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北清真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北清真寺

中华民国台湾)文化资产

图片来自中央广播电台

基本资料

等级    直辖市定古迹

类别    寺庙

公告日期  1999年6月29日

建筑风格  伊斯兰建筑

地理位置  台北市大安区新生南路二段62号

建成年代  大清同治十年(1871年)

台北清真寺又称台北清真大寺,是伊斯兰教(台湾亦称为回教)于台湾最著名且重要的礼拜场所,位于中华民国台北市大安区新生南路,面积约2,747平方公尺。台北清真寺落成于1960年4月13日,由中华民国与沙乌地阿拉伯共同筹募兴建,设计建筑者为知名建筑师杨卓成,由大陆工程建造。[1] 现任董事长王保新,穆斯林世家,国立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毕业,于中华民国外交部服务35年,曾派驻波士顿、芝加哥、伦敦、爱丁堡、关岛。

简介

  • 台北清真寺最初位于台北市丽水街17巷2号,占地300馀坪之日式房屋,创设于民国37年(西元1948年),是由回教教中长者郑厚仁、常子春鉴于台北穆斯林急需清真寺作为礼拜的场所,大力呼吁。全体教胞捐赠日式民宅一户作为清真寺使用。但至1950年代,来台穆斯林人数增多,丽水街清真寺空间狭小、明显不敷使用。经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白崇禧向政府呼吁,并取得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叶公超协助奔走,为尊重访台国宾的伊斯兰教传统,必须设置具有国际水准的清真寺作为礼拜场所。经多次协调磋商,政府与中国回教协会均乐于积极推动清真寺的兴建工作。并且以捐款建寺之名义与穆斯林世界国家作更深入的接触,以达到从事国民外交的实质目的。1957年12月12日“台北清真寺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目的为实际了解清真寺兴建计画内容与需求,并预定以新台币六百万元兴建一座可容纳六百人礼拜的清真寺。台北清真寺的兴建,不但获得政府大力支持,以外交部名义向台湾银行贷款新台币四百万元作为建设基金;也获得访台伊斯兰国家贵宾 (包括伊朗前国王巴勒维、已故约旦国王胡笙、土耳其前总理孟德勒斯、伊拉克已故亲王阿不都拉等) 暨国内外穆斯林等的热心捐助,共同筹募建寺基金;并择定于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62号购地兴建。
  • 台北清真寺兴建时,除延揽台湾知名建筑师杨卓成设计蓝图,并参照其他学术机构的相关资料,才决定的建筑风格与蓝图。以这样的时代背景、象征意义,及建筑地标特色之独特、无复制性,使得台北清真寺具有独特的历史、建筑美学与纪念性价值。
  • 台北清真寺落成后数十年间,邀请的伊斯兰教贵宾、团体及个人络绎不绝,包括故伊朗国王巴勒维、土耳其总理孟德斯、约旦国王胡笙、沙乌地阿拉伯国王费瑟等。台北清真寺的建立,不仅延续了丽水街清真寺发展台湾回教的重要使命,也因身负特殊国际交流任务,世界各伊斯兰国家国王、总统及各界领袖历次访问中华民国,均将莅临台北清真寺列为重要行程。

年度纪事

  • 1948年,为因应大批迁徙至台湾的中国大陆穆斯林,台北市与高雄市分别建立两座清真寺。
  • 位于台北市的首座清真寺是由常子春、郑厚仁捐费改造日治时期日人遗留下来日式房屋充当,地点位于今台北市丽水街。该清真寺占地约300坪,外貌仍维持原状,只是内装稍作修改以适合穆斯林礼拜。虽场地不甚宽广,却仍为当时台北穆斯林信仰礼拜中心。也因如此,1949年陆续迁徙台湾的许多中国大陆穆斯林也都选择该地附近为落脚处,至今该街仍有不少穆斯林。
  • 1950年代末,台海时局稍稳,中华民国外交部积极拓展与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邦交。为因应接待阿拉伯国家官员来访,当时中国回教协会理事长白崇禧与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叶公超提议兴建具有伊斯兰教色彩的大型清真寺。经中华民国政府、沙乌地阿拉伯与几个中东国家共同筹募兴建后,委由中华民国知名建筑师杨卓成设计。
  • 1958年,中国回教协会选定穆斯林军眷较多的台北市新生南路建寺,前临“特一号排水沟”(1972年加盖后,埋没在新生南路下方)。1960年4月13日完工当日,除了中华民国政府官员之外,还有来自汶莱日本等国的伊斯兰领袖参加。
  • 1960年1月台北清真寺完工,同年4月13日举行落成典礼。落成典礼由副总统陈诚主持,汶莱、菲律宾、日本、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澳洲等国家及地区之政教领袖均受邀莅临参加,本寺成为当时远东地区最宏伟的清真寺。
  • 1999年6月29日,经中国回教协会与台北清真寺董事会同意,台北市政府正式勘察认定台北清真寺为市定古迹

特色与现况

  • 台北清真寺采用阿拉伯建筑设计,并参照伊斯兰教法规定。建物含圆顶礼拜大殿、洗净水房、礼堂办公室、圆柱拱环长廊、唤拜尖塔与庭院围篱等。建物主体结构为钢筋水泥,拱门门眉与其多处外墙皆有其马赛克图案装饰。除此之外,两旁圆形石柱则以斩石加工,主要门窗采大型落地式设计。另外,建物左右两侧超过20m的唤拜塔楼也是该清真寺的特色。
  • 在建物内部方面,该寺仿照土耳其建筑工法,礼拜大殿圆顶离地15m,跨距15m,中间无梁柱支撑。因为伊斯兰教忌讳偶像崇拜,大殿内除了铺设友邦国王赠送之手工波斯羊毛地毯与悬挂宫廷吊灯外,就只有诸如指示礼拜方向的窑殿(米哈拉布ألمحراب‎))等必要诵读礼拜用,场地极为空旷。
  • 1960年落成以来,该寺一直都是台北穆斯林的传教礼拜中心,世界各伊斯兰国家国王、总统及各界领袖如果前往台湾访问,均把莅临台北清真大寺为重要行程之一,其中包含1971年访问台湾的时任沙乌地阿拉伯国王费瑟。1999年6月29日,台北市政府正式将该寺定为台北市定古迹。
  • 现今台北清真寺除了提供穆斯林作日常宗教与婚丧喜庆活动外,平日也开放一般民众与台北都会区各级学校自由参观与校外教学(可至官方网站申请参观),而该寺仅要求参观访客需要遵守伊斯兰教的参观礼节。

唤拜塔

  • 位于清真寺左右高达20公尺的灰色尖顶唤拜塔,塔颈红磗滚边及洋葱球顶颇有本土及中亚的折衷特色。在伊斯兰教国家,当礼拜的时间一到,便由唤拜塔发出礼拜赞词,告诉附近的信徒礼拜的时间已到了。今日在国外的清真寺唤拜塔的功能已改由人工现场唤念扩音器来传播。

圆拱顶礼拜大殿

  • 走进位于新生南路上的清真寺,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它中央的金色铜制大圆顶、两个奥图曼式洋葱型的小尖顶,以及两柱唤拜塔;金色大圆顶的下方,正是穆斯林作礼拜的大殿。遵照教规,整个大殿简洁清朗、无任何具象事物的装饰,只有几何花窗。
  • 前方的礼拜区与世界上任何一座清真寺相同,面向圣地的方向。礼拜大殿圆顶离地15公尺高,真径也是15公尺,非常壮观,墙面落地窗镶有可开合通风的几何形彩色玻璃。
  • 原来的清真寺礼拜大殿设计为一层楼挑高,后来因为来参加礼拜的教亲日增,因此将原来亦为挑高设计的入口门厅隔为两层楼,一楼仍为门厅使用,二楼则成为女性信众的礼拜处,礼拜大殿仅限于洁净的穆斯林才能进入。

仿罗马式的廊柱

  • 清真寺揉合仿罗马式建筑及奥图曼式的穹窿大殿,在台湾的清真寺中难得一见的是主建筑物翼的仿罗马式连续拱圈长廊,柱身与拱圈比例匀称、方枕式柱头内侧两边倒角、拱圈滚边,立于前方绿荫中透出微光,令人有粛穆敬畏之感觉。

建造材质与圆顶

  • 清真寺的主体结构采钢筋混凝土的主体梁柱构造,外墙加强磗造并以水泥斩石子仿石材做表面处理,在建筑顶部边缘以本土几何与文字图案的小口磗马赛克饰条做局部装饰。而绿色的的圆顶穹窿为铜片一片片包覆,原来的黄铜色经过岁月洗礼,氧化成为今日所见的绿色铜锈。

清真市集

  • 清真寺每周五举办的市集,从早上11点30分至下午1点左右,共有14个摊位,贩卖合乎伊斯兰规定的熟食与生肉,这个小型清真市集聚集了异国美食,有泰国华侨的泰北小吃,缅甸华侨的缅式油饭、印度式便当,阿尔及利亚人的地中海料理,还有约旦人的阿拉伯炖饭、埃及鹰嘴豆泥,可以一口气吃到各种道地的异国料理。

交通资讯

公车

可搭0南、3、15、18、52、72、72(直)、74、109、207、211、235、237、253、254、278、280、280(直)、284、284(直)、290、295、311、505、42、671、672、675、676、907、和平干线至和平新生路口站或龙安国小站下车

捷运

参见

外部连结

视频

GTV新闻 全台最大! 台北清真寺欢庆58周年 2018042714

参考文献

  • 《台湾的古迹》,李泰昌,2004,台北,远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