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厄普代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年3月18日-2009年1月27日),美国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作家、诗人。一生发表了大量体裁多样的作品…”)
 
(added Category:小说家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1 次修訂)
行 1: 行 1: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年3月18日-2009年1月27日),美国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作家、诗人。一生发表了大量体裁多样的作品,包括系列小说"兔子四部曲""贝克三部曲"以及一些短篇小说集、诗集和评论集等。其中,《兔子富了》和《兔子歇了》使他分别于1982年和1991年两度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厄普代克被公认为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风对许多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2009年1月27日,因肺癌在马萨诸塞州去世,终年77岁。
+
{{trivia|time=2019-09-03T06:44:28+00:00}}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约翰·厄普代克]]'''
 +
| 外文名 = John Updike
 +
| 圖片  =
 +
[[File:约翰·厄普代克11.jpg|缩略图|居中|[https://gss0.bdstatic.com/94o3dSag_xI4khGkpoWK1HF6hhy/baike/w%3D268%3Bg%3D0/sign=e4663829fa1f3a295ac8d2c8a11edb0c/e824b899a9014c080634b152007b02087bf4f43e.jpg 原图连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7%BA%A6%E7%BF%B0%C2%B7%E5%8E%84%E6%99%AE%E4%BB%A3%E5%85%8B/5098102/0/e824b899a9014c080634b152007b02087bf4f43e?fr=lemma&ct=single 来自大众网图片]]]
 +
| 出生日期  ={{birth date |1932|03|18}}
 +
| 出生地點 =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雷丁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2009|01|27|1932|03|18}}
 +
| 国籍    =  美国 
 +
| 民族    =
 +
| 别名    =   
 +
| 職業    = 长篇小说、短篇小说作家
 +
| 教育程度 =   哈佛大学
 +
| 信仰    =
 +
| 知名原因 =  两次普利策小说奖 </br>两次美国国家图书奖 </br>两次欧·亨利奖
 +
| 知名作品 =  《兔子四部曲》</br>  《兔子富了》</br>《兔子歇了》
 +
}}
 +
 
 +
''' 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 ,1932年3月18日-2009年1月27日),[[ 美国]] 长篇[[ 小说]] 、短篇小说作家、[[ 诗人]] 。一生发表了大量体裁多样的作品,包括系列小说"兔子四部曲""贝克三部曲"以及一些短篇小说集、诗集和评论集等。其中,《兔子富了》和《兔子歇了》使他分别于1982年和1991年两度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厄普代克被公认为美国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文风对许多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2009年1月27日,因肺癌在马萨诸塞州去世,终年77岁。
 +
 
 +
== 生平 ==
 +
约翰·厄普代克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雷丁,父亲卫斯理(Wesley R. Updike)是高中[[数学]][[教师]],母亲琳达‧格雷斯‧霍耶(Linda Grace Hoyer)是一名[[作家]],热爱写作,一度是《纽约客》的撰稿人。厄普代克年少时,常常看到母亲坐在打字机前敲敲打打。厄普代克小时有口吃的毛病,又患牛皮癣。从小嗜读推理小说,喜欢的作家有[[阿嘉莎·克莉丝蒂]],后来在母亲的鼓励下尝试写作。
 +
 
 +
1950年在[[哈佛大学]]攻读英文系,1953年娶牧师女儿玛丽‧潘宁顿(Mary Pennington)为妻,并曾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1年。返美后成为《纽约客》杂志(The New Yorker)"城中话题"(Talk of the Town)专栏作家,辞去《纽约客》工作后专事写作,为了解决经济压力,他养成了每天必写5页纸的习惯,并长年定居麻州新英格兰区(New England)。1958年,厄普代克出版诗集《木匠母鸡和其他驯兽》(The Carpentered Hen and Other Tame Creatures),隔年《贫民院义卖会》出版。
 +
<ref>[https://www.juzimi.com/writer/306596 约翰·厄普代克]句子迷</ref>
 +
 
 +
== 创作生涯 ==
 +
[[File:约翰·厄普代克2.jpg|缩略图|[https://file.juzimi.com/category_pictures/201603/yuehanepudaikejingdianyulu306596.jpg 原图连接][https://www.juzimi.com/writer/306596 来自句子迷网图片]]]
 +
他的作品充满性描写,在当时是一种文学禁忌,如《夫妇们》(Couples,1968年),撰写露骨的性爱情节,有换妻派对,惹起争议。2008年英国《文学评论》杂志称其"现代文学中粗鲁、不得体或荒谬的性描写段落",授予"糟糕性描写小说终身成就奖"。1967年,他的名著《半人半马怪》获得全美书籍奖;1968年,被授予欧·亨利故事奖。同年荣登当年4月26日《时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上的大标题是"通奸社会"。
 +
 
 +
1960年出版《兔子,快跑》(Rabbit, Run),是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厄普代克以"兔子"哈利·安斯特朗为主角,继续创作有《兔子归来》(Rabbit Redux,1971年)、《兔子富了》(Rabbit Is Rich,1981年)以及《兔子歇了》(Rabbit at Rest,1990年),记录了美国自二战后40年来的社会历史的全貌,内容涉及[[越南]]战争、登陆月球、能源危机,有人称之为"美国断代史"。《兔子四部曲》中充斥着性的描写,有兔子婚外情,兔子换妻,兔子一夜情,甚至与儿媳上床,"兔子"的"一生是一段向女人身子里钻的旅程",可以说兔子走过风光无限又危险至极的性爱之旅。
 +
 
 +
1982年10月18日,厄普代克第二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故事。在1982年之前,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只有三位作家有过两次登上《时代》封面的荣誉,他们是辛克莱·刘易斯、海明威和福克纳。
 +
 
 +
2000年,出版《[[哈姆雷特]]》(Hamlet)的前传《葛楚德与克劳狄斯》(Gertrude and Claudius)故事是[[哈姆雷特]]的母后葛楚德以及其丈夫,还有国王胞弟克劳狄斯。2003年,以短篇小说集《早期故事》(The Early Stories: 1953-1975)荣获[[普立兹奖]](Pulitzer Prize)。
 +
 
 +
==获奖==
 +
[[File:约翰·厄普代克三本书.jpg|500px|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02/ce31beda69ab4786a3ba63690bfcf385.jpeg 原图连接][http://www.sohu.com/a/257465266_752285 来自搜狐网图片]]]
 +
<ref>[http://www.sohu.com/a/257465266_752285 当今之短篇小说]搜狐网</ref>
 +
*1959年 获古根海姆奖研究基金(Guggenheim Fellow )
 +
*1959年 获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罗森塔尔基金会奖(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and Letters Rosenthal Award)
 +
*1964年 获全国小说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 for Fiction )
 +
*965年 获法国获得最佳外文书奖 (Prix du Meilleur Livre étranger )
 +
*1966年 获欧·亨利奖( O. Henry Prize )
 +
*1981年 获全国图书评论界小说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Fiction )
 +
*1982年 获普利策小说奖(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
 +
*1982年 获全国小说图书奖
 +
*1982年 获联合同盟俱乐部亚伯拉罕·林肯奖(Union League Club Abraham Lincoln Award )
 +
*1983年 获全国图书评论界批评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Criticism )
 +
*1984年 获国家艺术俱乐部荣誉奖章(National Arts Club Medal of Honor )
 +
*1987年 获圣路易斯文学奖(St. Louis Literary Award )
 +
*1987年 获大使图书奖(Ambassador Book Award )
 +
*1988年 获美国笔会/马拉穆德奖(PEN/Malamud Award )
 +
*1989年 获国家艺术奖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 )
 +
*1990年 获全国图书评论界小说奖
 +
*1991年 获普利策小说奖
 +
*1991年 获欧·亨利奖
 +
*1992年 获哈佛大学荣誉文学博士(Honorary Doctor of Letters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
 +
*1995年 获美国艺术与文学院威廉·迪恩·豪威尔斯奖章(William Dean Howells Med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
*1995年 获法国艺术及文学司令勋章(Commandeu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
 +
*1997年 获大使图书奖
 +
*1998年 获美国图书突出文学贡献奖章(National Book Award Medal of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American Letters)
 +
*2003年 获全国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
*2004年 获美国笔会/福克纳奖(PEN/Faulkner Award for Fiction)
 +
*2006年 获迈克尔·雷短篇小说奖(Michael Rea Award for the Short Story)
 +
*2007年 获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小说金质奖章(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Gold Medal for Fiction)
 +
*2008年 获杰佛逊奖(Jefferson Lecture)
 +
<ref>[https://book.douban.com/series/11708 厄普代克]豆瓣网</ref>
 +
==文献来源==
 +
{{Reflist}}
 +
 
 +
[[category:作家]]
 +
[[category:诗人]]
 +
[[Category:美國人]]
 +
[[Category:小说家]]

於 2020年4月4日 (六) 22:28 的最新修訂

約翰·厄普代克
原文名 John Updike
出生 (1932-03-18)1932年3月18日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雷丁
逝世 2009年1月27日(2009-01-27)(76歲)
國籍 美國
教育程度 哈佛大學
職業 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作家
知名於 兩次普利策小說獎
兩次美國國家圖書獎
兩次歐·亨利獎
知名作品 《兔子四部曲》
《兔子富了》
《兔子歇了》

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1932年3月18日-2009年1月27日),美國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作家、詩人。一生髮表了大量體裁多樣的作品,包括系列小說"兔子四部曲""貝克三部曲"以及一些短篇小說集、詩集和評論集等。其中,《兔子富了》和《兔子歇了》使他分別於1982年和1991年兩度獲得普利策小說獎。厄普代克被公認為美國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他的文風對許多作家產生了巨大影響。2009年1月27日,因肺癌在馬薩諸塞州去世,終年77歲。

生平

約翰·厄普代克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雷丁,父親衛斯理(Wesley R. Updike)是高中數學教師,母親琳達‧格雷斯‧霍耶(Linda Grace Hoyer)是一名作家,熱愛寫作,一度是《紐約客》的撰稿人。厄普代克年少時,常常看到母親坐在打字機前敲敲打打。厄普代克小時有口吃的毛病,又患牛皮癬。從小嗜讀推理小說,喜歡的作家有阿嘉莎·克莉絲蒂,後來在母親的鼓勵下嘗試寫作。

1950年在哈佛大學攻讀英文系,1953年娶牧師女兒瑪麗‧潘寧頓(Mary Pennington)為妻,並曾在英國牛津大學留學1年。返美後成為《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城中話題"(Talk of the Town)專欄作家,辭去《紐約客》工作後專事寫作,為了解決經濟壓力,他養成了每天必寫5頁紙的習慣,並長年定居麻州新英格蘭區(New England)。1958年,厄普代克出版詩集《木匠母雞和其他馴獸》(The Carpentered Hen and Other Tame Creatures),隔年《貧民院義賣會》出版。 [1]

創作生涯

他的作品充滿性描寫,在當時是一種文學禁忌,如《夫婦們》(Couples,1968年),撰寫露骨的性愛情節,有換妻派對,惹起爭議。2008年英國《文學評論》雜誌稱其"現代文學中粗魯、不得體或荒謬的性描寫段落",授予"糟糕性描寫小說終身成就獎"。1967年,他的名著《半人半馬怪》獲得全美書籍獎;1968年,被授予歐·亨利故事獎。同年榮登當年4月26日《時代》周刊的封面,封面上的大標題是"通姦社會"。

1960年出版《兔子,快跑》(Rabbit, Run),是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厄普代克以"兔子"哈利·安斯特朗為主角,繼續創作有《兔子歸來》(Rabbit Redux,1971年)、《兔子富了》(Rabbit Is Rich,1981年)以及《兔子歇了》(Rabbit at Rest,1990年),記錄了美國自二戰後40年來的社會歷史的全貌,內容涉及越南戰爭、登陸月球、能源危機,有人稱之為"美國斷代史"。《兔子四部曲》中充斥着性的描寫,有兔子婚外情,兔子換妻,兔子一夜情,甚至與兒媳上床,"兔子"的"一生是一段向女人身子裡鑽的旅程",可以說兔子走過風光無限又危險至極的性愛之旅。

1982年10月18日,厄普代克第二次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故事。在1982年之前,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只有三位作家有過兩次登上《時代》封面的榮譽,他們是辛克萊·劉易斯、海明威和福克納。

2000年,出版《哈姆雷特》(Hamlet)的前傳《葛楚德與克勞狄斯》(Gertrude and Claudius)故事是哈姆雷特的母后葛楚德以及其丈夫,還有國王胞弟克勞狄斯。2003年,以短篇小說集《早期故事》(The Early Stories: 1953-1975)榮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獲獎

[2]

  • 1959年 獲古根海姆獎研究基金(Guggenheim Fellow )
  • 1959年 獲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羅森塔爾基金會獎(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and Letters Rosenthal Award)
  • 1964年 獲全國小說圖書獎(National Book Award for Fiction )
  • 965年 獲法國獲得最佳外文書獎 (Prix du Meilleur Livre étranger )
  • 1966年 獲歐·亨利獎( O. Henry Prize )
  • 1981年 獲全國圖書評論界小說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Fiction )
  • 1982年 獲普利策小說獎(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
  • 1982年 獲全國小說圖書獎
  • 1982年 獲聯合同盟俱樂部亞伯拉罕·林肯獎(Union League Club Abraham Lincoln Award )
  • 1983年 獲全國圖書評論界批評獎(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Criticism )
  • 1984年 獲國家藝術俱樂部榮譽獎章(National Arts Club Medal of Honor )
  • 1987年 獲聖路易斯文學獎(St. Louis Literary Award )
  • 1987年 獲大使圖書獎(Ambassador Book Award )
  • 1988年 獲美國筆會/馬拉穆德獎(PEN/Malamud Award )
  • 1989年 獲國家藝術獎章(National Medal of Arts )
  • 1990年 獲全國圖書評論界小說獎
  • 1991年 獲普利策小說獎
  • 1991年 獲歐·亨利獎
  • 1992年 獲哈佛大學榮譽文學博士(Honorary Doctor of Letters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
  • 1995年 獲美國藝術與文學院威廉·迪恩·豪威爾斯獎章(William Dean Howells Med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 1995年 獲法國藝術及文學司令勳章(Commandeu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
  • 1997年 獲大使圖書獎
  • 1998年 獲美國圖書突出文學貢獻獎章(National Book Award Medal of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American Letters)
  • 2003年 獲全國人文獎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 2004年 獲美國筆會/福克納獎(PEN/Faulkner Award for Fiction)
  • 2006年 獲邁克爾·雷短篇小說獎(Michael Rea Award for the Short Story)
  • 2007年 獲美國藝術與文學學院小說金質獎章(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Gold Medal for Fiction)
  • 2008年 獲傑佛遜獎(Jefferson Lecture)

[3]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