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四川省 (中华民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省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境内有中国第二大藏区(甘孜州、阿坝州)、中国最大彝区(凉山州)和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县),其中甘孜州是康藏文化的核心区。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故乡。四川今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诸省市交界。四川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省会成都在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1]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绚丽多彩,拥有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阆中古城海螺沟四姑娘山、稻城亚丁等享誉海内外的旅游景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四川省

面积 486000k㎡(截至2014年)

外文名 Sichuan Province

人口 8262万人(2016年)

别名 川,蜀,天府之国

方言 西南官话-四川话、客家语-土广东话

行政区类别 省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著名景点 黄龙,九寨沟,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凌云山,邓小平故里,乐山大佛

下辖地区 1副省级17地级市3自治州14县级市

机场 双流机场,简阳国际机场,南充高坪机场等

政府驻地 成都市锦江区督院街30号

火车站 成都站,南充站,达州站,绵阳站、广安站等

电话区号 028,081X,082X,083X

车牌代码 川A至川Z

邮政区码 61XXXX,62XXXX,63XXXX,64XXXX

地理位置 中国西南地区

行政代码 510000

大学 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

地区生产总值 32680.5亿元(2016年)

人均生产总值 39695元(2016年)

省会 成都

省委书记 彭清华

省长 黄强

省树 桢楠、珙桐

历史名人 邓小平、武则天、苏轼、李白等

主要城市 成都、绵阳、南充、泸州、自贡、达州等

简称 川

历史沿革

名字由来

北宋先在今四川盆地一带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二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为川峡路。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川峡路分为益州路(后改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南宋时又总称“四川路”,这是“四川”一名用于行政区划代称的开始,四川由此得名。

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再简称为“四川省”,这是“四川”省名得名之始。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1]

折叠建制沿革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所以,四川地区古称“蜀”。

大约在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末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早期,杜宇氏禅位于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开明九世迁都至成都。

公元前316年,战国时期,秦国兼并了蜀国,设立了蜀郡。

西汉元封5年(公元前106年),巴、蜀二郡划入全国十三州之一的益州。新莽地皇5年(24年),蜀郡太守公孙述起兵占据益州称帝,取起于成都之意号成家。

东汉建武12年(36年),益州重归中央政权管辖。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后为刘备所灭。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建都成都,263年灭于曹魏。

265年四川归西晋王朝统治。306年李雄起义成功,攻克成都,建立大成国。347年大成国被东晋所灭。南北朝时,归南朝统治。

581年归隋朝统治。隋文帝时期,四川西部高原和临近云南的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拓。618年唐朝建立后,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965年归宋朝统治,置川陕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今川地区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行省”,是为四川建省之始。

晋初年,划出益州一部设梁州。西晋末年,李特率流民起义军攻入益、梁二州。东晋永安元年(304年),李特侄子李雄在成都称王,史称成汉。347年被东晋所灭。南北朝时,益、梁二州先后成为南朝的宋、齐、梁和北朝的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州、郡、县的建置和更改十分频繁,数量有所增加。唐代,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西道。县的建置将近300个。在川西高原,设立了很多羁縻州、县,以加强民族地区的管理。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则属南诏地方割据政权。五代时期,前“蜀”王建(907年-925年)和后“蜀”孟知祥(934年-965年),又先后在今四川地区建立过地方割据政权。

元朝至元23年(1286年)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是为“四川”建省之始。同时对州县大加减并,基本形成了如今县的分布格局。当时,川西高原北部,属“陕西行中书省”。今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属“云南行中书省”。元末红巾军起义后,1361年,明玉珍及其子明昇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建都重庆,1372年为明朝所灭。

明清时期,四川省辖境己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明代,四川是全国13行省之一,辖区除今四川、重庆外,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在川西高原地区设立卫所,进行军屯。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在四川建立过“大西”农民革命政权(1644年-1646年),建都成都。

清初,分全国为18行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今四川的南部省界。清中叶,在府、州、厅、县之上,增设五道,即: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宁道、川北道、川东道,以道辖该地区的府、州、厅、县。在川西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从清初至清末,实行"改土归流"。

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军政府,独立于清朝;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道一级建置,改为省直辖府、州、厅、县。民国二年(1913年)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实行“军民分治”,废省改道,将四川地区分为川西、上川南、下川南、川北、川东和边东、边西7道,后改盆地5道名为西川、建昌、永宁、嘉陵、东川。同时废府、州、厅建置,将县直隶于道。民国三年(1914年),裁去边东、边西两道,划康定县以西30个县为川边特别区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受四川省节制。

民国时期,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及西康行政督察区(原川边特别区),1929年设重庆市,1930年设成都市。

民国十九年(1930年)和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实行新县制,编组保甲,划分乡镇。同年,又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所属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区合并,设立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同年,增设自贡市。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长征进入四川。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今四川省通江县为中心,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约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达700万,是当时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1949年12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成都。1949年底西南各地相继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设立西南军政委员会,辖区域为:云南、贵州、西康三省,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四行政区,重庆直辖市及西藏,驻地重庆。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

1953年2月28日,西南行政委员会成立,仍驻重庆,辖一个直辖市(渝)、四个省(川、云、贵、康)和西藏地区。

1954年7月,重庆市并入四川省,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划归四川省。

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原四川省重庆市,涪陵市,万县市,黔江地区组建重庆直辖市,至此川渝分治,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区域。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四川介于东经97°21'—108°33'和北纬26°03'—34°19'之间,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21公里,东西边境时差51分钟。与7个省(区、市)接壤,东邻重庆,北连青海、甘肃、陕西,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地形地貌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两部分。川西高原与成都平原的分界线便是今雅安的邛崃山脉,山脉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川西高原上群山争雄、江河奔流,长江的源头及主要支流在这里孕育古老与神秘的文明。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长江上游,囊括四川中东部和重庆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

四川盆地的面积26万余平方公里,占四川行政面积的33%。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北近秦岭,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盆地北缘米仓山,南缘大娄山,东缘巫山,西缘邛崃山,西北边缘龙门山,东北边缘大巴山,西南边缘大凉山,东南边缘相望于武陵山。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中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四川盆地底部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异,又可分为川西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部分。

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细分为川东、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川西平原)、又称盆西平原,为中国西南最大平原、河网稠密地区之一,中国最大芒硝产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广义的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绵阳、江油、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岷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总面积近23000平方公里。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灌县、绵竹、罗江、金堂、新津、邛崃六地为边界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面积8000平方公里,是构成川西平原的主体部分。因成都市位于平原中央故称成都平原。

气候特征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旱、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一、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2013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2013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2013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著的立体气候。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四川省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比较齐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贵金属、化工、建材等矿产均有分布。已发现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132种,占全国总数的70%;已探明一定储量的有94种,占全国总数的60%,分布在全省大部分地区。有3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其中钛矿、钒矿、硫铁矿等7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钒、钛具有世界意义,钛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82%,钒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3;天然气、锂矿、芒硝等11种矿产居全国第二位;铂族金属、铁矿等5种居全国第三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等8种矿产居全国第四位;磷矿居全国第五位。[4]

四川矿产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水平;资源种类齐全,但多数矿种储量不足,除钒钛磁铁矿、岩盐、芒硝、铅锌、硫、铁矿、石棉、云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储量可满足开发需要外,多数矿产资源都存在资源数量不足、质量差、探明矿山不足的问题。二是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综合性矿物原料基地。如川西南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稀土资源为优势,是中国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地区以煤、硫、磷、岩盐、天然气为主的非金属矿产种类多、蕴藏量大,是中国化工工业基地之一;川西北地区稀贵金属(锂、铍、金、银)和能源矿产(铀、泥炭)资源丰富,是潜在的尖端技术产品的原料供应地。三是共、伴生矿产多,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如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综合利用共生矿之一。四是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贫矿多、富矿少。除铅、锌、镉、银、岩盐、钙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矿产多为中、贫矿。

生物资源

四川省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绿尾虹雉、苏门羚、黑鹳、云豹、雪豹等。

四川省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小熊猫、猕猴、黑熊、大天鹅、水鹿、红腹角雉等。

人口

2014年四川省全年出生人口83.0万人,人口出生率10.2‰;死亡人口57万人,人口死亡率7.0‰;人口自然增长率3.2‰。年末常住人口814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68.9万人,乡村人口4371.3万人,城镇化率46.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民族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90.8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第二藏区”、“中国唯一羌族聚集区”、“中国第一彝族聚集区”。

彝族是四川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

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戎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语,其中约60%的人兼通汉语。

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语,其中70%兼通汉语。

世居的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语言。

洛带古镇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涌入的粤、赣、闽客家人后裔,他们至今仍完整地沿袭着客家风俗,说着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客家方言。

四川是西部客家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以来,逐步形成了以龙泉驿区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岛,客家人口总数达50万,较好保留了客家语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目前约有70万人会讲客家话。 经济 四川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八,西部第一,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其综合实力高居西部地区首位。四川拥有各类产业园区200多个,283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四川,其中境外500强企业210家,在川直接投资总额过百亿美元。

2014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3531.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51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6.2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128元。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058.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311.7亿元;公共财政支出6784.3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77.5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1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0.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03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3.2%。

第一产业

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4500—150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0000万亩左右,经济作物2200—2500万亩,其它作物2300—2500万亩。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红苕、马铃薯、大豆等种植优势明显,尤以水稻最为突出,常年种植面积3000万亩左右,占粮食面积的30%左右,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0%以上;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均在2000万亩左右,红苕、马铃薯种植面积均在1000万亩以上;大豆400万亩以上。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水果、茶叶、药材、花卉、蚕桑、棉花、甘蔗、烟叶、麻类等,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2014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6.7万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8.5万公顷;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0.8万公顷;蔬菜播种面积131.5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3374.9万吨;油料产量300.8万吨;烟叶产量22.5万吨;蔬菜产量4069.3万吨;茶叶产量23.4万吨;园林水果产量759.7万吨;中草药材产量42.3万吨。全年生猪出栏7445.0万头;牛出栏278.7万头;羊出栏1632.7万只。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9.94万公顷,水产品产量132.63万吨。

第二产业

工业

四川是中国西部工业门类最齐全,优势产品最多实力最强的工业基地。机械、电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业、医药、建筑材料、食品、丝绸、皮革等行业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014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2409.0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5%。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974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559.7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897.2亿元,实现净利润2046.3亿元。

建筑业

2014年,四川省完成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225.4亿元。拥有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545个,实现利税总额561.4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362.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544.2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四川是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各种生产、生活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市场辐射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西部十二省区市,逐渐扩展到中部、全国和东南亚地区。

2014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65.8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348.8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17.0亿元。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137.1亿元,其中商品零售额5700.9亿元。

对外经济

四川利用外资、引进国内省外企业投资、外资金融机构数均居中西部首位。2014年实际利用外资106.5亿美元。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280家,累计批准10472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02.9亿美元。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210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12家。全年进出口总额702.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48.5亿美元;进口额254.0亿美元。

金融业

四川是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开放程度最高的省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53家,证券、期货、基金机构100家,保险机构73家。已入驻四川的外资银行13家、中外合资保险公司15家,居中西部第一。有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四川金融资产交易所、天府商品交易所等地方产权和大宗商品交易所。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部在四川建立客服中心、营运中心等各类后台服务中心20余个,独立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企业50余家。

截至2014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282.0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3884.1亿元。共有保险公司76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060.6亿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73.9亿元。共有证券公司4家、期货公司3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证券公司分公司19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2家、证券期货营业部336家。年末有证券投资者账户800.3万户,全年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6.3万亿元。

文化产业

《四川省“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目标:到2015年,新增文化企业上市公司2家以上,总资产、总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文化企业3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到2015年,我省文化产品生产创作综合能力要进入全国前列,形成一大批和成都众联互动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一样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

社会事业

科技 截至2014年末,四川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6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7个。全省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3人。全省全年共申请专利91167件,获得授权专利47120件,其中发明专利29926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5682件。年末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50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4个;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6家,其中创新型企业1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623家;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0个,其中国家试点联盟2个,国家重点培育联盟1个;国家备案联盟7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1991项,成交金额221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2206项。

卫生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80104个,其中医院180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5137个;床位45.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5.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4.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5万人,注册护士16.9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5万人,注册护士0.7万人;乡镇卫生院4575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5万人,注册护士2.0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涉农县(市、区),全年参合率99.3%。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提高到63.3%。基本药物上网采购率99.2%。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8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24.4/10万、7.99‰和9.55‰。

体育 2014年,四川省优秀运动队获世界级比赛金牌14枚、银牌7枚、铜牌9枚;获亚洲级比赛金牌32枚、银牌16枚、铜牌11枚;获全国比赛金牌12枚、银牌19枚、铜牌24枚。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40.2亿元,增长11.5%,共筹集公益金11.9亿元。2014年末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5所、省级21所,市(县)级业余训练重点单位3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53个。共建设全民健身路径7268条,当年新建142条。实施体育“十项惠民行动”,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693个。

环保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共有自然保护区168个,面积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35%。全年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区)验收3个,通过省级生态县(市、区)验收4个。

教育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万所,在校生1512.0万人,教职工99.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82.7万人。

2014年末四川共有小学6959所,在校生531.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2%;初中3901所,在校生258.3万人;特殊教育122所,在校生1.1万人;普通高中732所,在校生149.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568所,在校生119.5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539个,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234.4万人次。[5]

2014年末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32.8万人;毕业生33.9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8个,在校生8.8万人,毕业生2.5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6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40.3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66万人次。截止2015年5月,在川普通高等学校数量达到109所,其中本科高校51所,高职高专58所。

交通 2014全年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474.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5%;完成旅客周转量1584.0亿人公里,增长8.9%。铁路营运里程3958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506公里;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44.1万标箱。

铁路

西南地区最大铁路枢纽——成都站

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经过不断地建设,四川成为了西南的交通枢纽。铁路是四川沟通省内外运输的大动脉。四川铁路已形成包括宝成铁路等5条铁路干线、8条铁路支线和4条地方铁路组成的铁路网。宝成铁路连接陇海铁路,是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达成铁路东接襄渝铁路,是四川与湖北间的重要通道。成渝铁路沟通重庆和四川,是新中国自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四川通往贵州及华南的重要通道。成昆铁路南接南昆铁路,是四川通往广西的重要通道。内六铁路南接沪昆铁路、水红铁路,连通湘黔铁路、南昆铁路,是沟通云、贵、川三省的又一条主要干线,成为西南出海的便捷通道。

公路

四川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一,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居西部第一。

四川省公路以成都为中心,干、支线公路呈辐射状分布,同时,又辅以东西、南北线路的相互交织。主要的公路干线有:川藏公路、川青公路、川陇公路、川陕公路、川渝公路、川云东路、川云中路、川云西路及川滇路等。成都汽车中心客运站是四川最大的公路客运枢纽站。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是四川省与重庆直辖市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它全长340.2公里,于1995年全线开通。此外,成都――都江堰、成都――绵阳、成都――乐山――峨眉山、成都――雅安以及内江――自贡――宜宾、达州――重庆等高速公路也在四川的公路交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水路

长江横贯全省,是水路运输的干线,并与岷江、金沙江等支线沟通,在境内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水路运输网络。四川水路主要有金沙江段、长江段、沱江和嘉陵江水系水域。其中,金沙江新市镇以下,岷江乐山以下,嘉陵江阆中以下常年可通轮船,泸州、乐山、宜宾是水路干道上的重要城市。

航空

四川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绵阳南郊机场、泸州蓝田机场、达州河市机场、九寨黄龙机场、宜宾菜坝机场、南充高坪机场、西昌青山机场、康定机场、攀枝花保安营机场和广元盘龙机场等支线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已成为中国四大航空港之一,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繁忙的民用枢纽机场,中国西南地区的航空枢纽和重要客货集散地。使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航空公司有16家,航线140多条,可以直飞国内外众多城市。2011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907.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7.77万吨,机场排名全国第五,城市排名全国第四。规划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预计2018年建成后,将会是2013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倍大。

精湛的表演艺术。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

文化事业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51个,艺术表演场所52个,文化馆207个,文化站4595个,公共图书馆19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 基地44个。共有博物馆164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6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30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2项。

2014年末,四川省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台165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6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7.0%;电视综合覆盖率98.1%。有线电视用户1473万户。全年出版地方报纸137种,出版量15.6亿份;出版期刊351种,出版量6900万册;出版图书9021种,出版量21956万册;出版音像制品137种,电子出版物361种。档案馆246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204个。国家综合档案馆全年向社会开放各类档案606.6万卷。

美食

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

川菜在口味上尤具独特风格,以味型丰富、变化多样著称。川菜善用麻辣,但决不光是麻辣。麻和辣只是川菜种基本味型的两种,其他种味型分别是甜、咸、酸、苦。在这种味型的基础上经过调配变化,形成复合味型。川菜调味的特点是突出主味,其制作方法是集中用味。通常川菜把咸甜酸辣或麻辣集中用在一个菜上,再辅以它味,以使主味突出,如水煮牛肉、豆瓣鱼等。川菜的复合味型有多种,主要有咸鲜、家常(咸鲜微辣)、麻辣、糊辣、鱼香、姜汁、酸辣、糖醋、荔枝、芥末、甜香、椒麻、怪味等,丰富多样,花样百出,形成了川菜多味美味的独特风格。这里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川菜中不同味型的菜,需选用不同的调料品种。味型与其独特的调味品共生共存。川菜菜系由筵席菜、大众便餐菜、家常风味菜、火锅、风味小吃五大类组成。

风景名胜

概况

四川有世界遗产6处,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东风堰)。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

四川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156家(其中5A级10家,4A级130家),有“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青城山一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四川共建自然保护166个,面积8910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4%,卧龙、蜂桶寨、喇叭河、草坡、鞍子河、黑水河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作为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最精华区域,也已进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0年森林公园经营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1.5%。2013年全省共建立森林公园121处,国家森林公园33处。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地质公园(自贡恐龙博物馆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国家地质公园14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6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

四川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6处。

自古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 ,并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金城天下奇”之誉。四川有贡嘎山(蜀山之王)、四姑娘山(蜀山皇后)、华蓥山(天下情山)、金城山(道教仙境)、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螺髻山、天台山、千佛山、蒙顶山、西岭雪山等著名山峰,有横断山系的雀儿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以及大凉山、小凉山、龙门山、丹景山、葛仙山、米仓山、大巴山、龙泉山等大小山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