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檀迦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吉檀迦利印度诗集。泰戈尔作。最早的孟加拉文本于1910年出版。中译本见冰心译的《泰戈尔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诗集共有103首诗。“吉檀迦利”的意思是奉献。诗是献给诗人心目中的神灵的。对于这个神,诗人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宇宙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万物有一个共同生命维系着,主宰宇宙万物的则是一个无形无影而又无所不在的精神本体——神,宇宙万物都是神的“分身”,人们只有达到与神完全合一的境界,才会真正感到快乐和幸福。诗集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对于神的境界的追求以及达到神的境界的欢悦。围绕着这种追求,诗集一方面着力渲染了诗人日夜盼望与神相会的迫不及待的心情,以及愿望始终得不到满足的痛苦和悲哀,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诗人的恒心,尽管同神的相会和结合如此困难,但是诗人从不懈怠,一直在热烈地追求。凭着这种顽强的精神,他有时竟然能够如愿,会到神,并且与神结合在一起,达到理想的境界。本诗集既是一部哲理诗集,又是一部抒情诗集。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抒写了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和对民族独立的渴望。诗集表达了诗人对于祖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热爱和对于劳动民众的无限深情。从诗中,可以领略到印度优美的自然风光,看到一幅幅充满生机的田园小景,看到一张张质朴可亲的面容;能够听到印度风格的婉转低回的美妙音乐,听到轻柔的风声,铿锵的雨滴和人们的言谈笑语。本诗集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诗人既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构成优美感人的境界,又善于使这种思想和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显得生动活泼,富有魅力。

作者介绍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近代诗人和作家。他出生在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地主家庭,从小就爱好文艺和关心社会问题。1878年,他到英国学习法律、文学和西方音乐,1880年回国,从1890年至1901年,他大部分时间住在谢里达父亲的庄园里,得以广泛地接触农村社会,开始积极探索改善农村贫困的办法。1901年,为进行民族传统教育,他到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1905年,泰戈尔又来到加尔各答,积极参加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1907年,他回圣地尼克坦从事民族教育和农村的改造工作。为了寻求印度民族的出路,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自由,他多次到美国、英国、法国、瑞典、丹麦、苏联等国家访问,1924年曾访问中国。他一生写了50多部诗集,30种以上的散文著作,12部长、中篇小说,近百篇短篇小说和30多个剧本。此外,他还创作了两千多首歌曲和两千多幅美术作品,出版了有关语言、文学、哲学、政治、历史、宗教和化学等方面的论著。由于他的卓越贡献,1913年获得诺贝尔奖。其主要作品有小说《沉船》、《戈拉》、《摩诃摩耶》,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1]。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2]

视频

吉檀迦利 相关视频

英文诗朗诵《吉檀迦利》
【贺峻霖】【饭制】《吉檀迦利》

参考文献

  1. 100部科普经典名著,豆瓣,2018-04-26
  2. 工具书及其分类,豆丁网,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