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原台南公会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原台南公会堂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别称    台南公馆、吴园艺文馆

公告日期  1998年6月26日

登录类别  日治建筑

地理位置  台南市中西区民权路二段30号

建成年代  日本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

原台南公会堂为市定古迹,位于台南市中西区,民国八十七年(1998年)6月26日公告为台南市市定古迹。台南公会堂右侧有日治时期的柳屋料理,后方为昔日吴园仅剩的部分飞来峰与水榭,再后面便是远东百货公园店(原台南市立图书馆,1974年迁馆售地)。[1]

资产简述

  • 该建筑所在地是之前清朝道光年间士绅吴尚新吴园,现于其后仍留有吴园的一部分,而更早之前相传这里是荷治时期向郑成功建议攻台的荷兰通事何斌的府邸,1661年5月3日郑成功并在此接见经何斌引导的荷兰使者汤马斯‧范‧伊伯伦(Thomas van Iperen)与李奥纳多‧范‧李奥纳杜斯(Leonard van Leonardus)等人。

历史背景

  • 该建筑物于台湾日治时期的1910年9月由矢田贝季陆所设计,以财团法人型态官民合资4万多圆兴建,于1911年2月完工。
  • 于当时是称为台南公馆,后来1923年改称台南公会堂,是当时市民重要的集会场所,也兼具教化百姓的功能。
  • 当时台南市甚至台南州高雄州重要公共政策之制定和演讲、集会等均在此举行,而台湾文化协会成立后,蔡培火连横等人亦在此处演讲。
  • 二次大战后,改称为中山堂,为空军新生社和军友社使用,后来又于1955年6月改为省立台南社教馆并予以整修。
  • 而在社教馆于1994年移到台南市五期重划区后,该建筑一度因位于市中心而有拆除作为商业区兴建大楼之议,最后此议作废,该建筑改为吴园艺文馆
  • 近年有再整修过,而呈今貌。

建筑特色

  • 台南公会堂的空间是由前栋与后方的大集会堂所组成,其中大集会堂是木构造,位于一基座上,讲求机能性而未使用西方历史建筑语汇装饰。
  • 前栋则有较多的西方历史建筑语汇装饰,在中央入口部分的二楼设有阳台,更上面的三角型山墙内则有繁复的装饰浮雕,而山墙之上则是该建筑最高的屋顶,上头突出部分为老虎窗(Dormer Window),其内则开有牛眼窗。而主体屋顶则使用了法国式屋顶(French Roof),并铺有鱼鳞状板瓦和加上冠饰。
  • 前栋两翼部分在一楼正面墙上开有三个稍微内凹的圆拱窗,而窗子的拱心石与壁体水平线连成一体;二楼正面墙上则使用了四根台湾少见的爱奥尼克柱式方壁柱来承接楣梁与挑檐而成三个开间,而柱子之下则有曲线优美的托架,此一处理方法也是少见的。而在两翼屋顶部分前的矮墙上装有台湾传统建筑使用的绿釉花砖,使得该建筑增添了一些本土味。
  • 而在屋侧有圆井,大集会堂下方的基座中有半圆井。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吴园(原台南公会堂),台南旅游网,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