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员林大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员林大排

图片来自ltn

员林大排,又称员林大排水沟员林大排水道,在历史上有不同称呼如台湾沟鹿港溪[1]大武郡溪(清代)[2],为彰化县八堡圳灌溉水利系统之一。[3]日治时代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各段经过加深、加宽和挖新水道取直整治,全长25.4公里,上游面宽53公尺,下游面宽102公尺主干流经社头乡员林市埔心乡埔盐乡福兴乡鹿港镇等1市14乡镇,东界为八卦山,北边是八堡水利委员会第一圳},南边有八堡二圳与西沟,面积约1万9229公顷,排水与灌溉面积达2万2304公顷。

员林大排在鹿港下游称为福鹿溪,原河道鹿港人俗称旧港沟(2018年彰化县政府开始鹿港溪重现动工),埔盐段又称台湾沟,埔心段又称柳沟柳仔沟)。

沿革

员林大排的建设规划约始于日大正十一年(1922年),用来排除员林柴头井上游的山洪与社头、田中、员林一带的淹水,并降低沿线地下水位,以改善农田且增加耕种面积。当时的计画中员林大排长度为25.45公里,排水量为每秒336.7立方公尺,渠宽80.3公尺,深3.3公尺,受益面积7万5千公顷。开辟计画于昭和七年(1932年)再次设计,预计十年后完成,之后工程于昭和十六年(1941年)12月8日动工,但因为战争等因素导致物资人力缺乏,工程断断续续,到日本时代结束时仅完成13多公里,另有5公里只完成一部分,而此一时期完成的水段大致是鹿港海岸到埔心乡油车村二抱巷口的部分。

二次大战之后,台湾省水利局在员林设置工程处,打算依照日本的计画继续施工,但中华民国政府在治台初期预算不足,且有部分水利地未顺利收购,工程依然屡次中断,后来在民国四十年(1951年)台湾省政府编列预算且获得美援农复会的贷款才使得工程能顺利进行,于民国四十四年(1955年)宣告完工,修筑到社头乡鸭母湳一带。完工之后,立有“员林大排水告成纪念碑”,由当时的台湾省政府建设厅水利局局长章锡授敬撰,台湾省八堡水利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功垂敬立。

台76线国道三号中兴系统交流道分出,经八卦山隧道后沿员林大排两侧,以高架形式与员林大排的平面道路共构,在埔盐乡与国道一号交汇,续往西北通车至埔盐乡与福兴乡交界处之台19线彰水路埔盐交流道为止。往西终点至芳苑乡汉宝路段,因此路线引起地方争议而停摆10年未动工至今,目前暂时通行员林大排平面道路,可通往鹿港镇,并连接台61线西滨快速道路。

柳桥晚眺

柳桥晚眺是1961年选出的彰化县八景之一,柳桥位于埔心乡的员鹿路上,柳桥之名是旧有桥梁在1952年4月改建后所取的名字,附近一带在1954年左右计划成风景区,遂由埔心乡公所在柳沟西侧盖八卦亭,并建码头、设置游艇。然而到了1971年时因为员林大排上游受工农业废水污染,并有布袋莲蔓延,使得柳沟不再适合泛舟,乡公所便结束此一公共造产事业,而柳桥晚眺一景也因而不存。

龙舟竞赛

鹿港庆端阳活动

1978年起每年于端午节举办“鹿港庆端阳”[4]活动,其中重头戏既是在福鹿溪举办龙舟竞赛及跨河拔河竞赛(全台唯一举办过),而于老三台时期每年皆有实况转播;但于道路扩建时将赛事移至吉安水道举办。于2015年“鹿港庆端阳”时端午龙舟赛事移回福鹿溪举办。

台湾国际竞技龙舟锦标赛

于2013年起每年于中秋节前举办台湾国际竞技龙舟锦标赛[5]。2016年8月27、28日举办第4届台湾国际竞技龙舟锦标赛

注释


参考文献

  1. 张瑞津. 浊水溪平原的地势分析与地形变迁: 213. 1985 [201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7). 
  2. 辜伟甫, 汉宝德. 〈鹿港古风貌之硏究〉. 彰化县鹿港文物维护及地方发展促进委员会. 1978. 鹿港溪:原为大武郡溪,源于大武郡山,西出马芝遴,至鹿仔港入于海,今为员林大排水沟。 
  3. 员林大排水工程记. [2015-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2015鹿港庆端阳. [2015-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5. 2013台湾国际龙舟锦标 (PDF). [2015-03-2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