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圣母雪地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圣母雪地殿(葡萄牙语: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Guia),是位于澳门东望洋山山顶上的小教堂。圣母雪地殿教堂位于东望洋炮台的东望洋灯塔旁边,是东望洋山有三大名胜古迹之一。在1992年,更被澳门的社团评为澳门八景之一。2005年,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内[1]

特色

圣母雪地殿教堂主色为白色,带着黄色的线条点缀,具17世纪葡萄牙修院的建筑风格。教堂主堂呈长方形,长为16米,宽4.7米。为承托筒拱结构的屋顶,两侧的墙身厚大且有扶壁。教堂屋顶铺设红瓦,屋脊高7米多,檐口高4.8米。在主祭坛右侧,设有一间祭衣房;教堂外面的楼梯,可到达上层的唱诗台。

圣母雪地殿教堂的天花呈拱形,墙身绘有圣经故事和人物的彩色壁画。祭衣房的壁画线条秀丽活泼,揉合了中国的绘画技法和西方色彩,中西方的文化艺术和谐地融汇一起。壁画绘有:圣母玛利亚、帕多瓦或里斯本的圣安多尼、狮子、双头鹰与牡丹图案,极具艺术价值与观赏性。

历史

圣母雪地殿教堂约建于1622年。当年正值荷兰人入侵澳门,据说圣母曾步出小教堂外张开自己的斗篷来抵挡敌军的枪炮攻击。现今的教堂则建于1637年。圣母雪地殿教堂供有雪地圣母(Nossa Senhora da Guia)、以及护卫航海的圣人若翰洗者的圣像与画像。

澳葡政府于1996年对教堂进行内部保护和修复工程时,发现了壁画遗迹[2]。经过考证后,发现壁画是中西文化和艺术的大融汇,在华南地区属罕见之艺术作品。文化局局长何丽钻指出,政府严格以“保护壁画原有艺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对其进行修复,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对各层“泥灰水”和颜料进行实验室分析,并且对使用的材料和色素进行了多项可行性研究与实践,最后使埋没在尘土之中的壁画图案和人物形象重光。1998年起,专家开始壁画的修复工作,一笔一笔地上色修补,将壁画原貌重现。于2001年7月24日,澳门文化局为圣母雪地殿教堂的祭衣房举行修复重光典礼。

视频

圣母雪地殿 相关视频

澳门 圣母雪地殿教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