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后港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后港中学沙洋县后港中学,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和县后港初级中学,前身为“和县私立后港桥学校”

发展历史

后港初中,全称“和县后港初级中学”,前身为“和县私立后港桥学校”(建校于1950年10月)。建成瓦屋十六间,地处革命老区---新桥区后港桥,校长余仲和,教导主任盛(华)澜。1964年升格为“后港农中”。1968年更名为“五七农校”。1976年改名为后港初级中学,2011年巢湖市撤并后学校属于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管辖。

2007-2008年度学校在杨希和校长的努力下,教学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在安徽省发展教育基金会的无偿援助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的关怀备至下,学校有了质的飞跃,兴建了“金汇教学楼”。两任校长带领着全校师生不断地开源节流,不断地美化着校园环境,不断地提升着学校品位。

另外,在“白桥诚信食品公司”大力捐助下,学校兴建了校“羽毛球、乒乓球馆”,在无数从后港走出去的校友的赞助下,学校兴建了操场、跑道。2011-2012年度,学校教学条件更上一层楼,在和县教育局校安工程的统筹安排下,新建了三层约1000平方米的综合楼以及约6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和食堂。现有的教学设施[1](仪器、体育、电教、娱乐等)基本能够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育人环境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今天的后港初中面貌焕然一新:校园得到了全面绿化硬化、建设了标准的篮球场;引进班班通校园网络、建设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引进智能广播;改善教师办公条件,装备办公室;改造校门、新建国旗台和宣传窗、硬化学校至街口路面;建设师生食堂、添置学生餐桌椅;处理排污问题、改造学生宿舍、新建学生厕所······,至此,学校各个方面的条件均得以全面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载沧桑巨变,二迁其址,四更其名,后港初中从条件简陋、规模狭小的“私立后港桥学校”起步,不断成长、壮大为校园面积约13350平方米,固定资产超过400万元,环境优美、成就辉煌的马鞍山市精美乡村初中。

规模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高级教师[2]4人、一级教师8人;市骨干教师4人;本科学历28人,学历合格率达100%,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不断优化。现有9个教学班级,学生461名。近几年来,获省、市级各类先进荣誉称号的教师达10余名,撰写的论文有50余篇在全国、省、市级发表或获奖,辅导学生获奖达百人次。

60年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一代代后港人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小小的乡村初中竟然走出了三个“清华学子”。2014年我校毕业生邱百灵同学被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录取。近万学子跨出校门,继续着学识的积淀与升华,继续着技能的培养和造诣。正是他们的努力拼搏和不懈追求成就着属于他们的丰功伟业,他们中的有涉足海内外、开拓经营,成为远近闻名的实业家;有的投身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有的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有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继续着培养人才的神圣事业;有的正在不分昼夜履行着白衣天使的使命;有的在当今新农村建设中挥汗撒泪,默默无闻的装扮着祖国河山······

风雨之后见彩虹,60年的风雨不断洗涤着岁月留下的所有尘埃,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亮堂堂的辉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遵循“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校风;秉承“崇德、尚志、求实、创新”的校训。

六十年风雨交替,六十载桃李芬芳,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漫长的教育发展道路上,勇于进取、执着追求的后港人一定会弘扬“追求卓越”的和州文化精髓,一定会传承“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后港精神,豪情满怀、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