊括了天主教信仰的主旨,主要包括三大部分:1.相信全能的父上帝(天主)。他化成天地,创造人类。2.相信天主圣子(耶稣基督)。耶稣降生为人、救赎人类,受难(被处死)、复活、升天,末日审判时将再次降临。3.相信天主圣神(即圣灵)、圣教会、肉身复活等。

参考文献

  1. 天主教的简介以及天主教在青海省的传播,青海新闻网,2006-08-20
  2. 信经,新浪博客,201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