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双盖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双盖蕨,根状茎长而横走或横卧至斜升,直径3-4(-8)毫米,黑色,密生肉质粗根,先端密被鳞片,蹄盖蕨科植物。

  • 中文学名:双盖蕨
  • 拉丁学名:Diplazium donianum
  • 别 称:大克蕨、大羽双盖蕨、细柄双盖蕨
  • 界:植物界
  • 门:蕨类植物门
  • 亚 门:真蕨亚门
  • 纲:薄囊蕨纲[1]
  • 目:水龙骨目
  • 科:蹄盖蕨科
  • 属:双盖蕨属
  • 种:双盖蕨
  • 分布区域: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植物形态

根状茎长而横走或横卧至斜升,直径3-4(-8)毫米,黑色,密生肉质粗根,先端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质厚,褐色至黑褐色,边缘有细齿;叶近生或簇生。能育叶长达80厘米;叶柄长25-50枥,直径2-3毫米,禾秆色或褐黄禾秆色,基部褐黑色,密被与根状茎上相同的鳞片,向上渐变光滑,上面有纵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40厘米,宽15-25厘米,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通常2-5对,同大,近对生或向上互生,斜向上,基部1对有长约2-4毫米的短柄,向上的近无柄,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 10-20厘米,宽3-5厘米,先端长渐尖,通直或略上弯呈镰形,基部圆楔形或近圆形,边缘下部全缘或微波状,向先端多少有锯齿或圆齿,干后常反卷;中脉下面圆而隆起,上面有浅纵沟;侧生小脉两面明显或上面略可见,斜展或略斜向上,每组有小脉3-5条,纤细,直达叶边。叶近革质或厚纸质,干后灰绿色或褐绿色;叶轴灰褐禾秆色,光滑上面有纵沟。孢子囊群及囊群盖长线形,斜展或略斜向上,通常离中脉向外伸展,达离叶边不远外,少有与小脉等长,每组叶脉有1-3(-4)条,基部上出一脉上的双生,较长,其余的较短,单生于小脉内侧。孢子赤道面观半圆形,周壁透明而稍宽,具少数褶皱,表面具不明显的颗粒状纹饰。

主要价值

【药 名】:双盖蕨

【拼 音】:SHUANGGAIJUE

【来 源】:为肿足蕨科植物双盖蕨的全草。

【功 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 治】:用于黄疸、外伤出血、蛇咬伤。

【性味归经】:微苦、寒;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别 名】:大羽双盖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梳篦叶、大克蕨(广西)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拉丁名】:原植物双盖蕨Dipiazium donianum (Mett.) Tard. Blet.

【考 证】: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中药化学成分】:含植物蜕皮松(Phytoecdysones)。

【价值】:全草:微苦,寒。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黄疸,妇女痛经及腰痛,外伤出血,蛇咬伤。

相似物种

粤北双盖蕨D.splendens Ching形体近本种,但羽片基部狭楔形,叶轴和主脉下面疏生红棕色小鳞片。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

生长环境

生于常绿阔叶林下溪旁,海拔350-14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安徽(歙县)、福建(南平、宁德、长乐、南靖)、台湾(台北、宜兰、桃源、南投、嘉义、台东、屏东)、广东(阳山、博罗罗浮山、惠阳、肇庆鼎湖山、信宜)、香港、海南(白沙南高岭、琼中五指山、东方尖峰岭、保亭尖岭、陵水尖山)、广西(罗城、金秀大瑶山、百色、那坡、贺县信都、平南、上思十万大山)、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西畴、河口、屏边、金平、西双版纳、沧源)。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北部、缅甸、越南及日本南部(种子岛以南、琉球群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