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同仇敌忾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同仇敌忾 , 汉语成语,【拼音】tóng chóu dí kài,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1]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示例】:

1.《左传·文公四年》:“卫宁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弓一,彤矢百,弓矢千,以觉报宴。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于大礼以自取戾?’”

2.清·梁章钜《归田琐记·讷亲》:“金川云小丑,而老师糜饷,克捷无期,凡在臣子,皆有同仇敌忾之念。”

3.清·魏源《寰海十首》之十:“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

4.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

相关成语 

【近义词】戮力同心同仇敌慨

【反义词】同室操戈众叛亲离自相残杀亲痛仇快孤军作战孤军奋战自相残害

词语外文翻译 

【英文】:share a bitter hatred of enemy

【日文】:共通 (きょうつう)の敌にはげしい愤 (いきどお)りをいだく

【法文】:nourrir la plus grande haine contre l'ennemi commun

【德文】:im Haβ gegen den Feind vereint sein

典故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庐率师攻楚,长驱直入,七战破郢,楚昭王逃亡在外,楚臣申包胥步行至秦国首都咸阳,于宫门外痛器七天七夜,使得秦康公十分感动,为赋《无衣》,答应出兵相助。

诗中称,谁说当兵无衣穿,我和你共穿一件袍。国家发兵去作战,咱们来修戈和矛,共同把敌人来打倒。又公元前623年,卫国宁武子出使鲁国。鲁文公设宴招待并在宴会上不适当地演奏周天子招待诸侯的乐曲,因此宁武子没有赋诗回答。鲁文公派人私下加以探问,

宁武子告诉他,《湛露》是天子宴享诸侯之乐,表示诸侯应对天子效命,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敌人,而且献上自己的功劳。……现在我来通使贵国,以保持两国友好,承君王赐宴,岂敢以诸侯自居,触犯大礼以自取罪过。

视频 

成语故事 第181集 同仇敌忾

参考资料 

  1. 同仇敌忾 国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