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倉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地倉穴,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陽蹻、手足陽明之會。別名會維、胃維。地倉穴的位置:口角外側,上直瞳孔。中醫認為刺激地倉穴能起到有緩解治療口眼歪斜、流涎、齒痛、頰腫等作用


概況

【取穴】位於面部,口角外側,上直瞳孔。
【附註】胃經經穴
【穴位含義】胃經地部經水在此聚散。
1、 地倉。地,脾胃之土也。倉,五穀存儲聚散之所也。該穴名意指胃經地部的經水在此聚散。本穴物質為胃經上部諸穴的地部經水匯聚而成,經水匯聚本穴後再 由本穴分流輸配,有倉儲的聚散作用,故名。(地倉之所以在頭之地部,而不在脾胃所主的腹部,乃地倉為一身之糧倉,國家之糧庫,為君皇所管轄,頭乃皇室之 位,故穴在頭而不在腹。
2、會維、胃維。會,相會也。胃,胃經氣血也。維,維持、維繫也。會維、胃維名意指穴內的氣血物質對人體的正常運行有維繫的作用。胃為人的後天之本,人 的頭部及身體中下部的氣血要靠本穴輸配,本穴氣血的輸配正常與否直接維繫着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是否正常,故而名為會維、胃維。
3、蹺脈手足陽明之會。本穴物質既有天部之氣又有地部之水,氣血物質同合蹺脈陰陽相濟之性,故為蹺脈足陽明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及經水氣化之氣。
【運行規律】地部經水一是向大迎穴分流,二是向人迎穴分流,三是部分經水氣化後交於陽蹺脈。
【功能作用】分流胃經地部經水,為陽蹺脈提供陽熱之氣。


性能功效

祛風止痛,安神利竅,舒筋活絡、止痛祛風。


主治疾病

口角歪斜、齒痛、流涎三叉神經痛、眼瞼跳動、口渴、失音、目昏等病症。


配伍應用

頰車穴,適用於面神經麻痹
配頰車穴、合谷穴,適用於口歪、流涎等
下關穴、頰車穴、內關穴、外關穴、印堂穴適用於三叉神經痛
配頰車穴、合谷穴適用於齒痛
配頰車穴、承漿穴、合谷穴適用於口噤不開


養生保健

1、治療口角流水,口角炎面癱最好的穴位。 小孩子容易流口水的話,做媽媽的不妨在孩子睡覺之前,幫助孩子刺激兩角的地倉穴,只要用艾條灸3~5分鐘即可;如果孩子對艾灸不配合,按摩也是可以的,按摩本穴力度適中為好,給孩子按摩的時候要注意力度,不可以太用力。每次施治時間為3~5分鐘,一天3次左右。


穴位療法

【刺灸】斜刺或平刺0.5~0.8寸。
【艾法】艾灸地倉穴,對於面癱,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流涎,鵝口瘡,面癢,面伽疔瘡等症狀有效果。艾條灸3-5分鐘。另有相關記載:地倉穴不宜灸。
【刮痧】取刮痧板從口角外側刮至耳垂下,刮拭2~3分鐘,治療三叉神經痛。 【按摩】用拇指指腹揉按地倉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治療口角歪斜、流涎。(長期堅持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壓兩側地倉穴,稍用力掐揉,每次1~3分鐘)[1]


視頻

【每日一穴】地倉穴——治療面癱的要穴


參考文獻

  1. 地倉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