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古亭 (台北市)

XND讨论 | 贡献2022年4月28日 (四) 08:25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中正区

图片来自gov

古亭,位于台北市西南方,为市中心通往文山新店的交通要冲,也是古时自新店溪取水的雾里薛圳瑠公圳流入台北盆地时必经之地。清代日治时期即有古亭庄、古亭村庄、古亭村大字及古亭町

现在的古亭在中正区南部与大安区西部一带,为台北南区重要的核心地带,西有家俱街(南昌路)、旧货街(厦门街)、旧书街(牯岭街),东有台湾师范大学师大夜市台北捷运于此处设有古亭站

目录

由来

最知名的说法是“鼓亭”的简写,台北市文献委员会采用此说法,并于1983年在古亭长庆庙前设置了鼓亭庄旧址碑来纪念。依碑文上的说法,鼓亭是过去为防范拳山屈尺新店直潭)一带的泰雅族原住民出草而设立来击鼓示警之用,古亭则是由日治时期古亭町而来。但从台湾道徐宗干(1847-1854在任)重申前台湾道姚莹(1837-1843在任)对地方的指示中可发现,“鸣锣大呼”才是民间常见的方法;历史学家尹章义亦曾指出碑载1889年刘铭传“理番”后才失去作用的说法与汉人拓垦史不合。比对载有“鼓亭村”之《乾隆台湾舆图》和《台湾民番界址图》可发现,18世纪原汉冲突的前线早已前进到新店碧潭甚至安坑一带,1753年垦首郭锡瑠也有在新店青潭溪设置水圳的取水口而与原住民交战的纪录,两者皆距离古亭相当遥远。另一说常见说法是谷仓古亭笨,但台语中“古”与“谷”为不同音之平声入声字,且现存古契字中两字从未混用,反而多用“谷”和“粟”取代比划较多的穀字。

还有说法是新店溪古代以渔业资源闻名,和桃园大园区的古亭、新北万里区的鼓亭有相同的地理环境。因此古亭的“古”很可能来自“罟”,而“罟亭”则可能是先民对“罟寮”的另一种称呼。另一个新的说法为“孤坛”雅化而来。所谓的“孤坛”就是祭拜孤魂的地方,此区域内有两座“地府阴公庙”,但此说法因年代久远尚须考究。

过去地名

现有地名

学校

庙宇

参考文献

  1. 台湾地图.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19-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2. 《台北市沿革 1901-2010》,地图会说话网站. [2019-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3. 1936改正台北市全图. 台北市都市发展局 台北市历史图资展示系统.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