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圆籽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圆籽荷(学名:Apterosperma oblata Chang)是山茶科,圆籽荷属灌木至小乔木,高可达10米,嫩枝有柔毛,老枝变秃,叶聚生于枝顶,革质,狭椭圆形或长圆形,上面深绿色,下面初时有柔毛,侧脉靠近边缘弯曲相结合,边缘有锯齿;叶柄有毛。花浅黄色,顶生或腋生,有花排成总状花序,花柄有毛;苞片细小,紧贴于花萼下,萼片阔卵形,有毛;花瓣基部连生,阔倒卵形,子房圆锥形,蒴果扁球形,种子褐色,5-6月开花。[1]

分布于中国广东信宜、思平和广西桂平等地。生长在喜空气湿度大、干湿季不大分明的气候类型;阴性树种,常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赤红壤中。

圆籽荷是单种属植物,在系统分类上具有学术意义。

形态特征

灌木至小乔木,高3-l0米,嫩枝有柔毛,老枝变秃,干后黑褐色。叶聚生于枝顶,革质,狭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0l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初时有柔毛,以后变秃;侧脉7-9对,靠近边缘弯曲相结合,在两面均明显,边缘有锯齿;叶柄长3-6毫米,有毛。

花浅黄色,直径1.5厘米,顶生或腋生,有花5-9朵排成总状花序,花柄长4-5毫米,有毛;苞片细小,紧贴于花萼下,早落;萼5片,阔卵形,长4毫米,先端圆,基部近离生,有毛;花瓣5片,基部连生,阔倒卵形,长7毫米,宽6毫米,背面有毛;雄蕊22-24个,长4-5毫米,花药2室,基部叉开;子房圆锥形,基部有毛,5室,每室有胚珠3-4个,花性极短,先端5浅裂。蒴果扁球形,宽8-10毫米,高5-6毫米,5裂开,中轴长5毫米,种子褐色,长4毫米,厚1.5毫米,无翅。花期4-5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广西桂平、广东阳春、信宜。生长在喜空气、湿度大、干湿季不大分明的气候类型;年降雨量1500-1900毫米,阴性树种,常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赤红壤中。

繁殖方法

选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植株作为母株,取同一母株上树冠外围带芽的一年生软枝和多年生硬枝为插条,即采即插。插条带1-2个腋芽,直径0.2-0.5厘米,长约10厘米,去掉插条下部叶片,保留上部叶片1片,并将叶片剪去一半,下端斜剪为马蹄形切口,上端平齐,切口离腋芽1-2厘米。

苗床:采用经消毒后阳光暴晒一天的干净河沙作为扦插基质,苗床长方形,长3米,宽1.3米,平整后均匀平铺河沙20厘米左右,床面高出地面25厘米,苗圃上方覆盖75%遮光率的遮阳网。

扦插:将插条放入以吲哚丁酸(IBA)或萘乙酸(NAA)配制而成,浓度均为120毫克/升的生根剂溶液和无菌水中,浸泡6小时,洗净扦插于设置好的苗床中,处理重复3次。

选用直径0.15厘米左右的木棒在基质上插孔后,放入插条,深度为穗长的2/3,插后压实,使插穗与基质密接,扦插完毕立即将苗床浇透水。扦插后第一个月每天下午16:00-17:00间,以每隔5分钟喷水一次的喷灌系统,浇水半个小时,以后可视天气情况适量浇水,空气湿度90%以上。苗圃温度维持25-28℃,遇高温天气时,及时通风。生根成活的扦插苗,移栽至花盆中,放在苗圃中管理。

主要价值

圆籽荷是单种属植物,在系统分类上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

保护级别

保护级别:该种列入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易危 (VU)。

濒危原因:分布范围很窄,种群数量稀少,原产地森林已完全破坏,难于找到该植物。

保护措施:中国广西桂平太平山还残存有成片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已划为自然保护区,应健全机构,将圆籽荷列为重点保护对象。对阳春、信宜等产区深入调查,如发现有该种残留的植株,也应加以保护,促进天然更新,并就地采种育苗,进行人工繁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