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文王」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參考文獻
行 1: 行 1:
 
{{Emperorcn box
 
{{Emperorcn box
| 像=
+
| 像=
[[File:周文王.jpg|缩略图|居中| 源: 史趣 ]]
+
[[File:周文王.jpg|缩略图|居中| 源: 史趣 ]]
| 圖說=
+
| 图说=
|名 =周文王  
+
|名 =周文王  
 
|姓名=
 
|姓名=
| 廟號=
+
| 庙号=
|諡 =周文王
+
|諡 =周文王
|尊 =
+
|尊 =
|政 =商朝[[西伯]] (周族首 )
+
|政 =商朝[[西伯]] (周族首 )
 
|前任=[[王季|周王季]]  
 
|前任=[[王季|周王季]]  
| 任=[[周武王]]  
+
| 任=[[周武王]]  
|陵墓=不 <ref>括地志 : "周文王墓在雍州 西南二十八里原上"[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79499&page=107 史 周本 ]</ref>
+
|陵墓=不 <ref>括地志 : "周文王墓在雍州 西南二十八里原上"[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79499&page=107 史 周本 ]</ref>
 
|在世=
 
|在世=
 
|在位=
 
|在位=
|父=[[季 ]]
+
|父=[[季 ]]
 
|母=[[太任]]
 
|母=[[太任]]
 
|兄弟=
 
|兄弟=
 
|皇后=
 
|皇后=
 
|丈夫=
 
|丈夫=
|妃 =
+
|妃 =
 
|子=
 
|子=
 
|女=
 
|女=
|年 =
+
|年 =
 
|信仰=
 
|信仰=
 
|族裔=周人
 
|族裔=周人
 
}}
 
}}
 +
==周文王==
  
'''周文王''',[[姬姓|'''姬'''姓]],名'''昌''',中 [[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领, 子[[周武王]]追諡他 周文王, [[道 ]]的 人之一。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本名姬昌,别称西伯昌、伯昌,西伯侯,谥号周文王, 有[[《周易》]]一书。周文王在位时期,决讼虞、芮,使这两国归附,攻灭黎、邗、崇等国,建都丰邑;发展周族农业生产,为武王克商奠定基础。周文王死后葬于咸阳周陵。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追尊姬昌为周文王。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时,自称武家为周文王后代,遂追尊周文王为周始祖文皇帝。
+
'''周文王''',[[姬姓|'''姬'''姓]],名'''昌''',中 [[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领, 子[[周武王]]追諡他 周文王, [[道 ]]的 人之一。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本名姬昌,别称西伯昌、伯昌,西伯侯,谥号周文王, 有[[《周易》]]一书。周文王在位时期,决讼虞、芮,使这两国归附,攻灭黎、邗、崇等国,建都丰邑;发展周族农业生产,为武王克商奠定基础。周文王死后葬于咸阳周陵。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追尊姬昌为周文王。公元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时,自称武家为周文王后代,遂追尊周文王为周始祖文皇帝。
  
 
==生平==
 
==生平==
 +
 
===勤于政事===
 
===勤于政事===
周文王是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本名姬昌,是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吕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
 
 +
[[ 周文王]] 是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本名姬昌,是[[ 周太王]] 之孙、[[ 季历]] 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吕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善施仁德===
 
===善施仁德===
《史记·周本纪》说他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润滑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但是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周文王被拘羑里获释后,向纣王表示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愿以此要求纣王答应一件事,就是废除炮烙之刑。纣王答应了西伯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国民的爱戴。
+
《[[史记·周本纪]]》说他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
 
 +
 当时商纣王发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涂满润滑油的铜柱上,一滑倒就会倒在火坑里,顿时皮焦肉烂。但是商纣的宠妃妲己看见此惨状笑个不停,所以商纣就一直让犯人这样做,以博得[[ 妲己]] 一笑。[[ 周文王]] 很是气愤,诸侯和人民无不痛恨的咬牙切齿。周文王被拘羑里获释后,向纣王表示愿意献上周国洛河西岸的一块土地,愿以此要求纣王答应一件事,就是废除炮烙之刑。[[ 纣王]] 答应了西伯的要求,废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国民的爱戴。
  
 
===增设官职===
 
===增设官职===
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 仿 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people/201506/9625.html]</ref>
+
[[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
 +
 
 +
 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 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ref>[http://www.todayonhistory.com/people/201506/9625.html]</ref>
  
 
==视频==
 
==视频==
 +
 
===== 周文王拉车八百步,换来周朝天下八百年 =====
 
===== 周文王拉车八百步,换来周朝天下八百年 =====
 
{{#iDisplay:z0559a1qywp|640|360|qq}}
 
{{#iDisplay:z0559a1qywp|640|360|qq}}
  
== 文獻==
+
== 资料==
 
{{reflist}}
 
{{reflist}}
 
  
 
  

於 2019年3月10日 (日) 18:33 的修訂

周文王
圖片來源:歷史趣聞
概要
諡號 周文王
陵墓 不詳[1]
政權 商朝西伯 (周族首領)
前任 周王季
繼任 周武王
季歷
太任
族裔 周人

周文王

周文王,名,中國商朝末期周氏族首領,兒子周武王追諡他為周文王,後世視之為道統的傳人之一。周文王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本名姬昌,別稱西伯昌、伯昌,西伯侯,諡號周文王,着有《周易》一書。周文王在位時期,決訟虞、芮,使這兩國歸附,攻滅黎、邗、崇等國,建都豐邑;發展周族農業生產,為武王克商奠定基礎。周文王死後葬於咸陽周陵。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追尊姬昌為周文王。公元690年,武則天改國號為周時,自稱武家為周文王后代,遂追尊周文王為周始祖文皇帝。

生平

勤於政事

周文王是中國商代末年西方諸侯之長,本名姬昌,是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商紂時為西伯,即西部諸侯(方國)之長,亦稱西伯昌。相傳西伯在位五十年,已為翦商大業作好充分準備,但未及出師便先期死去。他是很有作為的創業主,勤於政事,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呂尚為軍師,問以軍國大計,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善施仁德

史記·周本紀》說他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先祖古公、父親季歷之法,倡導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的社會風氣,使其領地的社會經濟得以發展。在治岐期間,對內奉行德治,提倡「懷保小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採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劃分田地,讓農民助耕公田,納九分之一的稅。商人往來不收關稅,有人犯罪妻子不連坐等,實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徵收租稅有節制,讓農民有所積蓄,以刺激勞動興趣。對外招賢納士,許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從商紂王朝來投奔的賢士,他都以禮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齊、太顛、閎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後歸附在姬昌部下稱臣。姬昌自己生活勤儉,穿普通人衣服,還到田間勞動,兢兢業業治理自己的國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國力日漸強大。

當時商紂王發明了炮烙之刑,也就是命犯人走在塗滿潤滑油的銅柱上,一滑倒就會倒在火坑裡,頓時皮焦肉爛。但是商紂的寵妃妲己看見此慘狀笑個不停,所以商紂就一直讓犯人這樣做,以博得妲己一笑。周文王很是氣憤,諸侯和人民無不痛恨的咬牙切齒。周文王被拘羑里獲釋後,向紂王表示願意獻上周國洛河西岸的一塊土地,願以此要求紂王答應一件事,就是廢除炮烙之刑。紂王答應了西伯的要求,廢除了炮烙之刑。姬昌得到了國民的愛戴。

增設官職

西周的官制,更為繁雜。周王左右的輔佐為太師太傅太保,合稱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務官、事務官和地方官)、四方(諸侯和方國、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員為:總攬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禮儀的太宗、掌曆法記事的太史、掌祈禱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稱六卿,六卿的僚屬,總稱為卿事寮。王朝還有掌土地和農人的司徒、掌百工職事的司空、掌軍賦軍政的司馬、掌版籍爵祿的司士、掌刑罰的司寇,合稱五官。為王室服務的內廷事務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師、少傅、少保),有道、輔、弼、承四輔,有膳夫、綴衣、小臣、寺人、內豎、閽者、門尹、司王宥、火師、水師、大酋、太僕、御、右、萃車、趣馬、師氏、虎資、輿人、醫、藝人、隸人、太子宮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國,稱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諸侯。王朝有時派使臣到諸侯國監國

諸侯在自己的封國內彷照王室設置百官有司,成為相對獨立的政權,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馬、司空,分掌政務、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級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礎上世襲,而且文武不分,平時治民,戰時就是各級將領。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國、都、邑、野、鄙。周王和諸侯的都城為國,諸侯國中的大城為都,小城為邑,此外的地方稱為野或鄙。[2]

視頻

周文王拉車八百步,換來周朝天下八百年

參考資料

  1. 括地誌 : "周文王墓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原上"史記 周本紀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