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听会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揭密真相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为专业意见。任何医药相关资讯,应谘询专业人士。

听会穴( Tīng huì xué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别名:耳门穴,听呵,听诃,后关。听会穴的位置: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中医认为刺激听会穴有治疗头痛、面痛、耳鸣耳聋等作用。

穴位含义

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1.听会。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
2耳门穴。耳,穴在耳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穴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如听会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
3.听呵。听,闻也。呵,大声喝叱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听呵名意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听诃名意与听呵同,诃为呵的异体字。
4.后关。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关,关卡。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之气不能进入穴内。理同听会名解。

概况

【取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1]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耳腔。
【功能作用】清降寒浊。

作用功效

【功效应用】具有开窍聪耳,通经活络的功效。
【主治病症】主治耳及面颊等疾患:如耳鸣,耳聋,聤耳,耳底痛,眩晕,口噤,音哑,齿痛,腮肿,口眼斜,耳鸣,面痛,口 ,聘耳,现代又多用听会穴治疗外耳道炎,中耳炎,聋哑,神经性耳聋,咀嚼肌痉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突发性耳聋,外耳道疖,颞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疼痛,颞颌关节脱臼,牙痛,面神经麻痹,脑血管后遗症等。
【配伍应用】
听会穴配翳风穴、听宫穴、外关穴,治耳鸣、耳聋。
听会穴配颊车穴地仓穴、阳白穴、合谷穴,治口眼呙斜。
听会穴配太阳穴、率谷穴、头维穴,治偏头痛。
听会穴配睛明穴、丝竹空穴、攒竹穴,有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目痛,目赤,目翳。
听会穴配头维穴、印堂穴、太冲穴,有疏散风热,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头痛。
听会穴配合谷穴、太阳穴、颧髎穴,有祛风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主治三叉神经痛。

穴位疗法

【针刺】张口,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并向周围扩散。注意:深刺1寸左右起针后,偶可致颞颌关节部位疼痛或咀嚼疼痛,经局部热敷后即可缓解疼痛症状,但再次施针时应注意适当浅刺
【艾灸】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耳聋耳呜时,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压听会穴,每次5秒,直到症状缓和为止。

视频

焦守廷上传足少阳胆经《听会穴》

参考文献

  1. 听会穴,穴位密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