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台风康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风康森英语:Typhoon Conson,国际编号:040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07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Frank)为2004年太平洋台风季[1]第4个被命名的热带气旋。“康森”一名由越南提供,意思为古迹。

气象历史

热带气旋康森源自一扰攘了6日的热带扰动--91W。5月29日下午,热带扰动91W于北纬6.3度,东经145.4度之西北太平洋海域形成,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于当日升格其为一POOR扰动,起初,91W的对流活动主要呈南北走向,而且组织欠佳。随后数天扰动发展得相当缓慢,对流松乱而且有多个中心。6月1日,系统移至菲律宾以东的海域,发展略为好转,上午系统东部对流一度出现轻微的爆发。翌日(6月2日),91W登陆菲律宾中部地区,在菲律宾的高山影响下,系统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于当日下午把其降格。6月3日,系统成功穿越菲律宾并进入南海,系统对流亦开始旺盛起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再度于6月4日把其升格为一热带扰动。6月4日晚上,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91W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从当时的卫星云图见到91W的对流的确较早前旺盛及活跃,而且风力亦渐达热带气旋之水平[2]

其后,91W 于6月5日早上增强为一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其临时编号为07W。当时亚热带高压脊的位置偏东偏弱,系统并未受到其引导,初时缓慢地向偏东方向移动。强度方面,由于系统初时由于位于南海,发展空间较细的关系,因此系统发展初时较为缓慢。当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预测 07W 会以东北的路径趋向台湾以东,但香港天文台的路径预测则预料系统会于72小时后转向西北朝向南海北部,各气象机构及预报模式都出现较大的分歧。6月6日,系统南部部分对流旋卷至系统北部,旋卷程度增至0.7圈。至于路径方面,07W当时受到一个位于台湾以东的割离低气压影响下,缓慢地向东北至东偏北的方向移动。另外,随着各大预报模式预料该割离低气压会令07W偏东向量加大,香港天文台于当晚更改预测,预测07W会趋向台湾附近海域,而各气象机构及预报模式的预测亦渐趋一致。

07W于6月7日上午增强为一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把其命名为康森,系统增强为一热带风暴后。从当晚的多频微波影像显示,康森 有一细小的低层风眼形成,直径约有20公里,但对流则受到吕宋地形影响而出现轻微减弱的情况。6月8日清晨开始,系统对流再次增多,旺盛而且相当有组织,系统于当日早上增强为一强热带风暴,中心最低海平面气压降至985hPa。路径方面,早前位于在台湾以东的一个割离低气压于当日清晨切入西风带,亚热带高压脊于6月7日晚上起已作出西伸,并于6月8日开始引导康森转向偏北方向移动。6月8日中午,强热带风暴康森增强为台风,系统当时组织颇佳,而且有一细小的“中心密集云团区”形成。康森于当晚达至颠峰强度,中心风力每小时150公里,阵风亦达每小时195公里,气压为960hPa。从当时的卫星云图中已可看康森的细小风眼,直径30公里。随着康森移至高纬度的地区,附近的垂直风切变亦渐渐增强。康森于6月9日移至台湾东海域,并开始转趋减弱。

6月10日上午,康森当时已开始远离台湾并加速向东北推进,于晚上减弱为一强热带风暴,并开始温带气旋转化过程,同时南部对流已被干燥空气所入侵,而东北部对流亦已明显向北切离系统中心,并与锋面结合,伸展至北太平洋中部。康森在随后24小时加速减弱,并在西风槽之影响下,以时速35公里向东北方向移动。6月11日下午,康森减弱为一热带风暴。下午3时于日本高知县室户市登陆,再于晚上转化为一温带气旋。

视频

台风康森 相关视频

第6号台风“康森”生成 对我国无影响
什么是热带气旋

参考文献

  1. 2004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季 ,bilibili,2019-08-19
  2. 什么是热带气旋 ,中国天气网,201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