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地应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应力

来自 哔哩哔哩 的图片

本名 地应力

外文名 crustal stress

性 质 内应力效应

属 于 地壳应力的统称

特 点 地壳中的未受

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

地应力(crustal stress)存在于地壳中的应力。即由于岩石形变而引起的介质内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1]

简介

它一般包括两部分:(1)由覆盖岩石的重量引起的应力,它是由引力和地球自转惯性离心力引起的;(2)由邻近地块或底部传递过来的构造应力。这种应力是指与标准状态差异的部分,它除包括由邻近地块或底部传来的现代构造应力外,还包括过去构造运动残留下来而尚未完全松弛掉的残留应力,以及附近人为工程(如隧洞、开采面)引起的应力变化。构造应力直接反映地壳运动的动力源,它是造成地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构造应力强烈的地区开挖隧洞,由于洞壁成为自由表面容易变形,使洞体逐渐缩小或造成坍塌,因此研究地应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含义

地应力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等原因使地壳物质产生了内应力效应,这种应力称为地应力,它是地壳应力的统称。

地应力是存在于地壳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也称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或原岩应力,广义上也指地球体内的应力。它包括由地热﹑重力﹑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及其他因素产生的应力。

通常﹐地壳内各点的应力状态不尽相同﹐并且应力随(地表以下)深度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加。由于所处的构造部位和地理位置不同﹐各处的应力增加的梯度也不相同。地壳内各点的应力状态在空间分布的总合,称为地应力场。与地质构造运动有关的地应力场,称为构造应力场,通常指导致构造运动的地应力场。

地质力学认为﹐地壳内的应力活动是使地壳克服阻力﹑不断运动发展的原因﹔地壳各处发生的一切形变﹐如褶皱﹑断裂等都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

特征

新构造期和在它之前的喜马拉雅构造期的最大不同,在于应力作用的主应力方向出现了全新的特征。在喜马拉雅构造期,中国岩石圈的主应力方向总体来说是南北向的,其中中国西部的主应力方向是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中国东部则为北南走向至北北西-南南东走向。

到新构造期,主应力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除青藏高原西部和新疆大部仍主要为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外,中国北方大部已经变为北东东-南西西走向至东西走向,而中国南方大部则变为北西-南东走向,三者合起来呈现出放射状散布的特点,这种构造应力场是以前的地史上不曾有过的,它说明印度板块向北碰撞造成的影响已经较喜马拉雅期为弱,而西太平洋俯冲带的影响又开始显现出来,二者势均力敌的结果便是这种放射状应力场的形成。

参考来源

  1. 地应力, 豆瓣电影, 2020-01-18