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土壤表面温度

土壤表面温度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温度表上记录的温度。

中文名:土壤表面温度

外文名:temperature of the soil surface

相关术语:土壤温度

学科分支:应用气象学

目录

描述

土壤表面温度是生物重要的生活因子之一,对生物的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壤表面温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其变化和变化主要受气候因子控制,不同地域的土壤表面温度的变化主要受地形天气、土壤性质和地表植被等因素影响。土壤表面温度的变化取决于与外界热量交换的状况。土壤表面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土壤表面热量收支不平衡引起的。

日变化

一天中土壤表面的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13时前后,比太阳辐射最大值出现的正午时间稍晚。这是因为虽然正午以后太阳辐射逐渐较弱,但在短暂时间内,土壤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仍大于其由长波辐射等方式散发的热量,即土壤表面的热量收支差仍为正值,所以一段时间内温度继续上升,到13时前后,热量收支达到平衡,土壤表面温度达到最大。此后,土壤表面的热量收支差为负值,土壤表面温度逐渐下降,到第二日快日出时,热量收支再次达到平衡,土壤表面温度达到最小。

年变化

土壤表面温度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土壤表面月平均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7月,比太阳辐射最强的夏至晚;月平均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1月,比太阳辐射最弱的冬至晚。

影响因子

影响土壤表面温度的主要因子有:太阳高度角、土壤颜色、地形天气等。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土壤表面温度的最基本因子,也是最主要因子。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增高而减小,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也随纬度增高而减小。中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较大,该地区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随季节变化也较大 [1] 。由于深色土壤表面吸收率比浅色的大,深色土壤表面的温度日较差比浅色的大。凸地、平地、凹地的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依次增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地形影响热交换的作用不同。晴天时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较阴天时大。

视频

土壤温度记录仪

;==参考文献==

  1. [段若溪,姜会飞. 农业气象学(修订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