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 的图片

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英文:Deaflympics),简称听障奥运、听奥,又称听障林匹克运动会、听障运动会,原名世界聋人运动会,是国际听障运动总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Sports for the Deaf;CISS)专为听障人士举办、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1]

依现行听奥开闭幕规则,奥运会旗在开幕典礼前即升至显著位置,直至闭幕典礼结束,但不能在相关行销宣传上使用五环标志,因为原则上听障奥运仅是国际奥会准许可使用-lympic命名的比赛,所谓奥林匹克家族的说法实为误传。

历史

第一届世界聋人运动会于192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为全球最早举办的身心障碍类运动会。当时仅有来自欧洲各地的9国145位听障运动员参赛,随后,参赛的国家和人数不断增加,到了2005年澳洲墨尔本第20届时,已有超过67国3,200名运动员、代表团职员等人参赛,其竞技水准也不断提升,例如男子百米短跑的听障世界纪录达到10秒21、400米达到45秒29等等。

世界聋人运动会自1924年肇始之后,一直只有每四年举行一次的夏季运动会。到了1949年第一届冬季运动会终于在奥地利西菲德举行,当时共有5国33人参赛。2007年于美国盐湖城举行了第16届冬季听障奥运会。2009年台北听奥是该赛事第一次在亚洲举行[2]

2001年5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有鉴于在ICSD/CISS主导之下的世界聋人运动会办得极具规模且具有聋人文化的特色,决议同意更名为“Deaflympics”(听障林匹克运动会),并自当年7月意大利罗马第19届起实施。但是中文名称则没有统一的说法,由于中国大陆北京奥运时使用了“残障奥运”来称呼Paralympics,之后台湾的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亦采用“听障奥运”来称呼Paralympics。

参与听障奥运的运动员必须于“较佳耳”至少丧失55分贝的听力,且不得在比赛进行中使用听觉辅助设备,以维持比赛的公平性。其他与一般运动会的差别主要在于比赛执行的方式,例如足球比赛的裁判以挥舞旗帜取代哨音,田径比赛以闪灯取代鸣枪等。

视频

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 相关视频

第二十三届夏季听障奥运会
2009年台北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