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吳道子」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removed Category:畫家; added Category:唐朝畫家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7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3 次修訂)
行 1: 行 1:
 +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5px 0;">吳道子<br>(吳道元)(吳道玄)</h4>
 
| 姓名 = <h4 style="background:#0088dd; color:#ffffff; margin-top:0em; padding:5px 0;">吳道子<br>(吳道元)(吳道玄)</h4>
行 8: 行 9:
 
| 國籍 =
 
| 國籍 =
 
| 別名 =
 
| 別名 =
| 知名作品 =山水画、人物画、[[壁画]] |training
 
 
| 職業 = 《地狱变相》<br />《送子天王图》<br />《八十七神仙图》
 
| 職業 = 《地狱变相》<br />《送子天王图》<br />《八十七神仙图》
|influenced by = [[张旭]]、[[贺 章]]
+
| 名作品 山水画 人物画 、[[ 壁画]]
|influenced    翟琰 張藏 、[[ 卢楞伽]]|
+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div>
 
}}
 
}}
'''吴道子'''又称'''吳道元'''({{bd|685年||758年||吳道元}}<ref name=王>王伯敏,1982,《中國繪畫史》,人民美術出版社</ref>{{rp|141}}),字'''道子''',後改名為'''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中国]][[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
+
 
 +
'''吴道子''' 又称'''吳道元'''({{bd|685年||758年||吳道元}}{{rp|141}}),字'''道子''',後改名為'''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中国]][[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 。千餘年來,被人們奉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
  
 
== 生平 ==
 
== 生平 ==
  
  出生年份没有记载<!-- 生年无具体记载。如果有新的发现,请提供来源。 -->。 吴道子幼年家境贫寒,初为民间画工,相传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年轻时即有画名。后来作了[[山东]][[兖州]][[瑕丘县|瑕丘]][[县尉]],不久即辞职。漫游[[洛阳]],从事壁画创作。时曾为将军[[裴旻]]作画,被当时人将[[张旭]][[草书]]、裴旻舞剑、吴道子作画同时称为“三绝”。
+
 吴道子幼年家境贫寒,初为民间画工,相传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年轻时即有画名。后来作了[[山东]][[兖州]][[瑕丘县|瑕丘]][[县尉]],不久即辞职。漫游[[洛阳]],从事壁画创作。时曾为将军[[裴旻]]作画,被当时人将[[张旭]][[草书]]、裴旻舞剑、吴道子作画同时称为“三绝”
 +
 
 +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唐玄宗]]召入宫中,历任[[供奉]]、[[中书省]][[内教博士]],改为道玄,后官[[宁王]]友(官名),此后一直为宫廷作画。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吴道子擅佛教、道教人物画,还有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繪于長安[[景云寺]]的《地狱变相》闻名于时{{rp|143}}。
 +
 
 +
==書畫藝術==
 +
 
 +
他擅長描繪道釋人物,也善於畫鳥獸、草木、台閣,據史書所載,他幾乎是無所不通,而被尊為「百代畫聖」,認為是「神人假手」。吳道子與楊惠之同學於張孝師,以繪畫、雕塑,維持生活。到了開元中,受召進入朝廷,作內教博士。
 +
 
 +
在人物畫的表現上,他早年行筆較細,沿襲六朝顧愷之與陸探微以來相傳的「高古游絲描」,到了中年,增加線條的速度和壓力,富有運動感,粗細相間,圓潤有如「蓴菜條」,在粗細之間,透過「方圓凹凸」,來表現衣紋帶褶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唐玄宗]]召入宫 中, 历任[[供奉]]、[[中书省]][[内教博士]] 改为道玄 后官[[宁王]]友 官名 ),此 后一直为宫廷 画。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 道子 擅佛教、道教人物画 还有神鬼、 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 作, 据载他曾于[[长安]] 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 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繪于長安[[景云寺]] 《地狱变相》闻名于时<ref name=王/>{{rp|143}}
+
由於吳道子對線條上的注重,相對地在用色上,色彩主要是輔助線條,他在線條之外,加上略分深淺的色彩,來表現凹凸之狀,襯托線條浮出畫面,即所謂的「焦墨痕 中, 略施微染 自然超出縑素」 畫人物 朱粉厚薄皆見骨高下,而肉起陷處 ,此 其自有得者。」歷來的畫史、畫家將他的風格稱 「吳裝」 道子 師法張僧繇 把他與張僧繇並稱 「疏體」 以別於顧愷之 陸探微勁緊聯綿 較為古拙 「密體」
  
 +
除了在人物畫的造詣之外,吳道子在山水畫、釋道人物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在山水畫上,他將人物畫上的凹凸技法,運用到山水畫上,如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所說:「(吳道子)往往於佛寺畫壁,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畫上的景物,以「若可捫酌」來形容,足見作品的立體感十足。另外,吳道子在宗教畫,也有相當的成就,相傳他所作的「地獄變相圖」,使洛陽的屠戶、漁夫,「畏罪改業」,充份顯現宗教畫的教化功能。<ref>[https://www.npm.gov.tw/dm/album/htm/name061_txt.htm   國立故宮博物院-吳道子書畫藝術]</ref>
 +
 
 
== 风格 ==
 
== 风格 ==
 +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早年笔法较细,风格稠密;中年变为遒劲,[[宋代]]画家[[米芾]]形容吴道子笔下圆润似“莼菜条”,滑溜细腻,波浪起伏,点划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和[[张僧繇]]并称“疏体”。吴道子所画人物衣褶,飘飘欲举,线条遒劲,潇洒秀逸,当时人将他和[[北朝]][[齐]]时代著名画家[[曹仲达]]相提并论,称他们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因为曹仲达画中的人物,衣服常紧裹在躯体上;而吴道子笔下的人物,大袖飘飘,线条流畅。他利用线条的宽窄变化表现物体的凹凸,使线描的画面具有立体感。他喜用焦墨勾线,略施淡彩,自然超出绢素,称为“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其山水画作蜀道之景,自为一家;又传曾于大同殿壁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早年笔法较细,风格稠密;中年变为遒劲,[[宋代]]画家[[米芾]]形容吴道子笔下圆润似“莼菜条”,滑溜细腻,波浪起伏,点划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和[[张僧繇]]并称“疏体”。吴道子所画人物衣褶,飘飘欲举,线条遒劲,潇洒秀逸,当时人将他和[[北朝]][[齐]]时代著名画家[[曹仲达]]相提并论,称他们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因为曹仲达画中的人物,衣服常紧裹在躯体上;而吴道子笔下的人物,大袖飘飘,线条流畅。他利用线条的宽窄变化表现物体的凹凸,使线描的画面具有立体感。他喜用焦墨勾线,略施淡彩,自然超出绢素,称为“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其山水画作蜀道之景,自为一家;又传曾于大同殿壁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 作品 ==
 
== 作品 ==
 +
 
 吴道子在史籍中富有盛名,但因为他大量的创作是壁画,所以很少有传世作品保留下来,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但已经可以窥见吴道子笔法的精髓。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徐悲鸿]]曾经获得一幅残卷,经他和[[张大千]]鉴定,认为是吴道子真迹,可能是一幅壁画的草图,暂根据画中人物取名为《[[八十七神仙卷]]》,此幅画气势磅礴,人物闲适秀丽,是中国古代画的精品。
 
 吴道子在史籍中富有盛名,但因为他大量的创作是壁画,所以很少有传世作品保留下来,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但已经可以窥见吴道子笔法的精髓。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徐悲鸿]]曾经获得一幅残卷,经他和[[张大千]]鉴定,认为是吴道子真迹,可能是一幅壁画的草图,暂根据画中人物取名为《[[八十七神仙卷]]》,此幅画气势磅礴,人物闲适秀丽,是中国古代画的精品。
{{Wide image|EightySevenCelestials3.jpg|1800px|[[ 八十七神仙卷]]|dir=rtl}}
+
 
 +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釋迦降生圖》,是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所畫。 全圖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描繪一位王者氣度的天神端坐中間,兩旁是手執筋板的文臣、捧著硯臺的仙女,以及仗劍圍蛇的武將<ref>[https://nicecasio.pixnet.net/blog/post/467554022-%E7%87%83%E7%87%88%E4%BD%9B%E6%8E%88%E8%A8%98%E9%87%8B%E8%BF%A6-%E5%94%90-%E5%90%B3%E9%81%93%E5%AD%90%E3%80%8C%E7%95%AB%E8%81%96%E3%80%8D%E3%80%8A%E9%80%81%E5%AD%90%E5%A4%A9    -燃燈佛授記釋迦-唐.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又名《釋迦降生圖》,是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所畫。]</ref>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宋摹本)(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
[[File:吳道子一.jpg|thumb|right|
 +
[https://i1.kknews.cc/SIG=3mi6ank/594800010357o184o6q8.jpg原圖鏈結]
 +
[https://kknews.cc/culture/me4k682.html] ]]
 +
 
 +
吳道子所畫佛像的衣褶,飄舉飛動,後人稱為「吳帶當風」。其畫喜用焦墨鉤線,然後略施淡彩於墨痕中,意態叢生,又稱「吳裝」。
 +
[[File:吳道子.jpg|thumb|right|
 +
[https://i2.kknews.cc/SIG=1nkbaq2/594400019n96p58qp25n.jpg原圖鏈結]
 +
[https://kknews.cc/culture/me4k682.html]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list}}
 
{{reflist}}
== 外部链接 ==
 
{{Commons|吳道子}}
 
  
{{DEFAULTSORT:W}}
+
 
 +
[[Category: 唐朝書法家]]
 
[[Category:唐朝畫家]]
 
[[Category:唐朝畫家]]
[[Category:唐朝县尉]]
 
[[Category:唐朝中书省官员]]
 
[[Category:禹州人]]
 
[[Category:吴姓|D道元]]
 
[[Category:河南画家]]
 

於 2019年10月22日 (二) 08:36 的最新修訂

吳道子
(吳道元)(吳道玄)



圖片來源互動百科
出生 680年
逝世 759年
職業 《地獄變相》
《送子天王圖》
《八十七神仙圖》
知名作品

山水畫、人物畫、壁畫

吳道子,又稱吳道元(685年-758年:141),字道子,後改名為道玄,畫史尊稱「吳生」。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中國唐代著名畫家,被稱為「百代畫聖」。千餘年來,被人們奉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

生平

吳道子幼年家境貧寒,初為民間畫工,相傳曾隨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年輕時即有畫名。後來作了山東兗州瑕丘縣尉,不久即辭職。漫遊洛陽,從事壁畫創作。時曾為將軍裴旻作畫,被當時人將張旭草書、裴旻舞劍、吳道子作畫同時稱為「三絕」。

開元年間以善畫被唐玄宗召入宮中,歷任供奉中書省內教博士,改為道玄,後官寧王友(官名),此後一直為宮廷作畫。通過觀賞公孫大娘舞劍,體會用筆之道。吳道子擅佛教、道教人物畫,還有神鬼、人物、山水、鳥獸、草木、樓閣等,尤精於、人物,長於壁畫創作,據載他曾於長安、洛陽兩地寺觀中繪製壁畫多達300餘堵,奇蹤怪狀,無有雷同,其中尤以繪於長安景雲寺的《地獄變相》聞名於時:143

書畫藝術

他擅長描繪道釋人物,也善於畫鳥獸、草木、台閣,據史書所載,他幾乎是無所不通,而被尊為「百代畫聖」,認為是「神人假手」。吳道子與楊惠之同學於張孝師,以繪畫、雕塑,維持生活。到了開元中,受召進入朝廷,作內教博士。

在人物畫的表現上,他早年行筆較細,沿襲六朝顧愷之與陸探微以來相傳的「高古游絲描」,到了中年,增加線條的速度和壓力,富有運動感,粗細相間,圓潤有如「蓴菜條」,在粗細之間,透過「方圓凹凸」,來表現衣紋帶褶。

由於吳道子對線條上的注重,相對地在用色上,色彩主要是輔助線條,他在線條之外,加上略分深淺的色彩,來表現凹凸之狀,襯托線條浮出畫面,即所謂的「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畫人物)朱粉厚薄皆見骨高下,而肉起陷處,此其自有得者。」歷來的畫史、畫家將他的風格稱作「吳裝」。吳道子師法張僧繇,後人把他與張僧繇並稱作「疏體」,以別於顧愷之、陸探微勁緊聯綿,較為古拙的「密體」。

除了在人物畫的造詣之外,吳道子在山水畫、釋道人物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在山水畫上,他將人物畫上的凹凸技法,運用到山水畫上,如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所說:「(吳道子)往往於佛寺畫壁,縱以怪石崩灘,若可捫酌。」畫上的景物,以「若可捫酌」來形容,足見作品的立體感十足。另外,吳道子在宗教畫,也有相當的成就,相傳他所作的「地獄變相圖」,使洛陽的屠戶、漁夫,「畏罪改業」,充份顯現宗教畫的教化功能。[1]  

風格

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早年筆法較細,風格稠密;中年變為遒勁,宋代畫家米芾形容吳道子筆下圓潤似「蓴菜條」,滑溜細膩,波浪起伏,點劃之間,時見缺落,有筆不周而意周之妙。後人把他和張僧繇並稱「疏體」。吳道子所畫人物衣褶,飄飄欲舉,線條遒勁,瀟灑秀逸,當時人將他和北朝時代著名畫家曹仲達相提並論,稱他們為「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因為曹仲達畫中的人物,衣服常緊裹在軀體上;而吳道子筆下的人物,大袖飄飄,線條流暢。他利用線條的寬窄變化表現物體的凹凸,使線描的畫面具有立體感。他喜用焦墨勾線,略施淡彩,自然超出絹素,稱為「吳裝」。作畫線條簡練,筆才一二,象已應焉。其山水畫作蜀道之景,自為一家;又傳曾於大同殿壁畫嘉陵江三百餘里山水,一日而畢。吳道子的繪畫對後世影響極大,他被人們尊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蘇軾曾稱讚他說「畫至吳道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好理於豪放之外」。

作品

吳道子在史籍中富有盛名,但因為他大量的創作是壁畫,所以很少有傳世作品保留下來,無真跡傳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但已經可以窺見吳道子筆法的精髓。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亦被認為是他的畫風。徐悲鴻曾經獲得一幅殘卷,經他和張大千鑑定,認為是吳道子真跡,可能是一幅壁畫的草圖,暫根據畫中人物取名為《八十七神仙卷》,此幅畫氣勢磅礴,人物閒適秀麗,是中國古代畫的精品。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釋迦降生圖》,是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所畫。 全圖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描繪一位王者氣度的天神端坐中間,兩旁是手執筋板的文臣、捧著硯臺的仙女,以及仗劍圍蛇的武將[2]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宋摹本)(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吳道子所畫佛像的衣褶,飄舉飛動,後人稱為「吳帶當風」。其畫喜用焦墨鉤線,然後略施淡彩於墨痕中,意態叢生,又稱「吳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