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呼兰河松花江支流,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源出小兴安岭,上游克音河努敏河等支流汇合后称呼兰河[1]。西南流向,与来自北面的通肯河交汇后,改向南流,进入平原区,河道变宽,曲流发育,至呼兰县松花江。全长532千米。下游可通航。干、支流两侧一些低洼地段遍布沼泽,面积较广。

目录

概况简介

流经松嫩平原东部13个市县,在哈尔滨以下4公里处由左岸注入松花江,全长523公里,总流域面积35683平方公里。最大支流为通肯河,此外还有克音河努敏河欧根河依吉密河安邦河泥河等,较大支流集中于右侧。呼兰河下游行进在广阔的平原之上,河道曲折。水量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年径流总量47亿立米。由于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匀,上游山地森林区降水大,水量丰富。下游平原区降水少,蒸发强烈,西部最小径流量仅25毫米,甚至形成闭流区。流域内降水时间分配不均,6~9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65%,径流量约占全年经流量的70%以上。暴雨过后常有洪水发生。多年平均最大径流量和最小径流量相差悬殊达7倍以上,丰枯水变化很大,旱涝现象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地表侵蚀严重。流域内天然落差355米,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11.52万千瓦,有待充分开发利用[2]

污染状况

呼兰区环境监测部门2006年6月监测结果表明,呼兰河水体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COD全部超过国家地表水四类标准,其中COD超标10.5倍,溶解氧为0,最严重的是氨氮测值为每升350.2毫克,超过标准232.5倍,超过国家污染综合排放二级标准13倍[3]

相关资料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形象地反映出了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无情地揭露并鞭挞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陋习在社会上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旧中国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

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

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4]

评剧《呼兰河》

评剧《呼兰河》拍戏曲电视剧

评剧《呼兰河》的剧本曾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5],戏曲电视剧《生死场》则融合了萧红小说原作和评剧《呼兰河》、话剧《生死场》的精华。

电视剧《生死场》在保留经典唱段的基础上,全部采用实景拍摄,采用影视对白方式,融进音乐、歌舞以及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为的是吸引更多的观众。

视频

呼兰河相关视频

《呼兰河传》
大气磅礴“呼兰河”
读萧红生死场49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