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吏部尚書

於 2020年2月22日 (六) 21:30 由 Dymh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原圖鏈接 吏部尚書

吏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級長官,相當於今日的銓敘、人事部長、組織部長,雅稱大冢宰,別名吏書、天官卿、六官之長。

目錄

簡介

首次出現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三國的魏國司馬師執政時,任命山濤為尚書吏部郎,西晉建立後,改任吏部尚書,主要負責低級官員的選拔。

南北朝時期,吏部尚書的權利逐漸變大,至隋朝時,成為六部尚書之一,後世也開始沿襲這個制度。因朝代不同,品級大小在一品與三品之間浮動。

吏部尚書掌管着官員資料以及人事任免權,影響着很多官員的仕途,因其重要性成為六部尚書之首。

沿革

此職可追溯至曹魏,將漢朝的吏曹尚書改為吏部尚書,管理官員選拔、考核和任免。

隋朝確立六部,吏部尚書成為六部尚書之首,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隋舊制。

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改為司列太常伯。咸亨元年(670年),復為吏部尚書。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改為天官尚書。神龍元年(705年),復為吏部尚書。天寶二年(743年)三月二十七日。改為文部尚書。至德二載(757年)十二月十五日。復為吏部尚書。掌銓六品七品選。侍郎掌銓八品九品選。

景雲元年(710年),宋璟為吏部尚書,始相通與侍郎分知,因為故事者也。[1]至後代仍為常職。明朝廢除宰相後,吏部尚書成為百官之首。

三國兩晉時期,吏部尚書只負責整理官員資料,而且只能任命九品及以下官員。隋朝及以後,可以任免四品及以下官員。

吏部尚書名人

吏部尚書列表

晉朝

南朝

隋朝

  • 虞慶則 (開皇元年到開皇三年)
  • 韋世康 (開皇三年到開皇七年,開皇十三年到開皇十五年)
  • 蘇威 (開皇十二年左右)
  • 牛弘 (仁壽年間、大業二年之後)

唐朝

明朝

明朝吏部尚書

清朝

清朝吏部尚書列表

參考文獻

  1. 後周、北宋王溥,《唐會要卷第58·尚書省諸司中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