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貝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吉貝耍
圖片來自twtainan

吉貝耍西拉雅語:Kabuasua、語譯:木棉花的部落)(桔根耍),位於臺南市東山區東河裡。吉貝耍居民為臺灣原住民西拉雅族蕭壠社之後裔。今雖已高度漢化,但仍保有許多傳統信仰及習俗。代表祭典為每年九月初五舉行的嚎海祭

歷史

吉貝耍早期為囉嘓社的支社。後來在清初時,由於一部分蕭壠社人可能受到漢人入殖競爭,從舊地經倒風內海溯急水溪而上,而向內陸遷移,沿著其支流龜重溪來到吉貝耍。同時也使得原來居住在此的哆囉嘓社人他遷,往東往北進入關子嶺白水溪一帶。臺灣府知府余文儀在1793年完成的《續修臺灣府志》寫道:

一般認為文中的「桔根耍」就是吉貝耍。

地理

行政區屬臺南市東山區東河里,距東山市區4公里、距新營車站7公里。位於枕頭山脈西側的平原上,急水溪支流龜重溪中游,其地原為洪雅族哆囉嘓社之舊地。

吉貝耍在西拉雅語的意思是「木棉花的部落」。但由於居民高度漢化,通行語言為臺灣閩南語,聚落建築也與一般嘉南平原的農村無異。

孝海祭

由來

吉貝耍主要祭典有農曆3月29日及農曆9月5日共2次,而以9月5日的所謂傳統夜祭(阿立母夜祭)及「孝海」祭最為重要,也最吸引外人的眼光。是吉貝耍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祭典,也是吉貝耍社區最熱鬧的日子。 關於「孝海祭」的由來,當地耆老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說當初祖先渡海來台,有許多先民死於海上,所以祖先在「倒風內海」登陸,於蕭壠(今台南市佳里區)建立部落後,為緬懷當初渡海來台祖先,每年社民會至倒風內海海邊「乞水」,並祭拜祖靈以示不忘本。後來部分社民因番屯政策東遷至哆囉嘓社地(今台南市東山區境內)龜重溪畔建立吉貝耍支社,每年農曆9月初5無法再回到海邊祭祖,於是在大公廨(大公廨的主神是尪祖(或案祖),是全吉貝耍阿立祖信仰文化地位最高的神明。目前大公廨供奉的神瓶是代表(象徵)尪祖、阿立母。)附近的農田,面向西南方大海的方向,遙拜祖靈

另一說法為當初祖先渡海來台,受當地一位漁民「阿海」接濟,引導祖先從倒風內海蕭壠登陸,後來阿海在某年的農曆9月初5於魚塭遭雷殛身亡,蕭壠社民感念其恩情,在番仔塭(今七股區大埕里[1] )建小廟紀念他,尊稱他為「海祖」,族人搬遷至吉貝耍後,依然懷念海祖恩惠,特地在海祖仙逝日子面向大海方向祭拜他,於是發展岀現今的「孝海」祭典。「哮海」祭屬緬懷祖先的祭典,也是吉貝耍獨特的祭典,其文化意涵與其他 社群慶祝「神明」聖誕的意涵是不相同的。不管是「七神船破遇難」或「海祖忌日」的傳說,在在顯現出吉貝耍人不忘祖的信仰精神的壓軸戲。

參考文獻

  1. 大埕里,t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