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反共产国际协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反共产国际协定
图片来自华人百科

反共产国际协定 (又称防共协定Antikominternpakt防共协定)是纳粹德国大日本帝国在1936年11月25日签订的反对共产国际苏联的协定。此协定后来陆续有其他国家加入。1941年时,这个协定的签署国包括了纳粹德国大日本帝国义大利王国保加利亚王国[1]汪精卫国民政府克罗地亚独立国丹麦保护国政府芬兰匈牙利王国满洲国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泰国维琪法国罗马尼亚王国斯洛伐克西班牙

协定包括3条正文、附属议定书和秘密附属档案。主要内容有:缔约国相约互通关于共产国际活动的情报,并紧密合作,协定和采取必要的防止措施;对“受共产国际威胁的第三国”采取防止措施,或共同邀请其加入本协定;设定常设委员会,协定反共事宜。秘密附属档案规定:当缔约国一方遭到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时,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并立即商讨“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未经双方同意,不得与苏联缔结违背本协定精神的任何政治条约。该协定的签订是德、日、意法西斯为扩大对外侵略相互借重力量的产物,标志著轴心国的初步形成。

背景

1936年11月25日,日本德国柏林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根据协定的规定,在反对共产国际方面,两国必须“交换情报”,“紧密合作”。这是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这个协定的签订,使日、德两国法西斯在反苏反共的旗帜下建立起公开的军事联盟,以联合起来实现其重新瓜分世界、称霸全球的野心。发动侵略战争,重新瓜分世界,这是日本和德国法西斯政权早已确定好了的方针。1933年1月份,希特勒上台后就着手于侵略战争的准备,在“大炮代替黄油”的口号下,疯狂进行扩军备战,把经济迅速推上了军事化的轨道。1933年,希特勒宣布退出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并于1933年9月19日又退出了国际联盟,摆脱了国联对他扩军备战的一切限制。1935年,希特勒进一步颁布了“国防法”,规定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最大限度地扩大了他的兵员额,使德国成了欧洲的战争策源地。在东方,日本法西斯化的步伐也很快,自从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以后,1936年3月份,法西斯分子、前外相广田弘毅的组阁,就表明了日本军事法西斯专制体制已经完成,当时他们就公开提出对外扩张的要求,把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作为谋求“帝国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国策。

参考文献

  1. 保加利亚王国,中华民国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