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吉贝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吉贝耍
图片来自twtainan

吉贝耍西拉雅语:Kabuasua、语译:木棉花的部落)(桔根耍),位于台南市东山区东河里。吉贝耍居民为台湾原住民西拉雅族萧垅社之后裔。今虽已高度汉化,但仍保有许多传统信仰及习俗。代表祭典为每年九月初五举行的嚎海祭

历史

吉贝耍早期为啰啯社的支社。后来在清初时,由于一部分萧垅社人可能受到汉人入殖竞争,从旧地经倒风内海溯急水溪而上,而向内陆迁移,沿著其支流龟重溪来到吉贝耍。同时也使得原来居住在此的哆啰啯社人他迁,往东往北进入关子岭白水溪一带。台湾府知府余文仪在1793年完成的《续修台湾府志》写道:

一般认为文中的“桔根耍”就是吉贝耍。

地理

行政区属台南市东山区东河里,距东山市区4公里、距新营车站7公里。位于枕头山脉西侧的平原上,急水溪支流龟重溪中游,其地原为洪雅族哆啰啯社之旧地。

吉贝耍在西拉雅语的意思是“木棉花的部落”。但由于居民高度汉化,通行语言为台湾闽南语,聚落建筑也与一般嘉南平原的农村无异。

孝海祭

由来

吉贝耍主要祭典有农历3月29日及农历9月5日共2次,而以9月5日的所谓传统夜祭(阿立母夜祭)及“孝海”祭最为重要,也最吸引外人的眼光。是吉贝耍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祭典,也是吉贝耍社区最热闹的日子。 关于“孝海祭”的由来,当地耆老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说当初祖先渡海来台,有许多先民死于海上,所以祖先在“倒风内海”登陆,于萧垅(今台南市佳里区)建立部落后,为缅怀当初渡海来台祖先,每年社民会至倒风内海海边“乞水”,并祭拜祖灵以示不忘本。后来部分社民因番屯政策东迁至哆啰啯社地(今台南市东山区境内)龟重溪畔建立吉贝耍支社,每年农历9月初5无法再回到海边祭祖,于是在大公廨(大公廨的主神是尪祖(或案祖),是全吉贝耍阿立祖信仰文化地位最高的神明。目前大公廨供奉的神瓶是代表(象征)尪祖、阿立母。)附近的农田,面向西南方大海的方向,遥拜祖灵

另一说法为当初祖先渡海来台,受当地一位渔民“阿海”接济,引导祖先从倒风内海萧垅登陆,后来阿海在某年的农历9月初5于鱼塭遭雷殛身亡,萧垅社民感念其恩情,在番仔塭(今七股区大埕里[1] )建小庙纪念他,尊称他为“海祖”,族人搬迁至吉贝耍后,依然怀念海祖恩惠,特地在海祖仙逝日子面向大海方向祭拜他,于是发展岀现今的“孝海”祭典。“哮海”祭属缅怀祖先的祭典,也是吉贝耍独特的祭典,其文化意涵与其他 社群庆祝“神明”圣诞的意涵是不相同的。不管是“七神船破遇难”或“海祖忌日”的传说,在在显现出吉贝耍人不忘祖的信仰精神的压轴戏。

参考文献

  1. 大埕里,t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