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吕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吕微
研究员
出生 1952年1月
国籍 中國 山东莱芜
知名于 主要研究中国神话史
知名作品昆仑语”义释源
中华民间文学史

吕微[1]男,汉族,1952年1月出生,山东莱芜人。博士,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2]

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神话史、民间文学史。[3]

主要学术

专著:

•《中华民间文学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合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隐喻世界的来访者──中国民间财神信仰》,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民间叙事的多样性》(2004年民间文化青年论坛论文集,与安德明合编),学苑出版社2006年

•《中国民间文学史》,与祁连休、程蔷联合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4]


主要代表作


《“昆仑语”义释源》(《民间文学论坛》1987年4期)

《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祸故事》(《文学遗产》1996年4期)

《“息壤”研究》、(《中国文化》1996年14期)

《农耕文化语境中的送穷习俗与如愿故事》(《民俗曲艺》1998年111期)

《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史写作》(《河北学刊》1998年6期)

合作承担、参与主持多项国家、院级研究项目,发表民间文学、神话学、学术史研究论文数十篇,已出版《中华民间文学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合著)

《隐喻世界的来访者──中国民间财神信仰》、《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等专著,目前正在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

《中国民间文学史》(多卷本)的研究与写作。

学术论文

•“昆仑”语义释源,民间文学论坛,1987年4期

•《文学遗产》编委会座谈纪要,文学遗产,1995 年第01 期

•“息壤”研究,中国文化,1996年14期

•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祸故事,文学遗产,1996年4期

•荒古神圣的证实——中国古代神话选读,河北学刊,1998年6期


•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中华书局,1998年(本文也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民间文学史》的序言)

•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史写作,河北学刊,1998年6期

•农耕文化语境中的送穷习俗与如愿故事,民俗曲艺,1998年11期

•女娲研究的新视野,民间文化,1999 年第01 期

•现代性论争中的民间文学,文学评论,2000 年第02 期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国家学术与现代民族国家方案,民族文学研究,2000 年第04 期

•民间文学:现代中国民众的“道德——政治”反抗:欧达伟《中国民众思想史论》对《定县秧歌选》的研究之研究,《民俗研究》2001年02期

•2001年民间文学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2)2003年出版


•论学科范畴与现代性价值观──从《白话文学史》到《中国民间文学史》,文学评论,2001年第04期

•“文化视野与中国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纪要,文学评论,2001 年第06 期

•中国原始艺术,文艺研究,2001 年第03 期

•坚守人类文化的自由精神——“文化视野与中国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纪要,中国文化研究,2001 年第04 期

•鲧、禹故事:口头文本与权力话语,民间文化,2001 年第01 期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中的学科问题与现代性意识形态,民族文学研究,2001 年第01 期

•“内在的”和“外在的”民间文学,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

•传统经学与现代神话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年第05 期

•反思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术伦理,民间文化论坛, 2004 年第05 期

•神话:想象与实证——《山海经》研究座谈会发言选载,民族艺术2004 年第04 期

•从“我们和他们”到“我与你”,民间文化论坛,2004 年第04 期

•现代神话学与经今、古文说——《尚书·吕刑》阐释的案例研究(摘录),载陈泳超主编:《中国民间文化的学术史观照: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民间文化论坛,2005 年第06 期

•顾颉刚:作为现象学者的神话学家,民间文化论坛,2005 年第02 期

•家乡民俗学:从学术实践到理论反思,民间文化论坛,2005 年第04 期

•现代性与民间文学,民间文化论坛,2005 年第01 期

•世界、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3期

•我们如何进行学术对话,民间文化论坛,2006 年第05 期

•从翻译看学术研究中的主体间关系——以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为理论支点,民间文化论坛,2006 年第04 期

•神话资源转化中的学者立场及其社会实践,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03 期

•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的“性质世界”、“意义世界”与“生活世界”——重新解读《歌谣》周刊的“两个目的”,民间文化论坛,2006 年第03 期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续),民间文化论坛, 2006 年第01 期

•两种文化:田野是“实验场”还是“我们的生活本身”(续二),民间文化论坛,2006 年第02 期

•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意向方式──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吕微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9日

•母题:他者的言说方式──《神话何为》的自我批评,《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屠猫仪式与法国大革命,《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1月16日

•从经验实证的民俗志到纯粹观念的民俗学,《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1期

•关于《写文化》,高丙中、王建民、刘正爱、王宁、赵旭东、汪晖、汪民安、谢仲礼、翁乃群、刘北成、徐鲁亚、吕微,《读书》2007年第4期

•何其芳的传说,《读书》,2007年第5期

•阿卡琉斯的愤怒与孤独——祁连休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读后,《民俗研究》,2007年第3期

•神话:出于爱而真的“第一叙事”——纳吉著、巴莫曲布嫫译《荷马诸问题》第四章之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2008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年版。

•故事类型划分的经验与标准,《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史诗与神话——纳吉论“荷马传统中的神话范例”,《民俗研究》2009年第4期。

•竹枝词与“人类学诗”,中华读书报 2009年8月19日

•民俗学的笛卡尔沉思——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申论,《民俗研究》2010年第1期。

•神话信仰—叙事是人的本原的存在——《现代口承神话的传承与变迁》序言,《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