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君士坦丁堡之圍 (674年-678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君士坦丁堡之圍

圖片來自ppfocus

674年-678年君士坦丁堡之围,或称阿拉伯人第一次围攻君士坦丁堡,是倭马亚王朝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发起的一次大规模围攻。[1]

介紹

这次战役是阿拉伯-拜占庭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役,是倭马亚王朝攻击拜占庭帝国的第一次高潮。穆阿维叶于661年在穆斯林内战中获胜,成为哈里发并建立倭马亚王朝,十几年后,阿拉伯人发起了对拜占庭帝国的新一轮入侵,希望通过占领君士坦丁堡来彻底毁灭拜占庭帝国。

据拜占庭编年史家忏悔者狄奥菲内斯的记载,阿拉伯人的这次进攻是准备充足,有条不紊的。672-673年,阿拉伯舰队在小亚细亚海岸建立了基地,松散地封锁了君士坦丁堡,占据君士坦丁堡附近的基齐库斯半岛并把这里当作过冬基地;之后几年中,开春后对君士坦丁堡发起进攻,冬季再返回基地。最终,君士坦丁四世统治下的拜占庭帝国利用新发明希腊火摧毁了阿拉伯舰队,在陆上,拜占庭军也击败了阿拉伯军队,使得阿拉伯人解围而去。这次胜利对拜占庭帝国十分重要,在一段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安全,不久之后,两国签订合约,随后的第二次穆斯林内战期间,倭马亚王朝甚至被迫向拜占庭帝国纳贡。

这场战役的一些传说在穆斯林世界中保留下来,但常把这场战争与之前几年耶齐德对君士坦丁堡发起的袭击相混淆。另外,在中国唐代史书中,留下了一段可能与这次战役有关的记载。2010年后,牛津大学学者詹姆斯·霍华德-约翰斯顿及马莱克·杨科韦克对拜占庭记载产生了怀疑,他们主要依据阿拉伯及叙利亚语记载进行分析,对这次围攻发生的时间和过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背景

636年的雅尔穆克战役中拜占庭军队惨败,叙利亚基本完全丧失,拜占庭帝国的军队撤退到小亚细亚,依托托罗斯山脉组织防御。正统哈里发国的军队随后占领了整个黎凡特,不久后又征服了埃及。640年后,穆斯林军队在黎凡特省长穆阿维叶的领导下,开始对奇里乞亚和小亚细亚的边境地区发动突袭。穆阿维叶还建立了一支海军,这支舰队迅速发展壮大,占领了塞浦路斯,并袭击了爱琴海中的罗得岛克里特岛科斯岛;655年的船桅之战中,穆斯林海军大破拜占庭海军。哈里发奥斯曼于656年被刺杀后,穆阿维叶开始与新哈里发阿里对抗,暂停了对拜占庭帝国的进攻,在659年的停战协议中,穆阿维叶甚至同意向拜占庭帝国进贡。

661年,穆斯林内战结束,穆阿维叶获得了胜利,建立倭马亚王朝,与拜占庭帝国的短暂和平结束。次年,穆斯林军队恢复了翻越托罗斯山脉的突袭行动,他们甚至开始在拜占庭领土上过冬,加剧了对拜占庭经济的破坏,有时阿拉伯舰队也会与陆军协同,对小亚细亚南海岸发起袭击。668年,阿拉伯人为意欲叛乱夺位的亚美尼亚军区将军萨博里奥斯提供支援,这位将军在亚美尼亚·赫克萨波利斯地区的梅利提尼城(今马拉蒂亚)附近度过冬季,等待阿拉伯军队的到来。但最终法德赫拉·伊本·乌拜德率领的军队没有及时到达,萨博里奥斯在与拜占庭军的战斗中坠马而亡。

669年春天,得到增援的法赫德拉率军继续进攻,兵锋直指与君士坦丁堡隔岸相望的迦克墩。但这支部队被击败,并遭遇了饥荒和瘟疫,大量减员。穆阿维叶随后又派儿子耶齐德(后来的哈里发)去帮助法赫德拉,关于接下来发生的事,双方各有不同的记载。拜占庭方面,忏悔者狄奥菲内斯在他的《编年史》中记载,阿拉伯军队在迦克墩呆了一段时间后撤回叙利亚,途中,他们攻占了阿莫里乌姆;这是阿拉伯军队第一次试图在小亚细亚内陆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基地,之后的冬季中,此城被拜占庭军夺回;阿拉伯方面的记载则认为阿拉伯军队进入了欧洲,并对君士坦丁堡发起了不成功的攻击,随后撤回叙利亚。鉴于拜占庭资料中没有提及这次袭击,这可能是不符事实的,迦克墩距君士坦丁堡很近,阿拉伯编年史家可能是出于为耶齐德歌功颂德的需要,把对迦克墩的攻击“升级”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攻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