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閬中古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

閬中古城位於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向為古代巴蜀軍事重鎮。古城融山、水、城為一體,燦爛的歷史人文與優美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古城裡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佛塔等4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有清代四川貢院、華光樓、巴巴寺等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僅地面文物就有200餘處;閬中生態幽雅,風光綺麗,城南嘉陵江風光自古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詩聖杜甫更有「閬中城南天下稀」的千古讚嘆[1]

閬中由來

閬中縣名,始於公元前314年,即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後元十一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蜀王弟苴侯,封地葭萌,今昭化),苴侯奔巴(巴國遷都閬中),巴為苴侯求救於秦。秦惠文王派張儀和司馬錯救苴、巴,遂伐蜀。蜀滅後,張儀貪巴、苴之富,順手牽羊,滅了巴國,於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和閬中縣。以後,除隋初因避文帝之父楊忠諱,有35年改閬中縣為閬內縣外,閬中縣名至今二千三百多年不變。

何謂閬中?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閬」字說:「閬,門高也。」意思說:「閬」是高門的意思。北宋樂史《太平寰宇記》解釋「閬中」說:「其山四合於郡,故曰閬中。」意思說:閬中周圍山形似高門,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這是說,閬中因山得名。《舊唐書•地理志》解釋閬中得名時說:「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嘉陵江流經閬中一段,古稱「閬水」。意思說:嘉陵江繞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稱「閬中」。這是說,閬中因水得名。兩種說法看似不一,實際並不矛盾。閬中四面山形如高門,因名閬山;嘉陵江流經閬山下,因名閬水;城在閬山閬水之中,故名閬中。    閬中是根據縣城的天然地形命名的。閬中別名閬苑。《辭海》解釋「閬苑」一詞說:閬苑,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閬中縣西。據《輿地紀勝•利東路閬州》記載:「唐初魯王靈夔、滕王元嬰,以衙宇卑陋,乃修飾宏大之,擬於宮苑,由是謂之隆苑;後避明皇諱,改為閬苑」。閬苑,本是傳說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處。因滕王建此宮苑,千百年來,閬苑便成為閬中古城的別名。

景區簡介

閬中——歷史文化厚重。周朝時,閬中 為巴國別都,公元前314年置縣,迄今2300多年 。歷代均在此設立郡、州、府、道治所,並一直是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以風水、科舉為主的天文、三國、宗教等文化在閬中衍生繁榮,和諧發展。

閬中——旅遊資源豐富。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佛塔等4處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有清代四川貢院、華光樓、巴巴寺等1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僅地面文物就有200餘處;閬中生態幽雅,風光綺麗,城南嘉陵江風光自古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美譽,詩聖杜甫更有「閬中城南天下稀」的千古讚嘆;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閬中古城融山、水、城為一體,燦爛的歷史人文與優美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

閬中——風水景觀獨特。閬中奇特的風水格局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具有唯一性。古城山鎖四周,水繞三面,契合中國傳統的風水格局,至善至美,自然天成,是當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風水古城」。風水寶地孕育出伏羲之母華胥、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尹陳二氏兄弟狀元等本籍俊彥;還吸引了杜甫、懷馬光、陸游等文人墨客流連其間,滕王元嬰、張飛等王公重臣鎮守其境,袁天罡李淳風等名人大師寓居其地。

閬中——中國春節源頭西漢天文學家、歷算學家閬中人落下閎編制《太初曆》,把正月定為歲首,確定正月初一為新年的第一天,從此有了現在的「春節」,落下閎被尊稱為「中國春節老人」,閬中也成為中國春節的源頭。閬中春節文化氛圍濃厚,整個春節從前一年的臘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新年的二月二,「臘八粥」、「燃天煜」、「搶銀(寅)水」、「亮花鞋」、「燒火舞龍」、「游百病」等民俗流傳,獨具特色。2009年,閬中被評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

閬中——基礎設施完善。國道212線和省道302線輻射全市;嘉陵江上連廣元,下接重慶;高坪機場、廣元機場毗鄰相連;在建中的蘭(州)渝(重慶)鐵路、南(充)廣(元)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有星級賓館8家、古民居客棧100餘家、社會賓館200家、A級購物占2家。全市已發展旅行社12家,導遊和講解員150名,餐館名店50家,數十家旅遊產品經銷點,另有特色小吃、特色旅遊商品各10餘種。群、文筆塔、石室觀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華光樓等2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特色

文化特色[2]

本源文化

閬中古城是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國有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得名,乃閬中渝水(即嘉陵江古稱)之地。"華胥伏羲的母親,伏羲的母親在閬中,由是閬中與甘肅成紀河南陳州就構成了伏羲文化的鏈條。

巴人文化

閬中古城在古代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之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巴文化。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國的最後一個國都定於閬中,秦末,閬中巴人領袖范目率七姓巴人組成漢軍前鋒,助劉邦"還定三秦"。還可以從"巴文化活化石"巴人舞以及川北燈戲、儺戲、牛燈竹馬等流傳於閬中民間的民俗藝術中,看到饒有特色的巴人遺風。

風水文化

閬中古城風水文化獨具特色。閬中地處四川盆地北緣,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脈劍門山脈嘉陵江水系交匯聚結形成嚴密韁繞合護的形勝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其山川形勢獨特,山水城融為一體。其城市選址是按照中國古代風水學的理論為指導選擇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龍"、"砂"、"穴"、"水"的意象。在四川省旅遊局制定的旅遊總體規劃中,已將其列為"中國風水文化旅遊觀光目的地"。

三國文化

閬中古城是三國文化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國時蜀漢大將張飛,任巴西太守,駐閬中達7年之久(公元214-221),在這裡他率精卒萬人,打敗了曹操的上將張郃帶領的三萬人的進攻,取得了"保境安民"的勝利。張飛伐吳前夕,他被部下范強、張達所殺,身葬於閬中,後人為其建的"桓侯祠",今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三國蜀漢名仕周群譙周程畿,鎮北將軍黃權,鎮南大將軍馬忠等都是閬中人。

科舉文化

閬中古城科舉文化底蘊深厚。閬中在唐代出了尹樞尹極二狀元,宋代出了陳堯叟陳堯咨二狀元,是四川出狀元最多的地方。建於清代的貢院,坐落於閬中古城的學道街,順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臨時省會設於閬中,在此舉行四川省鄉試四科。據《保寧府志》、《閬中縣誌》列名,閬中出進士116人,舉人404人,被譽為四川的狀元、舉人之鄉。

天文文化

閬中古城是中國古代民間天文研究中心,西漢著名歷算天文學家落下閎就是閬中人,他創造的《太初曆》是中國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完整的曆法。落下閎是渾天說的創始人之一。渾天說是我國古代先進的宇宙結構學說。經他改進的赤道式渾天儀,在中國用了兩千年。東漢末年的周群周舒周巨,祖孫三代天文學家也是閬中人;東漢的張道陵在閬中"雲台山"、"文成山"的"元台"觀測天象,後來"飛升"於此。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風,二位陰陽風水學家在閬中觀測天象,後來同葬於閬中的天宮院,在當地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傳說。

宗教文化

閬中古城宗教文化源遠流長。自漢唐以來,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先後傳入閬中,稍後,基督教、天主教又相繼而來,教徒們在這裡建寺廟、修教堂,構成了閬中多元文化中一道風景線。伊斯蘭教的聖地清真寺、巴巴寺,天主教遺蹟天主堂,西南最大的基督教堂--閬中福音堂,以及道教的雲台觀、呂祖祠、八仙洞,佛教的大佛寺、觀音寺、永安寺、五龍廟、圓覺寺、千佛寺、長青寺、淨聖庵等,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民俗文化

閬中古城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動人心魄的打錢棍,樸實酣暢的花燈戲、太平牛燈,風情萬種的剪紙、川北皮影,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閬中儺戲,深情優美的山歌調、打夯歌,耐人尋味的川劇座唱,抑揚頓挫的茶館評書等等,構成了民俗文化的瑰麗長廊。

飲食文化

閬中古城飲食文化遠近聞名。久負盛名的保寧醋、白糖蒸饃、保寧壓酒、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錠子鍋盔、酥鍋盔、熱涼麵(牛肉涼麵)、牛羊雜碎面、吊湯扯麵、川北涼粉、熱涼粉等充滿古城民俗民風的飲食小吃,足以使人們一飽口福。

紅色文化

閬中古城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川陝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至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廖承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指揮下,轉戰閬中三年之久。全縣共有19000多人參加紅軍和地方武裝組織,紅軍撤離川陝蘇區時,有11000多人隨隊長征,其中女紅軍500餘人。據統計,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的閬中籍紅軍戰士共7500多人,其中紅軍女戰士200多人。至今仍留有中共閬南縣委舊址、閬南縣蘇維埃舊址、保寧鎮紅軍石刻標語群、閬中紅軍紀念館等眾多紅色遺蹟。

建築特色

古街巷

自戰國中期巴國由於戰亂遷都於閬中以來,歷代帝王都將閬中視為轄治西南的重鎮,競相在此設置郡、州、府、道並苦心經營。唐初魯王靈夔、滕王元嬰相繼鎮守閬中時,按宮苑格局大興土木、廣建殿堂,使閬中的建築格調驟然上品位、成規模,始有"閬苑"之稱。

此後歷代王子皇孫,朝廷命官在羈留這塊"風水寶地"期間,也紛紛廣聘能工巧匠,或興土木以建府第,或擇佳處以修別殿,逐漸使古城形成了獨特的唐宋格局、明清風貌。如今保存下來的古街巷61條,而古院落數以千計,總面積2.1平方公里。

古院落

閬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園林建築的特點,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門式"等風格迥異的建築群體,這些建築為古城營造了渾厚而帶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圍。

古窗花

玲瓏剔透,變化萬千的雕飾鏤刻,是閬中古建築的主要特徵之一。房屋上的握挑、吊檐、檐頭、門窗、門楣,大多有雕飾。這些雕刻圖案質樸,做工精細。

主要景點

漢桓侯祠[3]

漢桓侯祠,又名張飛廟,位於閬中市保寧鎮西街。原祠歷經火廢,現存祠廟為明清重建的一組四合庭院式的建築物。由大門、敵萬樓、牌坊、大殿、後殿、廂房和墓冢等組成,占地30餘畝。張飛,字翼德,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東漢末年從劉備起兵,劉備定益州稱帝後,封張飛為車騎將軍領司棣校尉,任巴西太守,鎮守閬中。公元221年,張飛被部將范強、張達所殺,葬於閬中,被追諡為桓侯,閬人慕張忠勇,於墓前建闕立廟,以禮祀之。

華光樓[4]

華光樓位於閬中市保寧鎮上華街21號,矗立於古城南邊,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光樓始建於唐,初名南樓,歷遭火焚,於明清重建,先後易名為古鎮江樓,華光樓,現存的華光樓建於清代同治6年(1867年),樓為四層,通高36米,層層有梯可登上屋頂。全樓除底層為石砌拱券外,以上三層為木結構,屋面為琉璃筒瓦,有仙人塑像、屋脊寶頂等,工藝極為考究,並具有地方特色。華光樓是閬中城區的主要景觀之一,同時也是觀賞全城及遠山、近水風景的好地方。

四川貢院[5] 貢院是會試的考場,即開科取士的地方。「貢」的意思指的是各地舉人來此應試,就像是向皇帝貢奉名產。貢院最早始於唐朝。

相關視頻

閬中古城宣傳片

參考資料

  1. 閬中古城介紹 中國國旅,
  2. 古城歷史 閬中古城旅遊官方網站,2015-12-14
  3. 漢桓侯祠簡介 新浪
  4. 華光樓簡介 新浪
  5. 四川貢院簡介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