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道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道子
(吴道元)(吴道玄)



图片来源互动百科
出生 680年
逝世 759年
职业 《地狱变相》
《送子天王图》
《八十七神仙图》
知名作品

山水画、人物画、壁画

吴道子,又称吴道元(685年-758年:141),字道子,后改名为道玄,画史尊称“吴生”。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中国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千馀年来,被人们奉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

生平

吴道子幼年家境贫寒,初为民间画工,相传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年轻时即有画名。后来作了山东兖州瑕丘县尉,不久即辞职。漫游洛阳,从事壁画创作。时曾为将军裴旻作画,被当时人将张旭草书、裴旻舞剑、吴道子作画同时称为“三绝”。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唐玄宗召入宫中,历任供奉中书省内教博士,改为道玄,后官宁王友(官名),此后一直为宫廷作画。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吴道子擅佛教、道教人物画,还有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人物,长于壁画创作,据载他曾于长安、洛阳两地寺观中绘制壁画多达300余堵,奇踪怪状,无有雷同,其中尤以绘于长安景云寺的《地狱变相》闻名于时:143

书画艺术

他擅长描绘道释人物,也善于画鸟兽、草木、台阁,据史书所载,他几乎是无所不通,而被尊为“百代画圣”,认为是“神人假手”。吴道子与杨惠之同学于张孝师,以绘画、雕塑,维持生活。到了开元中,受召进入朝廷,作内教博士。

在人物画的表现上,他早年行笔较细,沿袭六朝顾恺之与陆探微以来相传的“高古游丝描”,到了中年,增加线条的速度和压力,富有运动感,粗细相间,圆润有如“莼菜条”,在粗细之间,透过“方圆凹凸”,来表现衣纹带褶。

由于吴道子对线条上的注重,相对地在用色上,色彩主要是辅助线条,他在线条之外,加上略分深浅的色彩,来表现凹凸之状,衬托线条浮出画面,即所谓的“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画人物)朱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肉起陷处,此其自有得者。”历来的画史、画家将他的风格称作“吴装”。吴道子师法张僧繇,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作“疏体”,以别于顾恺之、陆探微劲紧联绵,较为古拙的“密体”。

除了在人物画的造诣之外,吴道子在山水画、释道人物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在山水画上,他将人物画上的凹凸技法,运用到山水画上,如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吴道子)往往于佛寺画壁,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画上的景物,以“若可扪酌”来形容,足见作品的立体感十足。另外,吴道子在宗教画,也有相当的成就,相传他所作的“地狱变相图”,使洛阳的屠户、渔夫,“畏罪改业”,充份显现宗教画的教化功能。[1]  

风格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早年笔法较细,风格稠密;中年变为遒劲,宋代画家米芾形容吴道子笔下圆润似“莼菜条”,滑溜细腻,波浪起伏,点划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和张僧繇并称“疏体”。吴道子所画人物衣褶,飘飘欲举,线条遒劲,潇洒秀逸,当时人将他和北朝时代著名画家曹仲达相提并论,称他们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因为曹仲达画中的人物,衣服常紧裹在躯体上;而吴道子笔下的人物,大袖飘飘,线条流畅。他利用线条的宽窄变化表现物体的凹凸,使线描的画面具有立体感。他喜用焦墨勾线,略施淡彩,自然超出绢素,称为“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其山水画作蜀道之景,自为一家;又传曾于大同殿壁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说“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

作品

吴道子在史籍中富有盛名,但因为他大量的创作是壁画,所以很少有传世作品保留下来,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但已经可以窥见吴道子笔法的精髓。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莫高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徐悲鸿曾经获得一幅残卷,经他和张大千鉴定,认为是吴道子真迹,可能是一幅壁画的草图,暂根据画中人物取名为《八十七神仙卷》,此幅画气势磅礴,人物闲适秀丽,是中国古代画的精品。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释迦降生图》,是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所画。 全图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著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2]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宋摹本)(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吴道子所画佛像的衣褶,飘举飞动,后人称为“吴带当风”。其画喜用焦墨钩线,然后略施淡彩于墨痕中,意态丛生,又称“吴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